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一品寒門》第一卷旭陽逐星輝 第103章 這土匪寨太寒酸了
孟青雲歸來的第一堂算學課開始了。

他講的是數位。

大宇朝的算學中也有數位的概念,但比較模糊,沒有明確提出來。

尤其是億這個計數單位還沒有出現,算學中用萬萬來表示億。

萬萬不是萬萬沒想到的萬萬,是一個計數單位。

也就是說,一萬萬就是一億。

不過從今天開始,億這個計數單位就會在大宇朝的算學中出現。

創造者正是孟青雲。

認識計數單位,當然從個位開始,然後十位、百位、千位億、十億、百億、千億、萬億

孟青雲告訴學生,計數單位無窮盡,未來的計數單位需要你們去挖掘和創造。

同窗們努力!

認清楚計數單位,然後就是數的讀和寫。

這個時代,算學中讀寫一致,人們在生活中也習慣了這種讀寫,改過來一時有點不習慣。

比如,『兩萬四千五百六十八』這個數字,不論是讀還是書寫,都是『兩萬四千五百六十八』。

孟青雲要讓他們寫成『二四五六八』,把計數單位從數字中略去。

這主要是簡化書寫,為下一步教學做準備,也為以後改用阿拉伯數字打伏筆。

接著孟青雲專門訓練了中間有零,和末尾有零數的寫法。

比如『三千零二十五』寫作『三零六五』,『三千零五』寫作『三零零五』,『五千』寫作『五零零零』

汗!

真彆扭!

不用阿拉伯數字寫數,怎麼看怎麼不順眼。

不過只能先這樣對湊了,過一陣子再改,不然世人懷疑他是妖怪就壞了。

循序漸進吧!

總有水到渠成的那一天。

第二節課一開始,孟青雲就在黑板上寫了五個符號。

「」、「」、「」、「」、「=」。

「同窗們,前四個符號分別代表加、減、乘、除,最後一個是等於號。第一個代表加,第二個代表減,第三個是代表乘,第四個代表除,第五個代表等於。以後我們寫算式,通用這些符號,比如四二三五=七七」

這些基礎符號教會後,然後*進行的是列豎式計算,先教豎式加法。

孟青雲寫了個豎式算式,差點跺腳大喊,這豎式彆扭到離譜的地步,他恨不得立刻就改成阿拉伯數字。

還是忍一忍吧!

欲速則不達,先讓他們在自己熟悉的範圍內,用還算熟悉的方式來習慣。

太快近乎妖怪化。

不穩妥!

別小看後世小學生的計算模式,它在這個世界是劃時代的存在。

就是農夫與愛因斯坦的故事。

大宇朝人不會用豎式計算,他們大多用算籌,雖然也能算出結果,但費時費力。

而豎式計算,完全可以拋棄算籌。

孟青雲講了十幾個例題,其中夾雜了進位的概念。

別小看古人的智力,現代人不一定比他們聰明,只是時代局限性限制了他們的想像力。

任何時代都不缺聰明人。

比如前世它知道的祖沖之,比如郭守敬

後世小學生的題目,自然難不住這些秀才,當孟青雲把豎式加法舉例講解後,他們頓時明白了。

這種方式比用算籌方便百倍。

孟青雲寫了十幾個算式,讓學生們練習,掌握這種方式的計算。

大夥都很新奇,紛紛拿筆在本子上計算。

「太好了!」

每算對一道題,學生就一陣歡呼,等把黑板上的十幾道題都做完,他們笑逐顏開,言稱算學很簡單。

井底之蛙,還驕傲了,數學多奧妙你們知道嗎?

孟青雲再次出題,這次當然要加大難度,變成六七位數的加法。

當這些題完成後,孟青雲再次增大難度,題目都是四位數以上的連加,加數至少四個。

這次秀才們做題速度慢下來了。

少頃,馬奕突然喊道:「孟先生,我發現豎式加法配合速算,效率更高!」

孟青雲極不習慣這種稱呼。

大家都是同窗身份,以前都相互稱兄。

這個兄不論歲數,只要是同窗,相互稱兄,試為尊敬。

自從速算查到好多貪汙後,府學要求秀才們以老師之稱,對待孟青雲。

這無可厚非。

讀書人容易認死理。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孟青雲能為他們解惑,自然是老師。

而且,孟青雲還把這些學識,無私的講授給他們,就憑這德性,叫一聲先生也不虧。

嗯?

這小子數學天分不錯。

只可惜生在富貴人家,不然有可能成為大宇朝數學專家。

「馬奕同學說的不錯,學以致用,速算就是為了用在計算中。以後計算中你們要注意活學活用,舉一反三!」

咦?

真的可以用速算啊!

