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建造盛唐》第59章 遮掩鋒芒
李世民、長孫無忌這一走。

殿內的情況就有些涇渭分明了。

李承乾與杜荷擠在一起。

李泰拉著李元嬰在一旁說話。

李治很不要臉的去陪小兕子、衡山郡公主玩鬥獸棋去了。

李元璦只能跟剛認識不久的長孫沖瞎扯。

李元璦簡單的說著整個工程的情況:「三棟別院,佔地位置太大。從地契來算,三所別院加起來共計三百一十畝地。我讓人實地測量了一下,遠不止這個數。大約三百八十多畝,多了七十畝。那麼大的地方,目前只能從關鍵處入手,先將中心的樓閣建起來,再由內至外,步步推進。不過真要一步步來,進度有些緩慢。我打算用分段施工的方法,主攻小終南山的樓閣,餘下幾處地方。另外再分中心建築,另外施工。也虧少卿給我介紹的酒友,他的人脈確實不凡。找來的工匠皆是箇中好手,省下我好多功夫。」

長孫沖聽李元璦說幾畝幾畝,忽的想到挺久以前遇到的一個案件,忙問道:「之前沖遇到一件頭疼的事情,不知商王可否指教。」

「你說!」

長孫沖道:「多年前皇室出現一起爭地案件,廣平王李孝慈,河間王李孝友為了一塊地爭鬥起來。淮安王臨終將洛陽附近的一塊地平分給他們兩兄弟。似乎平分不均,鬧到了宗正寺。他們一個以徑一周三的方式丈量,一個找來了李淳風,以約率和密律來計算,得出了兩種不同的答案。此事鬧得頗大,雙方各有道理,誰也說服不了誰。當時是在下奉命處理此事的,不怕殿下笑話。我是聽了這個有理,聽了那個有理,給他們攪的是滿腦子漿糊,實在不知如何抉擇。後來鬧得有點不像樣,都傳到了陛下的耳中。陛下一氣之下,以兄弟不睦為由,直接將地給收回了。此事也就此了結。」

頓了一頓,他續道:「如果我能在最初時決斷,找出正確的一方,也不至於讓陛下出面了。即便這事了解,衝心底一直難以釋懷,想求一個正確答案。聽說商王在製作筒車的時候,以術數演演算法,計算筒車大小,卻不知能否計算田地大小。」

李元璦聽得「李淳風」、「約率」、「密律」這些字眼,已經來了興趣,問道:「那分割的田地並不是四方田吧。」

長孫沖似乎記憶猶新,直接道:「是的,印象很深刻。因位於河道旁,受河道影響,土地並不規範,很難用肉眼判斷。」

李元璦道:「可有詳細數值?」

長孫沖搖頭道:「具體數值記不太清了,也是臨時想起,得回去查閱檔案。」

李元璦道:「那就以李淳風算的結果來吧,他是對的。」

長孫沖道:「為何?徑一周三是《周髀算經》勾股圓方圖裏記載的演演算法,數百年來一直都是以此演演算法為準。」

李元璦搖頭道:「真要問我為何,我也說不出來。只能說術數很多時候沒有絕對的正確,只有更為精準的演演算法。徑一周三,以直徑乘以三,最後除以四,演演算法最是簡單,也最為實用。可要說精確,遠不及文遠先生的約率、密律。但你真要說,約率、密律就絕對正確,這也是錯得,我這裏還有更加精準快捷的演演算法。數學是精益求精的學問,沒有永遠的正確答案,只有相對正確的。」

「約率、密律用簡潔的話來說,就是圓周率,是當下最適合計算圓周長、圓面積、球體積等多角形狀的關鍵值……它比徑一周三先進,故而更加精確。」

長孫沖越聽越懵,說道:「那為何,世人大多還是以徑一周三來計算,而不是文遠先生的約率、密律?」

李元璦道:「很簡單,文遠先生的約率、密律太難了,一般人根本接受不了。我記得文遠先生的留下一本《綴術》的算經,裏面的算術說一句漢魏至隋唐水平最高的數學著作一點也不為過。只是可惜,《綴術》太過深奧,以至於當時執掌朝廷文化的官,叫什麼我也不知道,他看不明白,看不懂,將之廢棄不理會,以至於明珠蒙塵。」

長孫沖聽得怒髮衝冠,說道:「如此就太可恨了。多謝商王指點,沖今日回去,便試著找尋《綴術》,好好研讀。」

李元璦心底是大鬆了口氣,總算糊弄過去了。

祖沖之是世界第一位將圓周率精算到小數第七位的可怖存在,自己滿腦子除了公式就是公式。自己是能算出比約率、密律演演算法更加正確答案。可真要細究起為什麼這麼算,這公式怎麼這麼來的,那只有老天才知道。

