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武則天私秘生活全記錄》二


貞觀二十三年的春天,李世民的寢殿--長生殿裏,雖然瀰漫著濃重的垂暮氣息,但禦苑內外,卻春光爛漫,溫暖慵懶的空氣從蘇醒的土壤上輕輕滾過,新鮮的嫩草伸出嬌黃的葉片。節氣在挑逗著萬物。雲雀和仙鶴在高高地殿簷上發出清脆的啼叫。一群群身著艷裝的妃嬪

們,或奔跑在後苑的草地上,或泛舟於太極宮的海池上。冬天過去,脫下厚厚的棉衣,似乎也卸下了一層累贅。少女們的動作格外的輕快。

武則天獨自徘徊在翠微宮外,有心無心地呆看幾個刺玫瑰的花蕾。美麗的大玫瑰花,你會做到花王和花後嗎?快快生長,快快綻放吧,看,那邊的紅雞冠花正向這邊彎腰行禮。武則天百無聊賴,輕輕地念叨著。這時候,視線裡彷彿有了奇異的變化,玫瑰花的花蕾開始輕輕地顫動起來,顯示她越來越深的緋紅色。她真的要神速地綻放了。正在這時,一隻金晃晃的石竹蝶,翻動翅膀飛過來,把它滿手的花粉,從從容容地撲在玫瑰花蕾上。

「真有意思。」武則天專心地看著,自言自語,一時間,人生的煩惱好像被眼前可愛的瑰瑰和石竹蝶給趕走了。

「什麼真有意思?」一個男子的聲音在武則天的耳後溫柔響起,聲波和說話的氣流,惹得她脖子麻酥酥的。

武則天調皮地猛地轉過身來。他來了,終於在這裏遇上他了。武則天盯著面前的男子,眼神裡含嗔帶怨。

李治的眼沒有看錯,正是那個女子,當年在《秦王破陣樂》歌舞晚會上,她絆了他一跤,她當著眾人的面,央求他代酒。「你認識我嗎?我是太子李治。」李治自我介紹說。

「不認識。」武則天蹶著嘴搖搖頭,忽然又抿嘴一笑,「我認識那個監酒的晉王李治。」

李治的臉泛起一圈紅暈,他甚至低下了頭,但誘惑是不可抗拒的。二十二歲的武則天,豐盈嬌美,有一種成熟的女人逼人的氣息。李治站在那裏,清晰地感受到她的灼灼熱力,他幾乎不知說什麼話才好。

「太子,聽說你搬來翠微殿住了。」武則天先找話說。

李治抬起眼皮,接觸著那一對柔美熱情的大眼睛,沉浸在自己的感覺裡,幾乎忘了回答武則天的問話。

「太子,我口有些渴了,能到你的寢宮裏喝些水嗎?」

「能,能。」李治激動地慌忙答應著,話音都有些變腔。武則天頭前先走,繞過小花壇,直向翠微殿大門口走去。李治緊隨其後,那架式像小弟弟跟大姐姐回家。

翠微殿裏,東宮的太監們見太子和一個美人進來,忙端上水果和香茶,然後知趣地退去。一男一女單獨在屋子裏,空氣中立即充滿特殊的氣息。

屋裏略為發暗的光亮,好似增添了她的美麗,也增加了她的膽量,她的眼睛也開始熠熠發光。

「太子。」武則天看著李治,輕輕地呼喚。

李治的心撲通撲通直跳,顫抖著嘴唇一步一步靠過來。武則天伸出手臂,毫不猶豫地把他攬到自己的懷裏,一隻手撫摸著李治的臉。兩個人的胸部都像波浪般的起伏著……

時間悄悄地流動,兩個人都不作一聲,都用力把對方拉向自己,彷彿要拉進自己的身體。最後還是武則天先鬆手,她充滿愛意地看著李治,輕輕地撫摸他的頭髮,才幽幽地說:「雖同住皇宮,卻三年沒有見你了,你有些瘦了,卻更成熟了。」

