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建造盛唐》第299章 釜底抽薪 塞翁失馬
李元璦目光灼灼的看著劉浩。

劉浩回以驚恐的目光,他知道只要一動筆,自己就沒有可能活著回到長安。

但正如李元璦說的,自己的家人或許可以保全,神色陰晴不定。

李元璦繼續說道:「我既開了這口,不管你寫不寫,你都不可能活著的。」

劉浩蠱惑百姓造反,視萬千災民生死與不顧,這種人死有餘辜,一點也不值得同情心軟。

劉浩聽到這直白言語,更是面無血色。

李元璦其實並不確定這幕後黑手具體是誰,給狄仁傑的說詞只是打發之言。

但不論是他還是狄仁傑都確信一點曹江、劉浩背後有人。

曹江一個出身草莽,好不容易成為地方豪紳,在江淮一帶很有名望。

如此人物怎麼可能造反?哪怕他後腦杓長了百根反骨,都不會選擇這時機造反。

一群受天災所困,餓的走路都困難的災民,造反?

別說調集關中的百戰之師平叛,揚州的護衛兵卒就能平了。

煽動百姓暴亂,無非就是製造動蕩,讓自己沒有理由借口回長安而已。

在這種局面,這般忌憚自己回京的,也就廟堂那幾人。

只是李元璦並不打算深究,還不是直接翻臉攤牌的時候。

長孫無忌現在勢頭很盛,兩個託孤大臣他佔一席位,還有一個是他的朋黨,外加柳奭這個外戚宰相,真要掀桌子硬剛,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就算贏了,那也是一個慘勝。

這廟堂黨派內耗,所造成的影響並不亞於一次大規模的軍事失利。

兩敗俱傷,左右傷害的都是大唐王朝的政治力量,得不償失。

李治繞過長孫無忌向柳奭亮刀也是不願正面跟長孫無忌對上,並非不敢,而是不能。

儘管不能追究幕後黑手,李元璦卻也沒有放過這送上門的牌。

長孫無忌這聯盟看似強大,卻有一處死穴。

這死穴不在新老外戚的聯盟,而是單純的在長孫無忌身上。

長孫無忌太在乎那個死去多年的妹妹了。

長孫皇后確實有著非凡的魅力,即便去世多年,依舊有著莫大的影響力。

不論是在李世民、李承乾、李泰、李治、長孫無忌等人的心底,都是無法忘卻割捨的存在。

長孫無忌不在乎皇帝是誰,他只在乎是不是自己的妹妹長孫皇后的兒子。

長孫皇后只有三子,其中李承乾謀反流放,已經病故。僅剩李泰、李治二子。

李治自不用說。

李泰給李世民以奪嫡的罪名降封貶出長安,但嚴苛來說李泰並沒有直接攻擊李承乾,只是一味的招募人才,不斷的利用李世民的寵愛表現自己。

故而就算李承乾自辯時,也只是說感受到了李泰的威脅,兩人並未撕破臉……

李泰是因說出殺子傳弟這種蠢話,才給李世民剝奪了資格,降封東萊王,自身並沒有大過。

這一沒有大錯,二在廟堂有不俗的根底,更得士林支持,是有資格觸及皇位的。

真要將長孫無忌逼急了,他將李泰抬出來,以託孤輔政大臣的權力,未必不會行廢立之事。

李元璦這裡將髒水往李泰身上潑,即是釜底抽薪。

從劉浩、曹江那裡得到供詞,然後將他們除去,假說為人滅口。

即便李元璦這裡拿不出確切的證據,但只要以此為由,讓大理寺去查李泰,就不可能查不出證據來。

畢竟李泰一直都沒有放棄那至尊之位,一直憑藉自己在士林的影響力,以及昔年的心腹房遺愛、柴令武這些人背後搞小動作。

有了罪名在身,長孫無忌想要立李泰就不容易了。

他不可能選擇其他的皇子!

這是他最大的弱點。

釜底抽薪。

**********

洛陽,大理寺。

長孫無忌查閱著手中的案卷,直至最末,長吐了口氣,腦中浮現李世民的囑託,帶著些許回味感慨的暗忖:「您的託付,無忌完成了。」

這卷宗是李治即位以後的第一大案,也算是李世民臨終最不放心的事情。

房遺愛謀反案!

相比李承乾的叛逆無道,李泰確確實實有王儲之風。

禮賢下士,才華橫溢,手上有著一大批士林大儒,有房遺愛、柴令武這類的功勛官二代,還有岑文本、劉洎、韋挺、杜楚客這類大員的支持。

這些人毫無疑問會是李治即位最大的不安因素,李世民為李治掃平了劉洎、韋挺、杜楚客,但房遺愛、柴令武這樣的功勛之後,礙於房玄齡、柴紹、平陽公主的情分,他實在不好下手,只能交給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本想從李恪入手,不想房遺愛、高陽公主主動跳了出來。

他們小覷了李治,將之視為平庸之輩,直接密謀造反。

長孫無忌順水推舟以他們夫婦為突破口,一點一點的將李泰黨揪出來,順帶打壓一下自己的政敵。

如此大案並非是一朝一夕就解決的,從案發起到三司會審,各種牽扯,各種錯綜複雜的供詞。

往往他們抓了一批又供出一批,然後調查取證,明的暗的李泰黨,一一拔出,一共耗時兩年有餘。

涉案人員包括高祖皇帝第六子,李唐皇室輩分最高的李元景,太宗三子李恪,宗室名將李道宗,太宗六子蜀王李愔,名將薛萬徹以及執失思力,功勛二代房遺愛、柴令武同他們的夫人高陽公主、巴陵公主,還有宰相宇文傑等等,都是舉足輕重的人物……

將他們以及黨羽一網打盡……

至此李泰於廟堂上的親信已經蕩然無存了。

「將此案宗封存!」

長孫無忌這一聲「案宗封存」無疑宣告了牽扯廣泛的謀反案到此為止。

協助辦案的大理寺卿、刑部尚書以及禦史大夫心底大石隨即落下,他們作為長孫無忌副手,亦察覺出自己這上司有些地方是一意孤行的。

如李道宗涉案明顯存有疑點,還有李泰黨生生成了李恪黨等,但長孫無忌大權在握,他們說是副手,卻同助手無意,說不上話,能夠結案,那是再好沒有了。

長孫無忌讓三人處理最後事情,回到了府邸,腦中不由自主的回想起李治那求他將李元璦調回廟堂的表情,讓人將長孫溫叫來。

看著勤勉穩重的兒子,長孫無忌示意他入座,隨即問道:「濮王現在如何了?」

濮王就是李泰。

長孫溫應答道:「已經安分了,終日飲酒頹廢,想必已經知道,他所有的底牌都給父親拔除了,再無翻身可能。」

長孫無忌沉吟半晌道:「卻也未必,你替為父帶四字於濮王……塞翁失馬。」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