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一品寒門》第630章 貼標籤
一品寒門第625章團結的棉花盛禎心裏埋著個小秘密,希望在他有生之年,能給大宇朝百姓解決溫飽問題。

人人有衣穿,穿暖;人人有飯吃,吃飽。

解決百姓溫飽便是盛世。

盛禎之所以激動,之所以感慨,是因為解決這個問題需要一個循序而漫長的過程,而他的身體······他或許是看不到這個盛世了。

然而漫長的夢想現在卻發生了極大的翻轉,短時期內解決溫飽問題的曙光已奔放,他如同看到未來的大宇朝,一個復甦了生機的盛世王朝。

大宇薯和棉花,就是解決溫飽問題的兩大利器,若是大宇家家戶戶都種植這兩種農作物,衣食無憂。

大宇薯已經在京城種植,幾千斤的產量,足以百姓在青黃不接的日子不挨餓。

而且用大宇薯製造的粉絲,完美的解決了大宇薯在春季後會出芽變質的缺點,還能改換口味。

如果棉花再解決了百姓穿衣問題,盛世便會如吐蕊的春雷,傲首綻放。

給大宇帶來兩大利器的不是自己,而是這個無詔回京的孟青雲。

他說來京獻寶······大宇薯、棉花確實是寶,而孟青雲才是真正的無價之寶。

有此人,是大宇之幸,更是盛氏之幸。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臣生在農村,見慣了缺衣少食的日子,那生活,哎,一言難盡······」

孟青雲接過盛禎的話道,「就拿穿著來說,一件衣服若非破的不能穿,百姓是不會把它扔了。大人穿過的舊衣服改小給孩子穿,哥哥穿不上的舊衣服給弟弟妹妹留著······一件舊衣服,在諸位大人家裏早就被扔進垃圾堆裡,但在農家就如傳家寶一樣代代相傳······別笑話他們吝嗇,這是生活所迫!!」

宰執大臣中鮮有寒門子弟,他們無法深刻體會到這種殘酷的生活,但他們並不是沒有見過。

誰也不可能一做官就進入宰執,都是從基層摸爬滾打,然後一步步爬上來的,百姓的苦他們都見過,只是自己沒有受過而已。

可能有人熟視無睹,可能有人為百姓哀嘆過,但無論如何改變,他們腦中還有殘缺的記憶·····百姓真的苦!

因此孟青雲的話引起他們共鳴。

「臣在地方任職時,百姓常有衣不遮體者,好多農家家中只有一件看得過眼的衣服,誰出門誰穿!」

「尤其在冬天,百姓更是凍得瑟瑟發抖,太陽不熱,根本不敢出門,為省口糧,一天隻吃兩頓飯。」

「冬天時候,小孩子幾乎都被凍傷,手腳凍得跟饅頭一般,烏黑烏黑,忒是嚇人。」

「實在太冷,有百姓便在棉衣中塞滿乾草禦寒,現在想起來後背仍然發涼。」

「還有百姓用蘆花或楊絮填充棉衣,這東西不但不禦寒,還會造成皮膚瘙癢······百姓生活太苦了!」

「······」

群臣一番感慨後,盛禎興沖沖道:「好在這些現象以後在大宇會慢慢消失,有了棉花,這些問題都能解決,諸卿感受一下用棉花填充的被褥······」

眾臣這才明白在太極殿放一床被褥的原因,紛紛上前撫摸,然後披上感受。

「暖和,舒適

!」

「棉花真是個好東西!」

「這要是填充在棉衣中,何懼嚴寒!」

「······」

眾人七嘴八舌稱讚,他們也清楚這棉花出自孟青雲之手,有人便問道:「孟翰林,這棉花填充衣物內,能用多長時間?」

大宇有「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閣」之說,所以翰林的稱呼便是敬重。

因此,儘管孟青雲官至四品,但大夥還稱之為孟翰林。

以他的能力,入閣只是時間問題。

孟青雲解釋道:「這麼說吧,只要不生蟲壞掉,一直可以用,如果棉花粘成硬塊,保暖效果差了,拿出來彈一下,又能恢復保暖效果······」

「彈······棉花?」

棉花不是直接填充麽?

眾人不解,孟青雲便解釋道:「棉花是一小朵一小朵的,直接填充到被褥或衣物中,是一團一團的,起不到良好的保暖效果。」

「通過專用的彈棉弓、彈花錘等物,把棉花彈的融合成一個整體,可以使棉花變得更加鬆軟,還具有更加好的保暖效果······也可以理解成棉花團結起來,合力為保暖做貢獻。」

「彈棉弓?彈花錘?這和打仗用的弓和錘有沒有區別?」

「當然有區別了,彈棉花又不是打仗!」

「彈棉花一定很好玩!」

「······」

孟青雲這個解釋蠻有新意,大夥興緻盎然,開始七嘴八舌議論,突然有人問道:「孟翰林,這棉花好種植麽?畝產是不是也像大宇薯一樣有幾千斤?」

你這娃在做夢吧?