李治又抱住武則天,把臉貼在她柔軟、豐滿的胸乳上,心裏感動的直想哭,自母后長孫氏過世以後,已經好久好久沒有聽見女人溫柔充滿關切的話語了。

武則天輕輕地推開李治,說:「我要走了。」

「我不要你走。」李治拉住武則天的衣襟,戀戀不捨。

「明天的這時候我再來,你就在寢殿裏等著,不,在寢帳裡等著,不要讓僕人阻我喲。」武則天嫵媚地笑著說。

走到殿門口,武則天又突然狂奔回來,抱住李治,熱烈地吻著他。李治被吻得春情激蕩,但等他急促地擁緊武則天時,武則天又丟下他,驚鴻般地逃開了。

李治被弄得癡癡的,一會兒暗自笑出聲來,一會兒以手擊掌,在屋裏走圈。好像無以表達自己興奮的心情。「來人哪!」

幾個太監忙跑進來,問主人:「什麼事?太子。」

「筆墨伺候,我要寫兩首詩,以記述這良辰美景,大好春光。」李治琢磨了半天,共得兩首詩。

其一:

綠淺黃深三月花,

裊娜舞風好相思。

金銷寶帳待雙棲,

漫待春風到高枝。

其二:

玫瑰花瓣大黃蜂,

閨中兒女最多情。

竹蝶採得花魄在,

百轉柔腸待天明。

第二天下午,李治早早令人置下一桌酒菜,果然一個人坐在寢殿裏,靜靜地等著。太陽落下時,武則天才姍姍來遲,李治迫不及待地扶武則天入座。

「你是個大傻瓜。」武則天上來就用手指點著李治的額頭說。

「我,我怎麼啦?」李治摸不著頭腦。

「你知道我的名字嗎?到現在還沒見你問我呢。」李治不好意思的摸了摸頭,問:「姐姐,你叫什麼名字?」

「不給你說,看你有什麼辦法。」武則天妖冶地笑著,指指自己的胸乳說,「我的名字在這裏,你自己動手來拿吧。」

武則天穿著低胸的小衫,渾圓雪白的雙乳微微顯露。李治心搖神曳,武則天的放肆讓他也完全放開了。他鬆了一口氣,一步衝上去,雙手緊緊地抓住她胸前可愛的部位,接著又試圖托起她,奈何武則天太豐腴,自己力量又弱,託了兩次都沒有托起來,自覺得大失男子漢的面子。

「你看門口誰來了?」武則天指著門口,驚訝地問。

李治嚇得一哆嗦,忙轉臉向門口看,門口卻什麼也沒有。這時,武則天已經笑著跑向寢床,邊跑邊甩掉身上的衣服。鞋子,襪子,內衣散落一地都是。李治開始驚呆了,繼而,又迫不及待地奔向寢床……

十八歲的李治就這樣深深地迷上了比自己大的武則天。也難怪,在備嘗風霜、充滿心機的武則天眼裏,李治不過是一個感情衝動、靦腆有加的大男孩。李治性格懦弱,遲遲沒有完成心理上的「斷乳」,在錯綜複雜的宮廷生活中,他常常感到力不從心。他渴望回到童年的時光,渴望回到母親的懷抱。因為在那裏,他才覺出溫暖、安全、無憂無慮。可是,母親長孫氏已去世。他也已長大成人,無法回到那備受女性寵愛的童年。於是,本能促使他尋找夢中的港灣去眷戀比自己年齡大、成熟、意志堅定的女人。這正是李治這類具有戀母情結、性格懦弱的男人常見的一種自慰方式。武則天正好具備了這一切,她熱情、機智、美貌。在武則天身上,李治的人生激情和慾望得到了最大的釋放和滿足。她是一個活著的母親、現實的情人,是一個難以捨棄的心理和肉體的溫床。

