快點來登入喔~!!
《建造盛唐》第193章 不應你來救!(二合一)
李世民的召見,李元璦心中不由得一緊,直接叫上護衛,趕往皇宮。

李世民退居二線之後,就極少出現於人前了。

李元璦也就在那日給小兕子送仙鶴的時候,見過一面。

對於李世民的情況,即便沒有向外公佈,李元璦亦能猜透一二。

來到內宮偏殿,李元璦得知李世民睡去了,便讓太監侍婢不要將他叫醒,自己在殿外找了個走廊,靠著柱子上閉目養神,腦中想著廟堂之事。

現在的朝局看起來無險無波,但真要發生點什麼事情,那就是一計重磅炸彈。

便如深陷其中的劉洎,如果自己不出面,李治決定退避長孫無忌的鋒芒,棄車保帥。

那劉洎真就因褚遂良這荒唐的一告身死了。

一個廟堂上舉足輕重的宰相,就怎麼簡簡單單的去了。

可見廟堂兇險。

約過了一時辰,李世民在潛睡中醒來,搖了搖發昏的腦袋,想起了自己還有事情需要處理,問道:「朕睡了多久,商王到了沒?」

侍婢如實稟報。

得知李元璦已經到一個時辰,李世民忙道:「怎麼不早點叫醒朕,來,給朕整理一下裝束,讓商王入內堂等候。」

李元璦見李世民竟然經過了精心的打扮,心底不由得一酸。

自己這個便宜哥哥什麼脾性,哪能不了解?

別看他在廟堂戰場上威風八面,私下裏卻極為隨意,興趣愛好廣泛,養鳥種葡萄,釀葡萄酒,寫字作詩,無所不來,充滿了文藝范,哪裏會精心打理自己的妝容。

而且就算是素顏出行,李世民身上的自信以及自身擁有的精氣神都遠勝常人,在任何地方都是鶴立雞群的存在。

可現在他卻特地做了打扮,顯然想要掩蓋著一些東西。

「皇兄!」

李元璦叫了一聲。

李世民卻沒有應答,而是帶著幾分淡然的看著,面前這個弟弟,好半天沒有說話。

李元璦心底莫名有些忐忑。

半晌,李世民才道:「劉洎之事,你好端端的摻合進來作甚?」

果然,如果之前都是猜測,現在他這一問,無疑證實了這點。

當前的局勢,就是面前這位大唐皇帝在為後世佈局。

李元璦對歷史一知半解,卻也清楚李世民就是在征伐高句麗之後,身體日漸異樣,最終沒過幾年,病故於紫微宮。

也是因為如此,後世的宇宙大國強行認了高句麗當祖宗,還意淫出楊萬春一箭射瞎李世民的眼睛,導致他重傷不治的可笑事情,最終還給拍成了電視劇。

想必是李世民此次征伐回朝,已經有所預感,這才匆匆忙忙的給李治佈局,並且直接退居二線。

如果李世民沒有這個預感,是不可能這麼急切的清除前太子李承乾以及李泰存留的舊勢力的。

畢竟只要讓李治在這個太子位置上在安安穩穩的坐個五六年,上下歸心,自然不需要做這種事情。

而清除李承乾以及李泰的舊勢力,等於在自己的身上割肉,無可避免的會傷及唐王朝的廟堂實力。

對於李世民的身體連禦醫,藥王孫思邈都無濟於事,李元璦亦無計可施。

這一問,讓李元璦忍不住苦笑起來。

在他看來現今劉洎外放是最好的結局。

劉洎之前是魏王李泰一黨,給流放在外就算心懷他念,也掀不起風浪。待李治在長安站穩腳跟,只要一紙詔書,劉洎即能入朝,重新執掌相位。

如此一來,李治有大恩於劉洎。

劉洎只要不是讓豬油蒙了心,效忠誰那不是顯而易見的?

