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楚書,太祖皇帝本紀》第259章 論功行賞,喜大普奔。
「來,孤給你們介紹一位新同僚。」

在和寇凖把酒暢談後的第二天,駱永勝便急不可耐的將前者帶到了政務閣,堂而皇之、洋洋自得的向耿百順等三人介紹了寇凖。

「從今日始,寇太師就是咱們大楚政務閣的第四位閣臣了。」

寇凖跨前一步,向三人作揖見禮。

「寇某在這裏見過三位,日後萬望多多提攜。」

「不敢不敢。」

三人哪裏敢當寇凖的禮,都忙閃身避禮,倒也沒忘向著寇凖作揖。

「有寇太師加入,實乃我大楚之福。」

「前朝太師,不敢再當此稱謂,幾位同工還是喚寇某一聲平仲吧。」

「誒,都別謙遜了,來來來,都坐。」

駱永勝看不得文人酸禮,他要是不開口,幾人就這麼謙來讓去還不知道要扯到何時呢,所以直接出言打斷,招呼四人落座。

「現在寇卿賞面,願意在咱們大楚入仕,這是國家之福,也是百姓之福,咱們也不能薄待了人家。」

耿百順當即接話:「大王,臣願意將首輔之位讓出來。

平仲兄乃當世雄才,文武雙全又兼任過三司使,可謂博通百家之學,有道是選賢與能,這首輔之位,合該由其來出任。」

「這哪裏使得。」寇凖欲要拒絕,卻聽駱永勝已經點頭應允:「選賢與能,這是大同盛世之賢兆啊,耿卿能有此覺悟,亦是我國家之福。」

這大楚的君臣,思想覺悟都這麼高的嗎?

寇凖頓時覺得自己的腦子有點不夠用。

他在大宋,前前後後歷經二帝,和多少政敵打的頭破血流才最後官居極品,怎麼到了大楚這,人家直接退位讓賢了?

而魏稟坤和駱成文則是一臉的坦然,似乎早就有了心理準備。

早前寇凖來到南昌之後,三人在一起就聊過這個事情。

當時耿百順便說『寇凖既來南昌,必被大王邀請入仕,屆時首輔之位非其莫屬,這也是大王心中的想法。』

首輔寶座固然讓人心動,可人貴有自知之明,耿百順怎麼看都不覺得自己可以比的上人家寇凖,索性也不貪戀。

別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首輔之位沒坐住還逆了駱永勝的心思,惹得一身腥臊。

直接讓,讓出一個好名聲,也可安享餘生富貴。

「稟坤、成文,你們兩人可有意見?」

「寇相乃蓋世之才,臣等附議。」

駱永勝很是滿意,笑看寇凖:「既然三位卿家都沒意見,孤就請寇卿來任我大楚政務閣首輔大臣吧。」

「這...臣領命,謝大王之恩,謝三位同僚禮讓之情。」

「好!」

駱永勝拍板定調:「那這事咱們就這麼說定了,咱們說下一件事,說說大家最想聽的一件事,那就是,新朝立國後的論功行賞。

仗呢肯定還會打,但孤料想也不會再有太多的艱難之處,這論功行賞的事可以排上日程了,怎麼封、如何封,大家擬個章程出來。」

四人中,只有寇凖沒有吭聲,他現在也不會貿然開口,畢竟初來乍到,這論功行賞的事與他而言,乾係怎麼看都不大。

倒是其他三人已是眉開眼笑起來。

起家創業至今,可算是到了收穫果實的季節,不枉這麼些年提心弔膽、任勞任怨。

「既然要論功行賞,首先得明確我大楚的官爵體系。

官,最高一級當然是政務閣,孤打算把政務閣改名為內閣,坐鎮中央領導國家,內閣首輔大臣便是寇凖,次輔為耿百順,稟坤、成文你們是閣臣,同時,褚季這些年也做出了不少成績,此番也一併補錄入閣。

新的內閣將負責整個國家政務體系的運轉,除了吏、禮、兵、工、戶、刑這傳統的六個中央部委之外,同時負責都察院、大理寺以及一個新的國家職權部門,審計院。

這九個中央部委正好對應地方省府的九司衙門。

如此便形成內閣中央--省--府--縣四級垂直行政體系,九個中央部委領導省九司、府九處、縣八科。

除了這九個中央部委之外,內閣單設通政司,負責對接各省地方往來中央的公文,以及將中央政策及時下發到各省地方。

吏部內轄三司:官員推選、官員教育、官員監督。

禮部內轄三司:國家祭祀、國家考試、國賓接待。

兵部內轄三司:兵員清查、軍備清查、兵員招募。

工部內轄三司:國防建設、水利建設、道路建設。

戶部內轄五司:國家丁戶、國家土地、國家商業、國庫度支、公費統計。

刑部內轄三司:國家安全、法制安全、治安安全。

都察院內轄三司:官員偵訊、官員審察、官員公訴。

大理寺內轄三司:死刑覆核、終審判決、律法修訂。

審計院下轄九司:吏部審計、禮部審計、兵部審計、工部審計、戶部審計、刑部審計、都察院審計、大理寺審計、辦公。

通政司下轄十八局:中央、河北、河南、山西、山東、陝西、安徽、江蘇、江西、浙江、福建、廣東、廣西、貴州、湖南、湖北、四川、雲南。

明確了咱們大楚文官系統的建制,就方便諸位安排論功行賞的名單了。

至於軍隊系統就不用你們操心了。

除了官之外,我大楚亦設爵位製。

爵位分五等,王、公、侯、伯、子,所謂爵位僅為虛銜,一代嗣終,且無有特權、無有食邑、無有恩祿。」

幾人彼此看看,心中便是明了許多。

這所謂的爵位,只是一種國家榮譽而已。是一枚功勳章,掛在名字前顯得好聽。

「所有爵位的封授、推舉皆由孤親授,吏部、都察院、審計院三部門聯合對被推舉者進行審核,確定無誤後授爵。」

駱永勝將自己所有的想法都大致講了一遍後便起身:「具體的名單你們把褚季找來一道商議吧,孤得去一趟大元帥府,也把這個好消息同他們說一聲。」

「恭送大王。」

送走了駱永勝,四人對視,都笑逐顏開。

論功行賞的事讓內閣自議,大家互相推舉,這下說不準都能混個公爵了。

雖然沒啥實惠的好處,可頂在名字前到底顯得好聽不少。

跟著一個大方的君主果然實在啊。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