「你會永遠愛我嗎?」男歡女愛後,他們倆照例開始海誓山盟。武則天首先問李治。問話聽起來多麼耳熟。

「愛,愛你到永遠。」李治以手作筆,在武則天光滑的肌膚上劃著這幾個字。

「我真不想離開你啊!」

「我也是。」

「你是太子,將來君臨天下,會忘記我的。」

「不會的。我當了皇帝後,冊封你為貴妃。」

「可我是太宗的才人。」武則天開始接觸實際問題。

李治捂住她的嘴,這句話觸起了李治心中的隱痛,他不讓她說,想躲開這個話題。

「這是避免不了的事。」武則天掰開李治的手,說,「皇上的病一日比一日重,如果有一天駕崩,我還免不了出宮為尼。」

「你放心,辦法總會有的,我絕不會放棄你的。」

「我讓你起誓。」武則天摟著李治說。

「好,我起誓--」李治抓抓頭,想了想,說,「他日若放棄武媚娘,我李治必遭天譴。」

「這才是我的好男人。」武則天高興地抱著李治,又一次滾倒在床上……

穿戴整齊,收拾停當後,兩個人才開始飲酒用膳。夜幕已經降臨,通紅的燭體和通紅的燭光,掩映著一對雲雨初試、繾綣的青年男女。武則天滿意地看著這位未來的大唐天子,心裏像發現眼前的酒杯一樣,滿溢著憧憬和幸福。

美酒甘醇,更增添了她姿色的妍麗,剛才的騷亂,更喚出她動人的心靈。李治的全身的脈絡,也無一處不通,在他的感覺中,好像發現了一個全新的生命空間。他暗暗地想:「我真是一個大傻瓜,隔了這麼久才來找她;我真是一個幸福的人,找到了人生最美的感覺。」

「殿下在想什麼?」武則天靠過來,拿起李治的手,揉搓著自己……

「我……」李治滿足地靠在武則天的懷裏,一股子奶水的香味兒,夾雜著熱乎乎的氣息,撲面而來。太好了!這個多愁善感的大男孩在心裏叫著,他再也壓不住他那激動、新鮮的感情,燙臉的熱淚不由自主地從他眼睛裏湧了出來。

武則天在上面撫摸著李治的頭髮,她不用猜也知道下面發生了什麼,以手代巾,輕輕地拭去他腮上的淚水。

「殿下,我讓你傷心了。」

「不,不。」李治站起來,露出堅強的笑容,「來,武姐姐,我們倆再乾一杯。」「武姐姐。」李治把杯子端到唇邊又放下說,「昨天你走後,我一夜沒睡好覺,得詩兩首,你看看嗎?」

「快拿來,」武則天拍著手說,「我要欣賞未來天子的文才。」李治走到旁邊的寢帳裡,從枕下掏出兩張紙,有些不好意思地遞給武則天。

「『金銷寶帳待雙棲』,你早就生壞心了。」武則天在李治的額頭上戳了一下,又怕戳疼他似的,急忙又用紅唇在額上補了一吻。

「『玫瑰花瓣大黃蜂』,誰是『大黃蜂』,是你還是我?」武則天笑著問。

「是武姐姐你。我在背後見你的一剎那,我立即想起了大黃蜂。」武則天哈哈大笑,笑得渾身亂抖,把手中的一杯酒幾乎撒個精光。李治被她笑得莫名其妙,不知她這是嘲諷還是歡喜,他心說:我這感覺對呀,我當時就這麼想的,就像一隻大黃蜂。

「我的太子--」武則天好容易止住了大笑,說,「你說說,怎麼個大黃蜂法?」

「紅花綠葉之中,你搖動著黃色的裙擺,兩邊渾圓的臂膀因悶了一冬天,閃著白光,像舒展著耀人的雙翼。加上你細腰寬體,在春日的七彩光線下,渾身毛茸茸的,可不像個大黃蜂。」李治真誠地描述著,他是真正地愛上她啦。

「我是大黃蜂,你願意不辭勞苦地采來花精喂我嗎?」

「我願意!」李治挺直胸膛,回答說。

貞觀二十三年三月丁卯,病榻上的唐太宗李世民病入膏肓。疾病把他昔日雄偉的軀體折磨成風中的殘燭,彷彿須臾間就要熄滅。他躺在床上,雙眼無神地望著周圍,他好像第一次感覺到,殿堂是那樣空曠,內心是那樣孤寂。在可怕、冷酷的死神面前,英武蓋世的李世民一下子變得十分渺小。他強撐著自己,服侍在他身邊問李治說:

「長孫無忌、褚……遂良……何在?」

「正在外殿侍候。」

「速……速召入殿內。」

李治急忙令太監傳旨。太監一溜小跑,把兩位老臣帶了進來。李世民的枯手頻頻招著,示意長孫無忌、褚遂良過來。

「皇上--」兩位老臣含淚呼喚道。

「太……太子仁孝,善輔導之。」

長孫無忌、褚遂良頻頻磕頭,以表忠心。李世民又對李治說:「無忌、遂良在,汝……勿憂天下。」

說著李世民又揮手讓無忌、遂良兩個退下,用盡最後的力氣,叮囑李治:「天下大……大事,事無大小,亦……亦決於你。無論何時,均須朝……朝綱獨攬,不……可使大權旁落。有疑……難之事,才可聽……聽大臣之言。「我兒須勤政愛……愛民,視天下為莫大之……產業,用心經營,傳……之子孫,受用無窮……」

李世民在即將告別人世之時,心有不甘。他在床上掙扎了幾下,似乎想起了什麼。眼睜得老大,看起來特嚇人。

李治看看不行了,慌忙湊過去。「父皇,您難受嗎?」

「吾氣奄奄,情慮耗盡。再無力護你即皇位。我死後,宮中妃嬪,無子女者,悉令出……宮為尼……」

李世民一口氣沒提上來,話說了半截,就崩逝了。心情緊張的李治,根本就沒聽清父皇說了什麼話。他急忙給父皇試氣,搖晃著--

「父皇,父皇,你怎麼了,你不能走啊!」

李治大哭起來,慌得左右太監踉蹌地飛奔出去,叫長孫無忌和褚遂良。

長孫無忌兩人見李治伏身大哭,急令太醫來視。太醫奔過來,把把脈,搖搖頭說:「先皇已過世了。」

長孫無忌和褚遂良交換了一下眼神,兩個人上去架著李治,說:「現在還不到哭的時候,太宗崩逝,天下震動,太子必須立即即皇位,以安天下。」

李治這才醒悟過來,他抹抹眼淚,說:「煩勞二位愛卿。」

夜裏,龐大的皇宮裏一改往日的寂靜,人聲、腳步聲,不絕於耳,人人各司其職,徹夜未眠。一隊隊六府甲士迅速開進了皇宮,在褚遂良的有效指揮下,各佔據要害部門與宮內的禁衛軍並排警戒,赦令所有的警衛力量安置妥當後,未有李治、褚遂良、長孫無忌的聯合手令,一律不準隨便調動。六府甲士和帶隊的武官,半夜被集結到皇宮,都不知發生了什麼事,甲士們都是第一次入宮,深感皇上的信任和氣氛的嚴肅,個個都精神抖擻,忠盡職守地警衛在各處。

天色微明時,早早得到通知的文武百官全部集結在朝門外。辰時,贊禮官引文武百官依品級魚貫地進入殿門。太極殿兩旁車騎兵衛比平時多了一倍,在各色旗幟下長長地排成兩行。百官見了,無不震恐肅敬,無敢喧嘩失禮者。文武百官自諸王以下六百石吏依次按禮製,東西向分班排列。這時,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內侍簇擁著李治乘輿,從偏門走出來,諸王和文武百官自覺地跪了下來。贊禮官拉長了聲音吆喝:

