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一品寒門》第57章 兩隻蝴蝶
「我沒有這個意思啊!」

「我只是痛恨葛元,準備報他不給我面子的仇,陛下的意思難道事情有轉機?」

崔洛見盛楨臉色和藹,不似惱火,卻像關切,心中暗喜。

看來無心插柳之舉,有了救出崔承康的希望。

天子近臣就是不一樣。

「陛下明鑒,臣彈劾葛元,也是為受害者洗冤!」

「崔愛卿對此案知道多少?可詳細說與朕聽。」

「這個」

崔洛卡住了。

他所知道的案情,僅限於姚浩的說辭,崔承康在信上隻字未提,只是說受到葛元陷害,求他救助。

至於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他根本沒有弄清楚。

彈劾官員歷來都是聞風而動,證據不證據的倒在其次,關鍵是要有大義凜然的氣勢。

我是為國鋤奸。

「此案定有情弊,臣求旨去溪南縣徹查,定讓此案真相大白於天下!」

崔洛知道絕不能說不清楚此案,否則便成為糊弄皇帝。

所以他巧妙的回答一句,只要皇帝答應,崔承康便有救了。

「一個小案子,就不勞崔愛卿舟車勞頓了,朕這兒有清楚此案的人。」

盛楨一臉人畜無害的和藹,對身邊的傳旨太監汪公公道,「傳方彥承來見朕。」

方彥承昨日來京,盛楨給了他七天假期,現在正好在宮中。

一會兒方彥承到來,君臣禮畢,盛楨道:「方愛卿,崔愛卿說崔承康案有情弊,你詳細說說,正好諸位愛卿都在,順便討論一下,到底有沒有情弊!」

自從葛元將姚浩轟出衙門,方彥承就知道崔洛不會善罷甘休,今見崔洛告禦狀,便將這個案子透透徹徹講了一遍。

崔承康不僅是潑皮老大,還幹了這麼多傷天害理的事,這樣的人不刺配還有天理嗎?

咦?

崔洛為什麼替這樣的人鳴冤?

他腦袋被門夾了麽?

眾重臣不解地看著崔洛,感到不可思議,一向精明的中書舍人,今日為何自擺烏龍。

姚浩誤我!

崔洛早氣傻了。

早知是這個情況,他怎會幹這種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蠢事。

崔洛覺得自己就像一件待售的商品,重臣們在旁邊指指點點,評頭論足,雖然他們沒有說話,但他們的目光表明了一切。

崔洛求救似的把目光轉向范賢,他是范相的人,只要他說句話,就能逃脫陛下責罰。

范賢沒有說話。

他也不可能說話。

此事之前崔洛沒有和他溝通,既然是個人行為,與他何關。

范賢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似乎正在修練氣功。

「果然一筆寫不出兩個崔字,本家的情義比天還高!」

盛楨喃喃一句,就把崔洛釘死在恥辱柱上。

天,除了皇帝誰敢說自己是天。

崔家的情義都比天還高,這不是佞臣是什麼?

「撲通!」

崔洛跪地叩首道:「陛下恕罪,臣失查,臣有罪!」

「此案證據確鑿,唯一的漏洞就是葛縣令越級剝奪崔承康功名,你就拿這個做文章彈劾他。朕現在告訴你們,葛縣令沒有越級。」

盛楨突然嚴厲道,「朕賜了葛縣令便宜行事的聖旨,遇到棘手的事,可先斬後奏!」

聞言,崔洛更是誠惶誠恐,伏地求恕罪。

「諸位愛卿,對崔承康案,你們有何意見?」

「證據確鑿,葛縣令判的無誤!」

「崔承康罪大惡極,實屬讀書人中的敗類,葛縣令將其賊羽一網打盡,真是大快人心。」

「葛元應嘉獎!」

所有人都一個論調,他們迅速與崔洛劃清界限,免得殃及自身。

「中書舍人替朕起草詔令、侍從、宣旨、勞問、接納上奏文表等,還兼管中書省事務,參與機密。以崔洛的胸襟和德行,如果繼續在朕身邊伺候,定然把朕教唆成一個昏君,千古流惡名。」

盛楨停頓稍許道,「宣旨,免除崔洛中書舍人職務,降為朝散大夫,中書舍人由樞密承旨趙毅擔任!」

朝散大夫是從五品,有品階,有俸祿,但是沒有任何實權,也就是說崔洛被皇帝一腳踢出權力中心。

而趙毅則是平步青雲,越級進入權力中心。

現在誰還認為盛楨性格懦弱,只會在大臣之間搞平衡,誰就是下一個崔洛。

他不知不覺中就踢開宰相的擁躉,提拔自己的親信,這樣果斷的皇帝,怎會懦弱。

同時,盛楨也給某些重臣提了個醒。

悠著點,太過分了,朕不介意換個人。

早上去菜館,看著諸事進入正軌,然後回家整理學習筆記,中午再來菜館,下午聽課,然後再去菜館,晚上點燈複習。

孟青雲的每一天都在重複著忙碌,他卻過得很充實。

明年他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就算科考失利,辣椒也能讓他名聲大震。

充實的日子過得飛快,轉眼到了九月,孟青雲終於把四書五經全部領會貫通,原文和釋意也背得滾瓜爛熟。

他甚至想,如果前世自己不要喜歡上炒菜,考個清華北大也有可能。

「熟記四書五經,縣試就算過了一半。」

隨機考察完孟青雲對四書五經的熟記程度,杜茂才暗自讚歎,心中甚是欣慰,一個月的工夫沒有白費。

「青雲,科考題型主要有帖經、墨義、策論、詩賦、表判、算學等等。」

「帖經就是選擇經書中的幾段,略去其中的部分字,考生根據記憶,填寫完整。」

「墨義就是從經書中編出若乾個問題,要求考生用經書原文回答。」

「策論就是按策問臨場撰文回答問題,這也是科考中最重要的一環,是考察考生能力的重要憑據,所以在策論上一定要下功夫。」

「詩賦有文題和規定的格律,按規定完成就行。表判考察的是律法,算學不用說你也知道,這些以後再複習。」

孟青雲現在弄懂了,其實貼經就是填空題,墨義就是簡答題和論述題,策論就是命題議論文至於其他內容,複習到再說。

「先生,我們把重點放在策論和詩賦上,律法內容背下來就能解決,算學我很精通,根本不用複習。」

這不是吹牛,這時候的算學問題,用方程或方程組就能解決,初中水平足矣。

這方面,他雖是學渣,但完全碾壓古人。

孟青雲說精通就精通,杜茂才對此深信不疑。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