長孫沖一心想著《綴術》,有些心不在焉。

李元璦也擔心自己學藝不精而敗露,不敢多言。

長樂本拉著城陽公主說話,見他們這邊聊完,過來說道:「十六叔打算何時教長樂素描?」

「這個?」李元璦有些猶疑,望向長孫沖向他求助。

長孫沖愛莫能助道:「公主酷愛繪畫,且異樣執著。商王還是應了吧,免得惹怒了陛下。」

李元璦想起李世民那女兒奴的屬性,隻好道:「這樣吧,每周一三五申時前,我去公主府拜會。素描簡單易學,你本有丹青功底,要不了多久即能掌控自如。」

長樂公主搖頭道:「這怎麼行?長樂本是晚輩,現今又是學生,哪有讓長輩、先生登門的道理。一三五,長樂自當來大安宮求教。」說著,還作福一禮。

正巧李世民、長孫無忌散步歸來。

李世民是一臉笑意,宣佈開席。

長孫無忌不知為何,表情有些難堪,但很快就消失了,一副笑面佛的和藹模樣。

一眾人在立政殿用了晚膳。

臨行前,李世民特地叫住了李元璦,道:「十六,接下來,你有什麼打算?」

李元璦茫然道:「臣弟哪有別的打算?郊外別院已經開始動工,臣弟心思應該放在上面。」

「也好!」李世民先是頷首,隨即又帶著幾分肅然:「你怕還不清楚,筒車會給你帶來多大的影響。再過幾月就是春耕灌溉之日,到時候筒車亮相全國,無人不知你的功勞。屆時,你在長安就不是現在這樣,可有可無的存在。是世人歌頌對象,亦是世人挑刺的存在。名望越高,越會給名望所累。現在皇兄能護你,是因為你就算犯錯,影響不過三五人,除了魏徵這種人,沒人會為了三五人而為難皇兄。此後就不同了,影響越大,危害亦越大。朕護得了荒誕的你,卻護不了名望加身的你。」

李元璦聽懂了話中含義,作揖道:「臣弟明白,謝皇兄警示。」他頓了一頓,忽的又道:「那臣弟再改改,其實以前的日子,臣弟還是有些懷念的。」

李世民怒目圓瞪,說了一個字:「滾!」

「臣弟告退!」李元璦嬉笑著,小跑著走了。

李世民頗為無奈的搖頭笑了笑,道:「這小子……」

如李世民說的一樣。

過了大年,冬去春來。

作為農耕民族,春耕永遠是最重要的事情。

一年四季在於春,並非虛言。

為了鼓勵天下百姓辛勤勞作,李世民這個皇帝都裝模作樣的親力親為,祭拜田地農神之後,親自扶犁耕田,以表慎重。

筒車也正式開始運作。

水流充足且地處平原的河南河北,看著根本無需任何操作就將河水灌溉入田的器械,成千上萬準備開渠引水入田的百姓,發現自己完全可以省下這項工作,直接能準備秧苗插秧了。

而長江兩岸,受河堤影響,無法輕易取水的百姓,發現只要幾頭牛的勞力,水竟然能夠躍過十丈的河堤,將水引入田中。

還有水資源稀缺的地方,亦發現他們的旱田竟然能夠變成水田。實在惡劣的地方,也能得到相應的灌溉,不用為了取水灌溉而走幾十裡路。

造成這一切的當然是筒車,而改良筒車,發明筒車的人,大唐皇帝的親弟弟,商王李元璦。

一個筒車,讓大唐數以萬萬計的人享受便利,百姓是最淳樸的,他們自然懂得感恩戴德。

而世上萬千讀書人,後世跟風記者一般。

開始無視李元璦原來乾的荒唐事,跟風似地對他歌功頌德。

雖然他們心底是看不起這些奇淫巧技的,但是有一種東西叫做民心所向。

讀書人最懂得抓這種東西,各地各處都一樣,逢人不讚頌李元璦兩句,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讀書人。

至於李元璦,本就懂得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道理,更得李世民警告,完全不理會世間事物,一心的投入莊園建設。

一年,兩年……

唐王朝理所當然的滅了高昌,順帶還將西方的霸主西突厥揍了一頓。

不過因為侯君集的傲慢,也為大唐留下了隱患。

筒車效應已經漸漸過去……

西征的硝煙早已平息……

李承乾、李泰的皇儲之爭,卻因為李泰完成了《括地誌》,受到了李世民過界的嘉獎,越演越烈,已經壓製不住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