「太子詔令全體平身,令唐臨為禦史台官來回巡檢。」

唐臨一聽,即出班,在殿中往來巡視,監督禮儀。李治安排的也很對,唐臨是東宮少保,為李治的心腹之臣,故讓他做監察禦史,維持朝堂的秩序。

長孫無忌站在李治的旁邊,正式宣佈:太宗李世民已於昨夜亥時崩逝,即奉先皇遺旨,扶太子李治登臨大位。接著,令符寶官進呈神璽,置於禦案之上。

因為李世民剛剛崩逝,靈柩尚停於後,不宜禮樂,故登基典禮顯得有些沉寂,靜悄悄地進行。

李治在太監的服侍下,把這些大禮服穿戴整齊,他看了看自己,幾乎想咧嘴笑,即感覺有些滑稽,又感覺十分良好。「請新皇登臨大位。」贊禮官唱道。

李治在無忌和太監的扶送下,健步登上九階玉階,然後轉到龍案後,穩穩地坐在禦座上。

「叩拜。」贊禮官又唱道。

緊接著一片衣履的擺動聲,諸王、群臣一齊跪倒,三叩六拜,磕地有聲,齊聲賀道: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愛卿免禮平身。給長孫、褚愛卿旁邊賜坐。」李治見舅舅和褚遂良忙了一夜,臉色憔悴,怕他倆堅持不住,忙令人拿凳子賜坐。長孫無忌又揮手讓太監把凳子搬走了,心說:什麼時候,我還有空去坐。

長孫無忌從懷裏掏出擬好的一號詔令,遞給一個太監,讓他上傳於李治。無忌小聲地對那個太監說:「皇上宣讀前,先蓋上玉璽大印,千萬不能忘了。」

太監點點頭,捧著詔令從旁邊轉了上去,放在龍案上,小聲地說給李治聽。李治掃了兩眼擬好的聖旨,也不去細看。就摸過龍案上的玉璽。玉璽用玉製成,通體碧綠,方圓四寸,鐫五龍交紐,以黃金鑲補缺角,刻有蟲魚篆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此正是自秦嬴政以來,名揚天下的傳國玉璽,迭經離亂,在李世民當政時,開創貞觀盛世,天下歸心,才由隋煬帝的蕭皇后攜子懷玉而歸。連老老皇帝高祖李淵都沒有福氣摸一摸。

李治把傳國玉璽拿在手裏,左看右看,玩味不已。長孫無忌見狀,叩手奏道:「請皇上行璽。」

李治這才醒悟過來,慌忙把玉璽對了對上下正反,印盒裏飽蘸紅墨,在聖旨上蓋上了第一枚大印。然後,指令褚遂良宣旨。褚遂良跪地拜接聖旨,然後面對文武百官、諸王,朗聲宣讀:上天眷命,皇帝聖旨: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中時,先文武聖皇帝太宗因病不幸崩逝

於含風殿,享年五十三歲。朕奉大行,即皇帝位於柩前。特大赦天下,賜之武官勛一轉,民八十歲以上粟帛,給復雍州及比歲供軍所一年。太宗大行皇帝聖柩定於壬申日發葬,所有百官軍民等服喪服二十七日,停止娛樂婚嫁。大行皇帝太宗謚曰文,葬於昭陵,謹奉太廟,位列祖宗。故茲詔示,彼或恃此,非理妄行,國有常憲,寧不知具,宜令準此。

褚遂良念完聖旨,群臣諸王再次伏地磕頭。

李世民死後,停殯於宮中二十二天。小斂、大斂等宮中治喪活動結束後,梓宮被發引出宮,送往墓地。在那裏,李世民終於得到安息,加入了祖宗之列。

從皇宮往北走,過了通天坊、金波橋,有一座龐大的寺廟,它就是皇家專用寺廟--感業寺。感業寺周圍綠水環繞,花木繁茂,蒼松翠竹比比皆是,是京城中最幽靜的地方。

太宗李世民備極哀崇的喪禮儀式結束後,后宮裡未生子女的嬪妃們,不論老的小的,一律循例被打發進感業寺。感業寺裡立即美女如雲,人滿為患,計有貴妃、淑妃、德妃、賢妃諸夫人;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緩、充儀、充容、充媛諸女嬪;婕妤、美人、才人各九人;寶林、禦女、采女各二十七人,為八十一禦妻。以及原來年老色衰,已被除冊的,總計有二百人之多。剃度在昇平殿舉行,三個剃度師已經進行了兩天,還沒剃度完,先皇李世民的妃嬪們柔美的頭髮,已被裝了整整三大籮筐,昇平殿內殿外,一片哭泣聲。