學生們頓時被這種計算吸引,全身心投入到計算中。

結束這節課後,孟青雲思謀要把這些東西編寫成書,名字就叫《數位的初步認識》、《加減乘除的豎式計算》,作者自然是孟青雲。

若乾年後,我會不會成為大宇朝數學界的孟子啊!?

哇哈哈哈

這堂課後,孟青雲在府學的名聲大噪。

不過孟青雲還是惦記著自己的生意,他想儘快把孟氏酒樓的加盟店也做起來。

躺著賺錢才是王道。

不然以後各種店開起來,自己不得忙死。

但在府學又當老師,又當學生,抽不出多少時間,趁這個機會,孟青雲想了一個好辦法。

他找到學正和學錄,要求調課,把八股文、雜文、策論等課調到上半天,下半天他要請假編算學書。

不用說,他的弱項必得加強,這些課得認真聽,至於下午的課前世高三班主任佔用音體美,似乎是有道理的。

這個理由太高大上,學正和學錄很想答應,但權力所在,他們也得請示山長。

學正和學錄相當於後世的教務處和政教處主任,這樣的事情自然做不了主。

這麼低的要求,我怎會不答應?

同意!

山長立刻拍板,只要孟青雲編撰算學書,一切都好說。

這下好了,上半天教學或學習,下半天翹課聯絡生意,這日子過得很是充實。

至於編撰的算學書他早就抽空寫好了,等把加、減、乘、除的豎式計算全講完,就可以交給山長了。

孟青雲在府城四處聯絡,找的就是願意合作的商戶,當然這是初步接觸,正式簽訂契約還要等番椒收回來。

十月底,一本《數位的初步認識》,一本《加減乘除的豎式計算》交到山長手裏。

山長李長庚心情十分激動。

他拿著兩本書道:「青雲,你要什麼要求?只要你提出,我一定滿足你!」

「弟子沒有什麼要求。」

孟青雲搖頭道,「算學博大精深,有著不可低估的力量,越多人掌握算學,我朝越能壯大。我的要求只有一個,那就是大宇朝國富民強!」

這是孟青雲的真心話。

這點知識,在前世十歲之內的孩子都懂,他根本沒必要為這事提要求。

如果有要求,也太丟人了。

再說有國才有家,只要國家強大了,百姓才能過的好。

像他這樣的生意人,就應該用實際行動建設國家。

只有國家穩定強大,他才能發揮自己的長處。

而李長庚不一樣。

這個世界的人有局限性。

學術或技藝都私有,不會像孟青雲這樣大方。

其實不能怪他們自私,自己子孫有技藝就能有飯吃。

教會了徒弟,就會餓死師傅。

所以,李長庚更敬佩孟青雲,他連稱讚的話都不好意思說了,感到說什麼都是假的。

少頃,他又道:「青雲,我可以把這兩本書雕版印刷,然後售賣,錢分你一半,你覺得怎麼樣?」

孟青雲沉思片刻道:「弟子編撰算學書的初衷,就是讓這門學問在我朝崛起,但算學本是冷門,售賣也沒有多少利潤。弟子覺得現在還不是時候,等我們把算學在府學發揚光大,然後向全國推廣再印刷售賣!」

這個商機,孟青雲早就覓到,但現在真不是全國範圍內推廣算學的時候,否則以他的眼界,早就發書了。

再說,這些數學知識只是小打小鬧,等後面把阿拉伯數字引入,把代數概念用於算學中,他才會大刀闊斧出書。

全國印發,肯定能大賺一筆。

而且也是他揚名立萬的機會,怎麼會不抓。

此時,孟青雲已經把列豎式計算加減乘除都講完了,但府學會的只有丙醜三個齋。

李長庚決定先雕版印刷部分,做為教材發給學究和學生,當然價格低廉,只收成本。

接著孟青雲請了個長假回鄉下,家鄉的辣椒開始收購了。

雇了一輛馬車到縣城,孟青雲首先找到龐俊楠。

自然是去看他家的番椒。

說實話,他覺得對不起龐俊楠。

這麼長時間都沒有去看過他。

說實話,真的太忙,但他心裏還是覺得難為情。

他有現在的成就,與龐俊楠有直接關係。

龐俊楠見到孟青雲興高采烈,自然要和他一醉方休。

孟青雲當仁不讓,在喝酒之前,要去看他種植的番椒。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龐俊楠種了三百畝番椒,這是孟青雲沒有想到的。

但他知道,這就是好朋友。

他用這種方式支持自己,就算賠了又能怎麼樣。

孟青雲默默記住。

番椒已經成熟,摘下來曬乾,孟青雲才會收。

把注意的事項告訴龐俊楠,孟青雲陪龐俊楠夫妻喝了個天昏地暗。

他不記得自己去廁所醒酒多少次,他隻記得龐俊楠這朋友,他會用一輩子來肝膽相照。

人生有此摯友值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