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建造盛唐》第264章 低調的大唐造船工業
李治完全聽懂了李世民的意思。

利益往往意味與風險並存。

面對利益,膽大的選擇冒險,膽小的選擇後退。

這是人之常情,但人是最為矛盾是生物。

冒險可能帶來成功,但更有可能讓自己陷入危局。後退固然風平浪靜,換來的卻可能是坐看對方的成功。

有魄力並非完全是好事,保守退讓未必就是錯的。

關鍵是在於如何對待。

走錯了路,彌補脫困才是關鍵,而不是後悔自己的衝動。

對方成功了,要做的不是眼紅嫉恨,而是反省然後放下,走別的路。莫要見別人得利就起小人心態,去搗亂或者鳩佔鵲巢。

這才是一國之君應有的氣度。

這一次李世民不只是將決策權給了他,還讓他知道一點,身為君王任何決策都得承擔後果,也必須做好面對後果的準備,不管結果是好是壞。

「兒臣決定取之!僅從戰略意圖而言,這馬來半島位於大唐海岸南端,周邊小國密集。若與次建立一個據點,不只是經濟,對於南方的控制亦是一大優勢,值得冒險……」

李治說是守成之君,那是因為他需要給自己的父親擦屁股,消磨久戰帶來的經濟負累。

但他骨子裡還是有著開疆擴土的決心的,要不然也不會四方用兵,東滅高句麗、百濟,西進黑海,打下漢人王朝最大疆域了。

李世民淡淡笑道:「那就別怕引發戰事,我大唐立國三十年,滅國不知凡幾,東西北皆有,唯獨無南。真有人鬧,正好湊上。」

江南,泉州。

李元璦得知朝廷下定決定佔領馬來半島,心底鬆了口氣。

做出這個提議,他是一點底氣也沒有。

畢竟馬來半島孤懸海外,遠離大唐本土,固然有不俗利益,卻也存有一定風險。

這個時代人暫時無法理解航海的重要,更加不清楚馬六甲海峽意味著什麼。

短期內李元璦也無法證明航海的核心價值,畢竟這是一項能夠影響千年的大事,需要鞏固的根基作為倚仗,不是朝夕可以體現成果的。

可以大踏步邁進,但絕不能拔苗助長。

李元璦儘管有給予證明的意圖,卻也死守這個底線。

接下來的事情,李元璦就不過問了。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這謀取馬來半島的提議儘管是他提出來的,但怎麼實施那是朝廷的事。

他一個親王,手握著十數州的經濟大權,再去摻合海外根據地的問題不太好。

所以他很明智的選擇了等待旁觀,將重心放在泉州的建造以及海船的建造上。

李元璦主要負責泉州的建造,對於海船的建造他交給了阿穆爾負責督促。

阿穆爾並不懂造船,但是他出生於海商世家,自小在海船上長大的。

見多識廣,能夠在關鍵之處給上恰當合適的建議。

對於這個任務,阿穆爾是自信滿滿。

在阿拉伯入侵薩珊王朝之前,他們的靠山是他的姐夫,是位封疆大吏,家族事業裡包括造船廠,有著一定的了解。指點唐朝的船匠製作海船,那是輕而易舉的。

然後他自閉了。

阿穆爾苦著臉道:「殿下,您還是找別人替屬下吧。屬下可沒臉在船廠待下去了……」

李元璦並不意外,反而一臉打趣的說道:「怎麼了?這是?」

「屬下……」阿穆爾支支吾吾的,不好意思說出口。

他是給唐朝的船匠生生將臉打腫了。

原本以為唐朝航海事業如此低下,造船業也發達不到那裡去,自己腦子裡的東西,足以應對。

卻不想唐朝的造船業甩他們西方足足一條街。

他這半調子,面對一群專業人氏,將臉面丟到姥姥家去了。

李元璦對此一點也不奇怪。

相比所向無敵的大唐陸軍,大唐水師屬於被遺忘的存在。

可不出名,並不意味著不強。

相反中國水師一直處於世界前列。

早在秦漢時期,華夏艦船製造技術已經達到了成熟階段。製造出了如城樓般的巨艦,能在海上抗風鬥浪俗稱樓船,漢武帝在平南越和衛氏朝鮮的戰爭中就曾使用過大規模的海軍。

隋唐時期,水師又有了新的發展,隋煬帝楊廣東征高句麗時曾多次使用海軍,李世民征伐高句麗也動用了五百艘戰船,自萊州泛海趨平壤,從海道進攻高句麗。

當然這些都算是小打小鬧。

真正厲害的是顯慶五年,高宗李治以蘇定方為帥攻滅百濟。

這一仗唐軍十萬部隊直接跨海而戰,有若神兵天降一樣,抵達熊津江口,然後發動閃電戰,一舉攻滅百濟。

這將十萬部隊從山東半島的成山角渡海運至百濟,這還要加上水手、糧草等後勤物資,所需艦船數量是何等龐大。

但是李治敢這麼安排調度,足見他對大唐水師有著足夠的信心。

顯慶五年,往後數亦不過十一年而已。

就目前朝廷對水師的態度,短短十一年,不至於出現跨時代的進步。

故而儘管唐朝還未行航海大業,可他們對於這方面的研究並沒有落下,只是發展的方向不同。

西方海船以經商為主,輔以防禦。

而東方清一色的戰艦,樓船、艨艟、鬥艦、走舸、遊艇、海鶻。

而且東方海船對於風力的運用到了如火純情的地步,在漢朝的時候,已經採用了四風帆橫向傾斜地面對迎風動力技巧,即使在逆風的情況下仍然能夠高速前行,無需像西方帆船一樣遇風降帆。

西方造船業真正超越東方是在九百年以後,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造船家把酒船和快帆船合併,建成三桅帆船,這才改變了西方在造船技術上落後於東方的歷史,也使西方漸漸的在世界貿易中佔到主要的地位。

在三桅帆船出現之前,西方的造船業根本不夠東方看得。

波斯、阿拉伯主導這個時代的航海業,只是因為東方的大唐不玩而已。

現在大唐要參與進來,哪有他們的事情?

讓阿穆爾負責,只是讓他在唐朝船匠進戰艦改為商船時,提一些建議,讓他們的船匠參考一下,畢竟戰艦跟商船是有區別的……

但顯然阿穆爾是誤會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