李世民的目的達到了,李治的目的也達到了,褚遂良、長孫無忌的目的,也達到了一半。

至少少了劉洎,現今廟堂就是他們的天下了。

但李世民這一問,明顯不滿意這個結果。

李元璦只能道:「劉洎一代賢臣,臣弟不信他會沒腦子的自比比伊尹、霍光。」

李世民怒道:「劉洎不該死,但不應你來救!」

李元璦茫然不解。

李世民氣憤難平,突然一口氣卡在喉間,連續咳了好幾下。

嚇得李元璦面前慘白,趕忙走上前給他拍背,問道:「皇兄,叫禦醫來?」

李世民搖了搖手,緩過了勁來,長嘆道:「此事與你無關,是皇兄心急了。來,在面前跪下。」

李元璦帶著幾分惶恐的在案幾前跪下。

李世民道:「那麼多兄弟,你我關係最親。雉奴哪裏,亦與你一同長大。劉洎之事,他找你來辦,顯然除了你,他想不到任何人可乾此事,也見雉奴對你的信任。皇兄,這裏求你答應皇兄一個條件。」

李元璦趕忙跪伏在地,說道:「皇兄,您是即是天子又是父兄,不敢受這重託。但皇兄有命,臣弟必將竭盡所能,上刀山下火海,絕不猶疑。」

李世民拍著案幾道:「皇兄要你答應皇兄,未來……」他手舉著,遲疑了好久道:「算了,還沒有到那個地步。你先答應皇兄一個要求,至於什麼要求,現在不能說。最好是沒有,可到時真要有了,一定不要拒絕。」

李元璦是一頭霧水,但看著目前的李世民那語氣居然有一點點近乎哀求。

這真的是那個千古聖君李世民?

李元璦道:「臣弟尊皇兄聖諭。」

李世民欣慰的一笑,指著一旁的墊子說道:「坐吧,陪皇兄聊會天,小酌幾杯。」

李元璦在一旁坐下,問道:「皇兄能否飲酒?」

李世民道:「無妨,小酌幾杯,反而有益身體。」他說著,讓人將他自己釀的葡萄酒呈上。

李世民給自己滿上一杯問道:「那猞猁養的如何?」

李元璦忙道:「能吃能睡,還將虎奶當水喝。長的極為壯實,已經能夠逮老鼠了。」

李世民不住點頭道:「那就好,看來你從東北帶來的品種不錯。跟你說猞猁終究是畜生,畜生靠的就是血脈天賦,天賦出色,未來就可期。天賦不足,在怎麼馴養都不行。皇兄當年就吃過這個虧,覺得只要餵養的好,天賦差點沒關係。結果差點就因猞猁的問題,吃過大虧。」

「哈哈……還在你皇兄箭術過人,憑藉手中強弓,依舊拔得了頭籌。從而認識了無忌,經由他牽線,與你嫂子成了婚。」

「你皇兄天生就有打仗的天賦,第一次上戰場,就是解救困在朔方城裏瑟瑟發抖的前朝皇帝楊廣。你皇兄年輕氣盛,直接瞞著父皇加入了左屯位將軍雲定興的麾下,還用了疑兵之計逼退了突厥大軍。」

「有了這次經驗,你父皇就不在攔著我,跟著他一起出征,平服發生太原境內的各種叛亂,參加抗擊突厥人的入侵。」

「對於,大哥,你可有記憶?」

李元璦還是第一次聽李世民親口說李建成,哪敢說話。

見李元璦搖頭,李世民一飲而盡繼續道:「大哥是家中長子,很早就獨自於老家照顧弟妹,你皇兄我就給父皇母后帶在身旁。從小到大,你皇兄是最受父皇、母后寵愛的,唯有你皇兄有這個待遇。與大哥,關係倒不是很密切。記憶中就沒有怎麼接觸過……」

「後來天下大亂,楊廣躲在了揚州,醉生夢死。父皇通過鎮壓叛亂,不斷的擴充實力,最後起兵太原。」

「我們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霍邑,當時大哥是左領軍大都督,你皇兄是右領軍大都督。霍邑宋老生背闊腰圓,悍壯魁梧,手執一口大砍刀兇悍異常。我們的兵馬加起來不過三萬,而宋老生在霍邑就有兩萬兵士,河東屈突通還有上萬兵馬,兵力完全不佔據優勢……」

