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荒蕪英雄路》起輦谷祭
大名鼎鼎的成吉思汗歿後,埋在哪裏呢?

內蒙伊克昭的所謂成吉思汗陵,只不過是一座後人修砌的建築。

在《元史·太祖本紀》中,關於他的葬地有一個地名:起輦谷。重要的是,歷

代元朝皇帝死後,基本上也都是葬於起輦谷——可見,這詞義擾人、撲朔迷離的

「起輦谷」,乃是蒙古皇族的傳統墓地。

起輦谷,一般蒙古歷史語言學者擬音讀為keluren谷,即怯綠漣河、克魯倫河,

——地在蒙古人民共和國東部的草原丘陵之間。

也有人根據這位大英雄的死地——他是在圍著西夏人大逞軍威時猝死的——判

斷葬地應在六盤山一帶。恰巧六盤山——今寧夏回族自治區象徵物的山麓,又有地

名「斡耳朵」,ordo,蒙語宮帳,元安西王阿難答在此命令蒙古小孩行割禮信回教,

更顯得巧合層層。

晚期蒙文《黃金史綱》講,葬地叫「柴麻」(chima),有的學者說此音即

「起輦」,只能算大膽的假設之一種。chima倒是音近昌馬;玉門關外甘肅新疆之

間有一片神秘山地名叫昌馬山,與成吉思汗死地隆裡川(如果允許把隆裡川乾脆猜

成「黃頭回鶻」即隆裡畏兀兒人的谷地的話),倒是順路。

總而言之,成吉思汗安葬之地,或在蒙古人民共和國東部,或在舊甘肅境內。

亡人己逝,只求安息。本來,後人那麼起勁地關心人家墳墓的秘密,當說是一種惡

癖。

話題在不久前偶爾讀報,得知日本人正趁蒙古人民共和國「改革開放」,要以

億萬威力強大的外匯炸彈,轟擊這一科研領域。似乎已與蒙古科學院協議,動用一

切土洋手段,踏查遼闊草原,發掘起輦谷。

同時,也風傳糖衣(應稱錢衣)炸彈也正投向寧夏甘肅,雙管齊下,可見學術

態度的嚴謹。

泱泱中華大國,當然不在乎一兩處古跡。我5000年悠久文明,你是買不盡掘不

完的。藉此千字文一角,我還敢再指一條昌馬山的路,只怕你受不了那蠻荒絕境的

戈壁風沙。

可是,蒙古草原的文化千年不變,也許挖了成吉思汗陵寢,後世的蒙古人就用

不著學習考古學了。學術無國界,研究不簽證,上述一切無非是關於「起輦谷」的

常識隨筆;但是人文科學以尊重人心為本,聽說著一些新近的科研信息,總覺得像

喝一杯龍井摻咖啡,其味不正。

無論起輦谷在草原或是在黃土高原,兩處天地於我都有特殊的聯繫。插隊中蒙

邊界草原時,我能找到萬頃草海中丟失的一柄鞭子。近年在六盤山周邊的回族山區,

我熟知每一座山壑間的土坯拱北(聖徒墓)。那兩處天地都地曠人稀,以酷烈的環

境和氣候保護著自己。那兩個世界的人民都幾百年如一日地忍受和沉默,以求一絲

潔凈和安寧。

在草原插隊時,我的蒙古哥哥教我繞開那條安葬亡人的山溝——以至我從未進

入過我們公社那條溝,多少次讓羊群在溝內徘徊。

在西海固黃土山地,一些回族老人只要經過一座墳,就合起兩掌為那墳主人做

「都哇爾」(祈求)。他們說:「要為眾亡人舉念!」

但是那炸彈的威力,使我沉默了。

喧囂就在眼前,我毫無能力。

起輦谷,我獨自念著這個拗口的名字。若乾年後,也許它會像流行曲一樣掛在

人們嘴上。它正面臨的究竟是榮耀呢還是凌辱?我不知道。只是當我感到它正大睜

著眼睛等待時,我應該對它說幾句話。

1990·10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