棉花這種作物很挑剔,種植區域、土壤、氣候等自然因素都與它的產量有關。

後世南疆自然有千斤棉田存在,但現在的種植水平和棉花品種決定了就是低產。

「棉花耐旱,不怕曬,種植容易,百姓家種個幾十畝,就能自己紡織穿衣,填充棉衣和被褥,四季都不會擔心沒衣服穿,多餘的還能換錢填補家用,至於畝產量······」

孟青雲停頓稍許淡淡道,「霖州試驗田也只有七八十斤,侍弄好百斤就算是高產,幾千斤······想都別想。」

不用沮喪。

大宇最不缺的就是土地,只要廣泛種植,完全可以用數量彌補產量。

以後大宇有的是棉花。

盛禎感嘆道:「上溯千古至今,每每到了寒冬,百姓受凍哀嚎,朕思之不禁黯然,這棉花便是托起大宇百姓禦寒的太陽,朕甚感欣慰!」

「臣等為陛下賀!」

眾臣一陣祝賀,魯子騫道:「陛下,毅朝多布匹,大宇做軍服布匹稀缺時,需要從毅朝購買大量布匹,這可是一筆大開支。若是這個棉花能在大宇廣泛種植,毅朝的織布行業恐怕就要淚奔了。」

沈彥點頭道:「魯大人說的在理,咱們有了棉布,誰還用他們的布匹,就讓毅朝布匹壓爛庫房去吧!」

周興朝突然幸災樂禍道:「到時候我們故意向毅朝放風,就說我朝需要大量布匹,等毅人紡織大量布匹後,我朝卻不買,哈哈,毅人賣不出去布,準會哭著喊著求咱們買,咱們光看他們哭就不買,哭死他們!氣死他們!!



「哈哈哈······」

眾人大笑,孟青雲還高看了周興朝一眼,這廝除了打嘴仗,還能和外國人打貿易仗。

富源笑道:「那只能賣給輝人了。」

周興朝又笑道:「輝人窮得叮噹響,一個錢恨不得掰成兩半來用,哪有錢買布,他先買米填飽肚子再說!」

「折半朕就全部買過來!」

盛禎也忍不住佔嘴上便宜,范賢忙迎合道:「如此一來,毅人豈不賠個光溜,老本都虧光了!」

隨即君臣相視,一種我就喜歡看你倒霉的樣子,敵之砒霜,我之蜜糖的情緒油然而生,誰都忍不住狂笑起來。

「哈哈哈······」

笑聲停止後,孟青雲又道:「棉花做成棉軍裝,將士們在冬天行軍打仗便可忽略嚴寒,而敵國則不敢在嚴寒中出兵,這也會成為我軍的優勢。」

在這個年代,冬天若是打仗就是自尋死路。

不用敵軍,嚴寒就能讓隊伍大幅度減員。

所以,輝毅兩國入侵大宇,都會避開寒冷的冬季,就是這個道理。

「棉花本叫白疊子,不知其餘國家有沒有,輝朝有卻當做觀賞花朵,臣給它改名棉花,就是盡量防止消息外傳,讓敵國也有了種植棉花的機會。」

孟青雲突然躬身道,「陛下,臣懇請訂製律法,不容許大宇薯和棉花出境,也不允許把這消息傳到敵國!」

「這是我朝神器,決不允許外國人染指!」

「凡是偷運大宇薯和棉花出境者,均判重罪,全族流放!」

「與敵國通消息者以叛國罪論處!」

「······」

群臣情緒激昂,范賢卻微微皺眉。

孟青雲私自回京,正是彈劾的好機會,但他拿出棉花,就把這個罪名遮擋了。

他的功勞太大,若按功論賞,進中樞絕不為過。

陛下和宰執為如何封賞孟青雲討論了好些日子,最後沒有定論而暫時擱淺。

如今他又有了新功勞,再若不決定封賞,就會顯得朝廷薄情寡義。

孟青雲進中樞擋不住了!

哼!

老夫一定要擋住他。

老夫做首宰一天,孟青雲便休想進入中樞。

······

太極殿內興奮了良久,盛禎發話道:「朕見諸卿累了,都散了吧,孟卿暫且留下,朕還要問些邊關之事······」

「臣等告退!」

出了太極殿,范賢心裏更不是滋味。

陛下明顯重視孟青雲,留下自然是問政。

前一陣子他們輪番在陛下耳邊挑孟青雲的不是,給陛下心中種了防範的種子,現在被棉花掃清陰霾。

不行!

我要催化種子快速萌芽。

就沒有不猜忌大臣的帝王。

如果有,那是挑撥的手段不夠。

太極殿內,盛禎遣散所有人,只有他、太子、孟青雲三人。

大宇現在和未來兩個皇帝與孟青雲密談,內容不得而知,不過肯定與大宇未來的走向有關。

······

7017k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