「當時有傳言,突厥與劉武周將乘虛襲太原,父皇就想著要退兵,固守老家太原,暫時放棄東進長安佔領關中的計劃。」

「皇兄當時就想將裴寂的腦袋給擰下來,這出的什麼鬼主意。太原儘管是我李家崛起之地,但絕非中興之所。我們起兵本就失去了先機,再不拿下關中,坐守太原只有死路一條。」

「萬萬沒有想到看破這點的,居然不只你皇兄一個。還有大哥,他比皇兄還先一步去勸說父皇,繼續東進攻取關中。」

「不過他失敗了,皇兄相比我們毛孩子,父皇更加相信裴寂,相信他身旁的一眾謀臣。」

李元璦聽的入神,問道:「然後呢!」

「然後大哥就覺得是不是我們錯了?我們還有什麼沒有想到的地方?結果大哥反過來勸我想開一點……」

「嘿嘿,你皇兄就是一條腦筋認死理。父皇不出兵,那我就用劍架在自己的脖子上,逼著父皇出兵。」

「父皇本就猶豫不決,見我如此決絕,也就同意了出兵。」

李元璦心底想著,這也就是李建成失敗的原因吧。

李建成從這點小事亦可以看出,李建成有著不輸於李世民的才略,但是魄力上明顯不足。

李元璦就這樣聽著李世民吹噓自己的過往。

不得不說,李世民的經歷,一般小說都不敢這麼寫。

李元璦就聽著李世民講述著自己一統天下的經歷。

相比史書上的記載,李世民說的更加細緻,還有很多史書上沒有記載的細節。

尤其是長孫皇后方面,李世民說的更加仔細。

「隨著你皇兄的功勞越來越大,朝中異樣的聲音到了極處。尤其是皇兄攻打洛陽的時候,皇兄拒絕父皇速戰速決的要求,選擇步步推進。王世充沒有那麼還對付,洛陽為楊廣經營多年,強攻只會損兵折將,得不償失。他們隻想到眼前王世充,卻沒有想過一直在等著坐收漁人之利的竇建德。真要跟王世充拚的你死我活,損失慘重。竇建德大軍壓接,那該如何是好?」

「但廟堂裡人人都覺得你皇兄擁兵自重,令有他圖。這個時候,最難過的不是你皇兄,你皇兄在軍中說一不二,兵中兵士視我如戰神,無人可撼動。他們有多奈何不得你皇兄,就有多刁難你嫂子。你嫂子頂著流言蜚語,如履薄冰,一邊受著刁難,就如宮裏的奴婢一樣,侍奉者父皇母后,最終打動了二老。」

「皇兄想像不到你嫂子那時候受了多少委屈,你嫂子為你皇兄付出太多太多了。」

「長孫家一次又一次冒著滅門的危險,跟你皇兄站在一道。」

「一直到今日,輔機還在趁著李唐的江山,你皇兄虧欠他們太多了!」

「好了!」李世民一邊說一邊喝著酒,不知不覺已經喝了一壺了,似乎狀態有點不佳,已經出現了微醺酒意,「最近老是回憶過往,一不留神,就說了那麼多。你且回去吧,今日你我所說之事,不可讓第二人知道。」

李元璦說了一聲「明白」,躬身告辭離去了。

有些渾渾噩噩的,李元璦即為李世民當下的狀態感到難受,亦想不明白,李世民要託付什麼事情。

「劉洎不該死,但不應你來救!」

這話什麼意思?

不該自己來救,那還有誰來救?

除了自己,還有誰敢跟褚遂良硬剛,從而得罪長孫無忌……

聯想到李世民的故事,李元璦突然明悟了,不是自己救錯人了。而是在李世民的預算中,出面救人的應該是長孫無忌!

如果李治不出面救人,那就說明劉洎不值得李治來救,那他身為魏王李泰的舊黨,死得其所。

李治覺得劉洎可用,讓長孫無忌出面是最好的選擇。

褚遂良不可能不賣長孫無忌的面子,而李治找了長孫無忌,意味著他們舅侄一心。

如果說讓李世民選一個唯一讓他信任的人,這個人絕對是長孫無忌。

只要他們舅侄一心,李唐王朝就沒有人可以撼動李治的位子。

李世民就能夠完全放心的處理接下來的事情了。

可事實上李治一直忌憚長孫無忌的權勢,他根本就不信任這個舅舅,深知漢朝外戚為患的李治,從一開始就將長孫無忌定義為敵對的一方,只是長孫無忌勢大,沒有表現出來。

故而即便李治對李世民再如何了解,也沒有參透這一層。

從一開始,李治就排出了長孫無忌這個選擇。

李世民從李治選擇自己這個答案裡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

所以他才會失態的指責自己,他不是心疼自己出面,而是心疼自己的兒子選擇了跟自己最信任的託孤大臣站在了對立的一面。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