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一品寒門》第648章 女扮男裝的輝使
一品寒門第643章高,實在是高!不僅是王家,宗家等大權貴都全軍覆沒,整個家族子弟受到牽連,全部取消附學資格。

宗羿怒不可遏,將手中的茶壺重重甩在地上,然後一腳將較大的一塊碎片踢遠,眼露凶光,咬牙切齒吼叫道:「孟氏小兒,老夫定讓你死無葬身之地!!!」

這不是取消附學資格的問題,而是宗家面子問題。

從此宗家顏面掃地,在權貴中氣矮一截,尤其五年內不得附學國子監,使宗家損失最大化。

這是在啪啪打宗羿的老臉,同時也詮釋了孟青雲對權貴的不屑和嘲諷。

別人眼裏你是寶,我卻把你當根草。

不服咬我啊!

宗氏子弟自然不服,他們去國子監核實劣跡,發現都是自己乾下的壞事。

而且均證據確鑿,比衙門查案還詳細,他們無話可說,只能怒沖沖乖溜溜回家。

權貴們現在已失去鬧騰的理由了。

從起初報名到現在,權貴們都沒有提出異議,也就默認了這種選人方案,現在國子監按程序走,若是現在提出異議,會被視為無理取鬧,還會把子弟的劣跡公佈與眾。

這會讓家族更加蒙羞。

「老爺,小人覺得此事十分蹊蹺,唐家、陸家、東方家和薑家的子弟都不在取消資格的名單中,而巧合的是在公示期間,他們都去過國子監,回來時都拿著杜康佳釀······這種巧合太耐人尋味了,透出陣陣怪味······」

「什麼意思?」

宗羿皺眉反問管事,「你是說其中有貓膩?」

管事忙解釋道:「老爺你想想,我們派了好多人在國子監門口圍堵,凡有舉報者無不堵截,並動之以理,曉之以情,並給了好處,讓他們打消了舉報的念頭,自始而終就沒有舉報者進入國子監,而進入國子監的外人只有他們四個······」

「照你這麼想······他們四人中有人舉報了宗家子弟?」

宗羿緊皺的眉頭舒展,換來的是一臉冷峻。

「小人本不敢這麼想,但這事情巧合的太也明顯,如果不是他們舉報,國子監會有這麼詳細和確鑿的證據?」

管事搖搖頭道,「老爺,畫虎畫骨難畫筋,知人知面不知心,好多事情得防著一手,京城的權貴就沒有省油的燈······我們不能被人賣了還幫著數錢。」

宗羿沉默了。

唐明最有可能告密,其他人呢?

也有可能!

誰都想把家族做大做強,子孫萬代永享榮華富貴,自身努力是一種方法,抑製或打壓其他家族發展又是另一種方法。

這已經很明顯了。

孟青雲不邀請其他權貴探討,偏偏選擇他們四家,說明他們早有勾結,邀請之舉只是為了掩人耳目而已。

掩耳盜鈴,反而露出了馬腳。

權貴們本就勾心鬥角,為了利益相互陷害,此刻宗羿完全相信了這種猜測······換做他也會這樣做。

這幾個卑鄙小人,給老子等著!

不光宗羿這樣想,其他權貴也這樣認為。

一時間權貴們相互猜忌,防同伴甚於虎,上述四家被孤立。

唐明等人則大喊冤枉,他們真是去探討附學問題的,

沒有告密······但誰信?

東方真卿沒多做解釋,他惶恐不安。

如果孟青雲僅僅為了製造這種波瀾,他就沒必要花心思這麼做,他所圖應該更大。

得擦亮眼睛看事態發展。

······

附學考試開始。

七十個秀才打開試卷,頓時大眼瞪小眼。

這是他們見過的最特別的一份試卷,好多題型也是第一次見。

把正確的答案填在後面的括弧裡,填錯或不填均不得分,每個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本大題有十個小題,每小題兩分,共二十分。

這是第一大題選擇題。

第二大題是判斷題,在你認為正確的說法後面的括弧裡打√,錯誤的打×,每小題一分,共十分。

第三題是填空。

第四題是閱讀短文,回答問題······最後一題是寫作。

也是一篇有別於以往的作文。

「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少年名叫陳蕃,自命不凡,一心隻想乾大事業。一天,其友薛勤來訪,見他獨居的院內齷齪不堪,便對他說:『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他答道:『大丈夫處世,當掃天下,安事一屋?』薛勤當即反問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陳蕃無言以對。

