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建造盛唐》第5章 識時務
聽到李世民這聲斥責,元凌心底反而安心了。

李淵對他這個「兒子」是真的好,知道自己大限將至,除了囑咐李世民要善待他之外,還特地跟他說了李世民的性格脾性。

知子莫若父。

李淵對自己這個二兒子,還是看的很透的。

李世民豁達大度,納諫如流不假,可他也有好大喜功,好面子的另一面。

只要李元璦適當的迎合李世民,加上李淵臨終的託付,李元璦這輩子是衣食無憂的。

偌大的帝國,還不至於養不起一個蛀蟲。

只是李元璦見到李世民恨不得繞道走,全然沒有將李淵的良苦用心放在心上。

元凌此時依照點滴記憶,果然取得奇效。

李世民叱喝著,接話道:「居然還有些自知。」

元凌一臉正容道:「臣弟別的沒有,貴在有自知之明。皇兄弓馬無雙,臣弟不堪大任,也就只能在此道上耍耍威風。好歹也是李家兒郎,總算沒給父皇丟臉。」

李世民聽他提及李淵,沒好氣道:「虧你還記得父皇,記得自己是李家兒郎。真要叫父皇知曉,指不定怎麼收拾你。」

「不會的!」元凌賠笑道:「父皇最疼愛我了。」

「是啊!」李世民一聲長嘆,包含著萬千愁緒,對於自己這個父親,他有著特別複雜的感情。

唐高祖李淵與夫人竇氏生有四子,他位居第二。老大李建成、老三李元吉、老四李玄霸。老四自小夭折,老三天生奇醜無比,醜的讓他的母親竇氏不認這個兒子,自小就爹爹不疼,娘親不愛。而李建成因是老大,很早就自立門戶,留守河東老家。

唯有他打小跟在李淵左右:李淵早年得文帝楊堅以及楊廣器重,轉譙、岐、隴三州刺史,又在滎陽、樓煩擔任太守大將,一路青雲直上,直至山西河東慰撫大使,任太原留守、晉陽宮監成為李唐龍興之地的最高軍政長官,這近乎十年裡,李世民是唯一一個常伴李淵左右的嫡子。

對於李淵,李世民有著極深的父子感情。

他是家裡最受寵的一個,也是表現最突出的一個。

李世民動了謀取太子心思的時候,一直認為最親最疼愛自己的父親會站在自己這邊的。萬萬沒有想到,在決定天下未來權柄的時候,自己最敬愛的父親義無反顧的支持著大哥李建成。

最終衍變成了玄武門慘劇,囚父弒兄殺弟,這永遠洗刷不掉的汙點將伴隨著千秋萬代。

貞觀四年,天下大治,李靖北伐突厥,擒拿突厥可汗頡利,徹底消滅了北方禍患。

完成這一壯舉的李世民第一件事就是將李淵請來,讓頡利以可汗之尊給李淵跳舞。

李世民就是想證明自己,想讓自己的父親知道自己真的比大哥李建成更加出色,更有資格擔負大唐的未來。

「父皇……」

頓了半響,他才道:「最是疼你了。」

李世民已經提不起處置自己這個弟弟的心思說道:「瞧著父皇的面上,此事不予追究。記住了,父皇護的了你一時,護不了一世,再有下次,朕決不輕饒。」

元凌在李世民面前可不敢裝蒜,趕忙附和,表示自己不再犯,瞧了瞧自己贏的錢,滿臉的心疼,只是李世民的錢,拿著燙手,故作大方的道:「皇兄為東征高句麗籌謀已久,今日愚弟贏了不少,盡數拿出來,資助皇兄。」

李世民面無表情,心底卻是愉悅,看著李淵的份上,他消了懲處的心思,但這吐出去的錢還得討要回來。

相比給魏徵濺一臉的唾沫星子,元凌顯然更好欺負。

他能夠主動上繳,也省去了不少麻煩。

只是……

圖謀高句麗算得上是唐王朝的最高機密。

高句麗的實力並不強大,但卻是一個極其難纏的對手。

隋朝就是很明顯的前車之鑒。

隋朝有北周留下的豐厚遺產,又有文帝楊堅的開皇治世。結果三征高句麗,造成的大亂嚴重削弱了中國實力,導致天下人口銳減四分之三,留下嚴重分裂內戰,令得周邊異族趁勢而起,連吐谷渾都返回故地打下了隋朝河右,而東突厥更是到達了「戎狄熾強,古未有也」的極盛程度。突厥可汗直接將隋朝中原的部分地區納入勢力範圍,還想效法北魏武帝拓跋道攻取中原,北方幾大諸侯全部因為得到突厥的支持才有崛起的空間,即便李唐也不例外。

突厥大玩平衡之術,今天支持這個,明天支持那個,打的就是削弱華夏王朝的整體實力,他們好一蹴而就。

只是千算萬算算漏了李家父子幾人太過厲害,崛起的勢頭,不可抵擋,短短幾年就掃蕩群雄,將他們反殺了。

有了這個前車之鑒,李世民在此事上更是慎重又慎重。

從本質上來說李世民跟楊廣沒有什麼區別,都是一樣的高瞻遠矚,好大喜功。唯一的區別就在於李世民能夠控制的住自己,而楊廣更加率性,恣意妄為。

一直暗中籌備,等待時候的最高機密,讓一個毫不起眼的人一語道破?

這震撼可想而知。

「此事,你從何處聽來?」

元凌頓覺氣氛不對,暗自叫糟,又忍不住在心底吐槽:「當然是書上教的。」

後世人誰不知道李世民人生的最後幾年,心心念念的就是高句麗。

元凌反應不可謂不快,沒帶多少猶豫說道:「皇兄是何等人物,秦皇漢武不外如是。而今我大唐威震四夷,東突厥、吐谷渾、高昌覆滅多年,吐蕃自大也為我朝所破,放眼望去,也就高句麗藏身東北,藉助地勢便利,苟延殘喘,早晚要給皇兄所滅。」

李世民啞然失笑,道:「那就借你吉言!」

元凌說的這些都是那種沒有意義的大道理,就跟曹操、劉備、孫權想一統天下一個道理。

誰不知道雄才偉略的三國三雄想要一統天下?

具體的操作細節,具體細節才是關鍵。

那一瞬間,李世民還以為自己的心思給洞穿了呢。

長孫無忌卻若有所思的看了元凌幾眼,他可沒有李世民那麼好忽悠。

李世民也並非好忽悠的主,只是他站得太高,操心的事情太多,這種小事不願意去細想分析。

這也是很多英明神武的帝王會聽信個別奸佞,犯一些荒唐的錯誤緣由。

並非是帝王自身的能力不行,而是站得太高,看得太遠,顧此失彼爾。

長孫無忌卻不同,總覺得今天的商王,有點不一樣。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