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石油戰爭》哈爾福德·麥金德爵士和英美石油地緣政治
無論是亨利·基辛格和比格紐·布熱津斯基等洛克菲勒家族的禦用政客制定的「現實政治」政策,還是由迪克·切尼等一小撮華盛頓鷹派制定的新保守戰爭與征服計劃,要理解美國的外交政策和權力信條,就必須追溯他們思想的源泉——英帝國的精英階層。

貫穿本書的一條紅線是圍繞石油控制而展開的戰爭,即控制所有的石油,控制世界各地的石油,這條紅線串起了許多鮮為人知的事件。首先,這是英國和美國之間的戰爭和衝突,或者更準確地講,先是英國石油公司(簡稱「BP」,當時的英國國有公司)和倫敦羅斯柴爾德控制的皇家荷蘭殼牌石油公司之間的衝突。隨後在英國皇家秘密警察的支持下,英國這兩家石油巨頭與美國洛克菲勒所屬的標準石油托拉斯之間發生了衝突。正因為如此,洛克菲勒也得到了美國政府必要的庇護和支持。

無論是在墨西哥的坦皮科,亞塞拜然的巴庫,還是美國中部的德克薩斯或加利弗尼亞,或是在波斯,或是在摩蘇爾或羅馬尼亞,英美雙方圍繞著控制石油和由石油帶來的巨額財富,展開了激烈的爭奪。英美之間的石油爭奪戰一直持續到1928年,當時,所有英美石油大佬們齊聚蘇格蘭的阿奇納卡裡城堡,簽署了「紅線協議」,該協議給予美國公司在中東油田較大的份額。自此以後,儘管經歷了多年的起伏跌宕,但世界一直處在英美石油巨頭的壟斷和控制之下。

在過去一百年裡,控制石油和天然氣能源,是英美一切行動的核心。今天如果沒有了石油,任何國家必然面臨經濟災難。對於這一點,任何國家都沒有中國認識和理解得深刻。美國控制了石油,也就控制住了潛在競爭對手發展經濟的關鍵。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