武則天因品級低,還沒有輪到剃度。此刻,她坐在禪舍裡,等待著那個時刻的到來。她趴在一個綉著鴛鴦的枕頭上,燙臉的熱淚不知濕了這枕頭多少回了。這是她偷偷從宮中帶來的枕頭,她曾枕在這個枕頭上睡了十二個春秋,這個枕頭,記錄了她多少天真的美夢、多少希望和痛苦啊!好幾天,她目睹了那些貴為三品、二品的先皇妃嬪們,出去時一頭秀髮,回來時禿頭如瓢。攬鏡自照無不痛哭失聲,但哭泣又能減輕多少痛楚和哀愁。昔日為了爭寵,為了品級的提升,個個費盡心機,爭相打扮,傾軋對手,如今,太宗崩逝,竟一個個當成無用的包袱,被掃地出宮。

那個一口一個「武姐姐」,叫聲香甜的李治,難道早已忘了親口許下的盟誓?忘了她曾給予的刻骨的歡樂?出宮前,她幾天睡不好覺,盼望他派人來。可一次次等待,一次次失望。直到她和大隊妃嬪被禁衛軍解送到感業寺。她曾狠狠地詛咒過他,接著又原諒了他。也許新皇帝登基要做的事多,也許在剛即大位,要在天下人跟前做出表率,沒膽量改變成例,留下她這個先皇的才人。她在心裏,不斷地勸慰自己,他不會忘記當初的誓言,一有機會,頂多過了先皇的周年忌日,他就會把自己接回去,重新封自己更加高貴的稱號。

這時,禪舍的門被人敲響了,武則天心裏一驚,幾個月來,她從盼望有人敲門,到現在害怕敲門聲,但這一時刻終於到來了。她穿上鞋,過去打開了門。

「武才人,輪到你剃度了,速去昇平殿。」一個老尼站在門口冷漠地說。

武則天此時的心裏,像打翻了五味瓶,甜、酸、苦、辣、鹹什麼都上來了,說不出心裏的滋味。停了一會兒,在老尼眼光的催促下,才用巾帕擦擦眼圈,向昇平殿走去,那身子竟有千百斤重,腳又像是踩在棉上似的,軟耷耷的,彷彿是走在受刑的路上……昇平殿裏供養著文殊菩薩,他端坐在巨大的蓮花寶座上,似笑不笑,法像尊嚴,武則天坐在剃度椅上,望著他,充滿了複雜的感情,就像對李治的感情,充滿怨恨和期待。大慈大悲的菩薩,您視野裡有無數的苦難和不平,您為什麼不來拯救?假如您在等待,您又打算等待哪一天?

剃度師的剃刀在牛皮上「蹭蹭」地磨著。聲音吞噬著武則天的心,但是奇跡又出現了,當剃刀在她頭上即將揮起的時候,她突然又變得無比堅強,面帶微笑,輕鬆地等待著。剃度師驚訝了一下,她在感業寺裡乾剃度二十幾年了,剃度過無數的尼姑,當一頭秀髮面對無情的剃刀時,她們無不失聲,痛苦、啜泣。而眼下的這個女子,卻笑容滿面……

「茲有文水信女武媚,心向菩提,身遠塵世,自願皈依佛道,入感業寺為尼。五戒三寶,業已剃度,法號曰慧通,特度牒證驗。」就這樣,武則天開始了法號叫慧通的尼姑生活。

轉眼又到了中秋,然而新皇帝李治的中秋節過得也頗不容易。

「八月癸酉,河東地震。乙亥,又震。」

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幾個大臣聚集在宮中,召開禦前會議,討論著目前國家面臨的一系列問題。李治坐在禦坐上唉聲嘆氣:「朕甫一即位,就河東地震。累及眾公卿在中秋月圓之夜不得回家團聚。難道是朕無福於天下乎。」

「皇上可別這麼說。」已被新遷為太尉的無忌勸慰說,「河東地震,乃自然使然。況先皇崩逝,神人震動,波及山川。今宜速遣使存問河東,以慰人心。」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