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一品寒門》第243章 一夜溫存,償還無盡相思
盛禎拍案而起,怒不可遏道:「真是膽大包天!皇兒,司徒清人呢?」

盛騰道:「陛下,司徒清被臣護衛拿下,在押解往京城的路上!」

「好,此事交於武德司處置,傳石大丙!」

盛禎的目光在眾大臣身上來回閃爍,最後在儀王處滯留一瞬。

他最擔心兄弟相殘。

太子微服出訪的消息一直封鎖,難道有人泄露了出去?

如果儀王知道,他會不會鋌而走險?

有這種可能。

畢竟太子遇刺,儀王是最大受益者。

嗯,朕必須杜絕這種事再度發生。

先讓武德司去查,查個水落石出。

如果涉及其他皇子或朝臣,朕絕不姑息養奸。

眾臣更加納悶。

司徒清遠在宇德縣,太子在京城,兩個遙不相及的人,怎麼扯出刺殺的事件來?

這也太玄幻了。

陛下也不問,就和知道此事真發生了一樣。

「殿下,這事」

范賢首先沉不住氣,緩緩道,「司徒清來京城了,還是其他原因?」

「諸位大人先別著急,且聽我慢慢道來。」

盛騰微微笑道,「這些日子我微服出訪,一直在鄉村實地考察,路過了好多地方,在回來的路上,途經宇德縣」

盛騰沒有誇大其詞,將宇德縣遭遇的經過詳細說了一遍。

眾臣聽後,義憤填膺。

「司徒清這廝真該千刀萬剮!」

徐開霽第一個跳出來聲討,「他就是一匹披著人皮的狼,表面一套,背地裏一套,簡直是我大宇官員的恥辱!陛下,臣請重懲司徒清,以儆效尤!」

這臉翻的比翻書快多了。

剛剛還在為司徒清高唱讚歌,現在就抱起一塊石頭砸過去,這人怎麼就這麼不要臉呢?

呵呵,就算你把天說出個窟窿,也逃不脫罪責。

此刻見風使舵,已經遲了。

「徐開霽,你休得混淆視聽,你以為這樣就能抹去你與司徒清勾結的罪惡嗎?休想!」

「堂堂中侍大夫,居然為貪官做說客不對,刺殺太子,司徒清是反賊!」

「徐開霽,你與反賊同流合汙,你才是大宇官員中的恥辱!」

石頭紛紛落井。

眾臣都在與司徒清撇開關係,免得惹火燒身。

刺殺太子可是大罪。

「陛下明查,下官忠心耿耿,怎能與司徒清同流合汙?下官連宇德縣都沒有去過,是下官失察,人雲亦雲才有了這樣的結果」

徐開霽哭喪著臉辯解,可誰會同情他。

不僅不會同情,反而彈劾聲四起。

因為他說了人雲亦雲。

這意思就是還有人也和司徒清勾結。

明顯是想找墊背的。

死裡弄!

這時石大丙進殿。

「臣石大丙,叩見陛下!」

「平身!」

「謝陛下!」

石大丙起身後,盛禎冷冷道:「宇德縣縣令司徒清犯下大罪,現押解歸京,你速派武德司人員前去接管,並審理案件,將他的罪行審的明明白白,沒有朕的旨意,任何人不得見司徒清面!」

「臣遵旨!」

「還有,中侍大夫徐開霽與司徒清有染,也交予武德司審理!」

「臣遵旨!」

「陛下,臣冤枉啊」

徐開霽頓時癱坐在地,嚎啕大哭。

都說石大丙就是魔鬼,到了武德司,哪還有活路。

石大丙冷冰冰道:「冤枉與否,去武德司自會清楚,請徐大夫移步!」

徐開霽還在辯解,石大丙早不耐煩了,拎起他就走。

「諸位大人,你們都在說盛世,請問,你們眼中的盛世應該是個什麼模樣?」

盛騰這麼一問,大臣都不說話了。

這也沒辦法說。

現在情況離盛世太遠了。

天下太平就是騙人的鬼話。

毅國和輝國虎視眈眈,恨不得把大宇生吞活剝,要不是歲幣乞和,早就發動戰爭了。

百姓安居樂業也不切實際。

安居樂業了,怎麼會有不少人佔山為王,不少人流離失所好多情況都與盛世格格不入。

見眾官不言不語,盛騰又道:「那我說說百姓眼中的盛世!」

「這些日子,我出宮微服出訪,到了底層鄉村百姓家裏,看到了好多你們見不到的情景。」

「百姓苦啊!吃飯大多是一日兩餐,根本吃不飽肚子,便在食物中加野菜或其他東西可以說你們家的狗吃得都比他們好。」

「我想,這種日子,諸位大人可能連須臾都不願過,但百姓卻過得有滋有味,他們覺得只要不被餓死,只要能果腹,就是盛世。如果能吃飽肚子,不論吃什麼,就算是盛世中的盛世。」

「提起盛世,他們眼中充滿渴望,他們為陛下歡呼,祈禱陛下萬歲,說陛下仁慈,是個仁君,變著法兒讓他們能夠活下去,活的更好」

得民心者得天下。

治理天下,須知民心。

盛楨聽到這些,眼中有些濕潤。

他沒有想到,百姓的需求原來這麼簡單。

這個仁君,他當之有愧。

盛騰接著道:「每到一處,我總能聽到女孩子取奇怪的名字,比如閻婆惜、李婆留等乖乖的名字,我很是納悶,有一天問了個老奶奶才知道,這個名字就是一把心酸淚。」

「原來百姓生活太苦,生下女孩就叫賠錢貨,成人後又會負擔一大筆嫁妝,所以好多家庭養不起,就偷偷溺死當然也有心軟的婆婆,捨不得溺死女孩,便有了這樣畸形的名字。」

「我曾給百姓說過,寒門出貴子,讓孩子讀書,走科舉的路,這樣就會改變他們的生活,但這話與幻想無異。連肚子都吃不飽,哪有錢讀書。而且讀書太花錢,老師的束脩、書本費、科舉的考試費合起來算算帳,一家人三年的收入都不夠一個人讀書用寒門出貴子難吶,難於上青天!」

「還有,但凡有災荒,朝廷怕災民造反,便把青壯收編為廂軍,留下老弱婦孺苟延殘喘。這看起來很合理,當兵吃皇糧,增加了國防力量,減少了造反人數,其實弊端極大。許多事情都被暫時的安定掩蓋了,老有所養,老有所依成為空話,還給朝廷增加負擔。」

「最重要的是,這些百姓不願當兵吃皇糧」

什麼?

還有這種想法?

當兵吃皇糧是多好的事。

再都不用為吃飯愁眉苦臉了,怎麼也不願意?

這話有點水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