這段話對你有什麼啟發?能引發你怎樣的聯想?請依據材料內容,確定中心,寫一篇文章,不少於500字,題目自擬。」

在試卷中出現了數學題,卻沒有出現試帖詩。

不用說,這是孟青雲親自編輯的一份試卷,他充分借鑒了後世的題型和方式,就為給這個世界帶來驚喜。

大宇歷史上,第一份一百五十分的試卷出現。

這也是迄今為止,以分數衡量試卷優劣,而不是優良中差為等級。

······

閱卷時,孟青雲特意請來王家、宗家、祝家的三位口碑和文采皆上佳的舉人,讓他們參與閱卷。

說是為了公平,可分給他們仨的題卻是選擇、判斷和填空。

死答案,沒有一點操作餘地。

關鍵是他們三家附學清零,操作失去意義。

同時孟青雲派人在外面放風,說這三家沒有子弟附學,為報復其餘人家,故意壓低分數。

孟青雲又獨出心裁,設置了錄取線,分數低於錄取線的幾家的子弟無緣附學。

當然這也是孟青雲的傑作。

他根本不用作假,讓該出局的那幾人出局,就是錄取線。

反正隻說是一個班附學,至於一個班幾個人,還是他說了算。

······

「這三個畜生,竟然故意壓低分數,我家小郎君只差一分就能附學,真是可惜!」

「你這算什麼?我家郎君差了零點五分,你說若是這三個牲口手底下稍微松一下,也不至於飲恨!」

「······」

一時間,權貴們陷入了相互攻伐的局面。

······

「有意思,這題出的有意思!」

盛禎看著附學試卷,不住點頭稱道,「汪忠,你問孟青雲了沒有,這樣出題的理由是什麼?」



陛下,孟翰林說了,以往的試卷考的是學子的記憶力和寫作能力,考察不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以及由此得出的道理或哲理,屬於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

盛禎不言語,細細思考孟青雲這句顛三倒四的話,卻發現裏面都隱含著潛台詞。

讀死書可以理解為讀了些無實際用處,無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書,死的重點形容書而不是讀。

而死讀書中的死則是形容讀書的人,形容這人用死板的學習方式來讀書。

孟青雲說得不錯,大多學子都是死記硬背,不管理解不理解,先背下來再說,至於書中蘊含的道理,反而成為其次。

讀書死是說只會獃獃的讀書,卻不懂得將書中的道理運用於實際生活中人,那麼他和一個死人沒多大分別。

看不出來孟青雲還是個多面手,在任何地方都能發光發熱。

盛禎又問道:「那他為什麼沒有出試帖詩?」

這些都是盛禎交代要問的問題,汪忠怎能忘掉。

「孟翰林說了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作詩需要靈性,試帖詩束縛了人的思想,屬於糟粕······」

汪忠怕盛禎發火,偷偷看了盛禎一眼又道,「孟翰林還說試帖詩是讀書人求取功名利祿的敲門磚,以試帖詩來考核、選拔人才,檢驗不出人才的真正能力,更選拔不出真正經世濟民的人才······」

這娃又飄了。

試帖詩是歷屆科舉考試的必考題目,被他說得一文不值······直接就是個欠毒打的貨。

不過他這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卻不錯。

「百姓對這次附學事件有什麼看法?」

盛禎也不好評論孟青雲的說法,忙換話題。

「現在責罵國子監的聲音已經很微弱,尤其權貴們開始相互指責謾罵,孟翰林這一招高啊!權貴們有目的地圍攻國子監,結果被他輕飄飄就化解了。」

何止是高,那是相當的高。

他用條條框框把權貴們框進去,巧妙設置陷阱,讓權貴們相互猜忌,分化了權貴們的凝聚力,最後合理利用規則,再次將分化升華。

以後京城的權貴將一盤散沙,再都團結不起來了。

這就如下象棋,善謀者謀勢,不善謀者謀子,謀勢為上,謀子為下。

這盤棋孟青雲掌控的太好。

附學三十六人,他為何選擇三十六這個數字?

是為了湊夠天罡數麽?

若是孟青雲能聽到盛禎的心聲,定然會說什麼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我那純粹就是為了把有幾個人踢出去設置了分數線,誰知巧不巧它就是三十六個人。

孟青雲設計好了。

就算舉報的人絡繹不絕,他也只會取消設定好的那些權貴的子弟,其餘的根本不動。

權貴們門口堵截他才不在乎,有了石大丙,還用擔心這些紈絝的罪證麽。

接下來他就要著手國子監的事了。

既然他成為國子監祭酒,那就給國子監做個小手術。

起碼以後國子監裡出去的學生,不會是百無一用的書生。

國子監,我來了!

······

7017k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