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建造盛唐》第269章 晴天霹靂
經過泉州與蘇門答臘商道的開通,遠行商船得到了航行實踐。

這其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問題,但因航行路線短,有問題也不存在過多的風險。

李元璦還特別立了規矩,發現漏洞問題的船員不管身份地位,皆有重賞。

在這重賞之下,航海存在的隱患逐一清除。

面對既得利益,不管是介入的商人,還是精挑細選出來的船長、船員,對於他們的第一次西方航行都充滿了信心。

不過與明朝的鄭和下西洋不同,明朝的下西洋帶著濃厚的政治氣息,他們每一次出行,那都是勞師動眾的。一次航行,僅官員就有八百六十八人,護衛兵士兩萬六千八百人,零零散散的加起來,三萬起步。

就這陣容,滅國都行,這大軍壓到面前,誰敢不服。

李元璦可沒這想法。

明朝那個時候,因北元強敵在側,無力掌控西域,需要通過航海向西方、東南亞地區秀肌肉,以確定自己的國際地位。

唐朝不同,李世民已經打服了西域,西方的波斯、大食、拜佔庭等國家都仰慕大唐文化,與大唐往來密切,國際地位古今無二。

海上通商互惠互利,簽訂協議不會存在太大問題,沒有必要特別派出水師去秀肌肉,醞釀一下底蘊亦是好的。

趁此機會,李元璦開闢了從泉州到揚州,從泉州到杭州,從泉州到揚州的海上航線。

並且更進一步的打算開闢泉州到倭國、百濟、新羅的航線,以助於唐王朝製霸太平洋的偉業。

果然,不過小半年,唐王朝已經與西方的沿海諸國簽訂了貿易合約。

薩珊王朝、拜佔庭、大食、天竺等國有義務護衛大唐商船的安全,而他們的商船也會得到大唐水師的庇佑。

這貿易合約簽訂的效率再一次超出李元璦的想像。

這得到緣由,李元璦只能大讚一句:「王玄策牛批!」

原來歷史並沒有因李元璦的出現,發生過多的變化。

那伏帝阿羅那順派兵襲擊王玄策的使節團。

王玄策一行使團只有三十人,他們是代表大唐行走西方與各國加深感情,順便收受一些禮物貢品。

哪裏經得起一個國家軍隊的襲擊?

王玄策果斷下令,打翻一切貢品,領著手下亡命奔逃。

西域諸國所送的禮物價值不菲,看著散落於地的財寶,沒有見過世面的天竺兵士受不住誘惑,瘋狂搶奪。

王玄策領著眾人僥倖逃脫,副使蔣師仁氣急敗壞,立刻提議撤回西域,將此事上表,讓李世民、李治派兵來戰。

他們出行使者代表的是李世民,是大唐的顏面。

這襲殺使者,等同於大唐宣戰。

就唐王朝的傲氣,肯定是忍不了的。

王玄策卻是個中異類,並沒有按照常理出牌,讓蔣師仁帶著驚魂未定的使團先行回西域,自己前往泥婆羅國借兵。

泥婆羅國名義上是大唐屬國,在王玄策的巧舌下借得七千騎兵,然後又從吐蕃借了八千兵馬。

王玄策就帶著這一萬五千兵馬直接攻殺入中天竺,將那伏帝阿羅那順打的落花流水,直接滅了中天竺。不只如此,他還坑殺了所有擒獲的中天竺兵士。

那伏帝阿羅那順倉惶逃到了東天竺,東天竺國王屍鳩摩意圖說和。

王玄策直接提兵再度攻入東天竺,一舉將東天竺滅了,擒殺屍鳩摩。

那伏帝阿羅那再度逃到了南天竺。

南天竺國王在那伏帝阿羅那入境的一瞬間,就將他捆綁起來,將他抓到王玄策面前請罪。

至於為什麼請罪,南天竺國王也不知道,反正怕了,跪就完事了。

本來天竺的歷史就是屈辱的輪上史,跪也不是一回了。

早已習慣。

王玄策將剩下的北、西天竺國王請到了軍中,在他們面前將那伏帝阿羅那的腦袋給砍了下來,以示嘉獎。

天竺這一變故,很快就給薩珊王朝、拜佔庭、大食、天竺等國得知了,一個個都如聽天書一般。

天竺國弱人所共知,可再弱也是一個地域廣闊,歷史悠久的國度,就這樣讓一個唐朝使節單槍匹馬的借兵滅了?

大唐就出動了一人?

一人滅兩國?

還不是一個打仗的將軍,是一個從事文職的書生?

神話故事都不敢這麼寫吧。

本來大唐之強盛,就以深入西方諸國人心,而今王玄策鬧這麼一出,直接將唐王朝的聲望推向了巔峰。

趁此機會,朝廷派出使者表明通商之意,這西域諸國自然無有不從。

李元璦聽的是熱血沸騰,早就知道王玄策有如此壯舉,這切切實實的聽到,依舊令他激動的無以復加。

只是?

李元璦總覺得王玄策這誇張的事跡跟歷史上有一點點的小出入。

難不成記載有誤?

他卻不知有著小小的出入,與他的存在大有關係。

歷史上王玄策向泥婆羅與吐蕃借兵。

泥婆羅借兵七千,而吐蕃作為高原雄主卻只是象徵性的接了一千二百兵士而已。

松贊乾布此人有勇有謀,與吐蕃那自然是一代英主,可與唐朝而言,就是一白眼狼。

李世民攻高句麗不克,又因氣疾在身,染病在床,影響力略有下降。

故而松贊乾布只是象徵性的接了一千二百兵士。

現今的大唐卻不一樣,因他李元璦的出現,高句麗覆滅,運河的疏通,南北兩地的串聯,一切大有不同,儘管李世民一樣病了,可唐王朝的影響力卻毫不減弱。

松贊乾布不敢有半點輕視,一次性借了八千精銳兵士。

王玄策文武雙全,這手握八千兵與手握一萬五千兵結果自然大不一樣。

就在李元璦安排第一批商船往薩珊王朝、拜佔庭、大食、天竺交易的時候,他收到了一封來至於長安的加急書信。

是李治親自寫與他的,上面還慎重的以印泥封邊,並且有李治的私人印章。

李元璦心底徒生不詳的預感,李治居然動用了他的私人印章。

撕開印泥,李元璦取出裏面的信件。

信很短,只有寥寥幾字,卻讓他若晴天霹靂一般。

「父皇病危,速回長安!」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