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一品寒門》第718章一切盡在掌握
一品寒門第713章毀約萌托羅水軍見主將跑了,毫無鬥志,紛紛投降或跳海逃跑,還有不少船也企圖掉頭逃跑。

蛟龍軍開始全速追擊。

孟青雲的目的是來滅國,不能讓陳載國跑了,蛟龍軍追擊的目標不是追陳江,而是要提前一步在海中堵住退路。

大宇水軍沒時間打掃戰場,直接下令俘虜把武器全扔進水,不聽的直接扔震天雷或者弓箭齊發。

等俘虜只剩下戰船,孟青雲讓兩艘戰艦監視著俘虜船慢慢往島上行駛,其餘戰艦以最快速度將萌托羅島包圍。

兵貴神速。

如果讓陳載國再次逃脫,不知道何日才能找到。

陳江一路猛跑,上島後立刻將戰敗的消息告訴陳載國,並將大宇水軍的實力故意誇大。

「組織所有力量,阻止敵人登陸!」

陳載國出動所有軍隊去岸邊阻擊,已經到了孤注一擲的時候了,現在讓他跑也不知道該往哪裏跑,只能全力保護數輩人掙下的基業。

兩萬多軍隊聚集在岸邊,準備好半渡而擊,迎來的卻是呼嘯而出的炮彈。

炮彈在密集的人群飛奔,萌托羅兵的慘狀不忍直視。

他們哪能承受住這等打擊,當第一個人失魂落魄的轉身跑的時候,陳載國再也約束不住軍隊了,他們寧可被督戰隊殺頭也要逃跑。

潰敗!

宇軍還沒有登陸就潰敗了。

留下少數軍隊在船上,其餘人全部登陸,用最短時間活捉陳載國。

島上的城池矮小,宇軍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最後直逼萌托羅國的都城新門。

新門城比其他城池要堅固,但比起大宇堅城,新門就是個大一點的堡壘。

宇軍沒有攻擊新門,而是在城下大聲喊:「萌托羅的兄弟們,你們知道現在的國主陳載國是誰嗎?他就是陳朝後裔,躲在萌托羅苟且偷生,心裏還做著復國的夢······」

「你們本來過著安逸的生活,自從陳載國殺了你們的國王,佔了你們的島,你們就沒有安逸的生活了。陳載國窮兵黷武,企圖用你們的命去幫他復國,顯得多麼可笑!」

「你們也見識了大宇軍的強大,和大宇作對就是螳臂當車,如果不是陳載國,你們中好多人就不會死,這筆帳要算在他的頭上。」

「萌托羅的兄弟們,我們大宇有句古話,冤有頭債有主,我們是來抓陳載國的,如果你們把陳載國抓住,賞錢萬貫······」

「······請你們記住,大宇軍是不會殺不抵抗的人,只要你們······」

幾個軍士城下這麼一喊,新門守軍早無士氣。

接著又選了一些俘虜,開始在城下勸降,把陳載國罵了個狗血噴頭。

接下來一陣炮火,城頭守軍就散了。

宇軍一舉拿下新門,將無處可逃的陳載國等人全部抓捕。

然後孟青雲留下兩千駐軍,選出新的島主統領萌托羅島,而萌托羅國也正式改名為萌托羅州,屬於大宇在海外的一個州,島主是知州。

萌托羅人被大宇軍的強勢嚇壞,怎敢說個不字,於是大宇的國旗插在了萌托羅島上。

然後孟青雲押著陳載國等人回國。

這一招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實在是妙,若是被陳載國知道大宇水軍要討伐萌托羅,他可能早跑了。

······

「殺了宇軍,他們的戰馬,他們的衣甲都是我們的,兒郎們,把大宇軍全部殺死在進攻的路上······」

大宇富庶,軍士的一身穿戴在晉軍眼裏就是寶貝,他們眼紅,所以把馬匹和衣甲奪過來,就是最好的戰前動員口號。

李友特彆氣惱。

晉國內戰,大宇來湊什麼熱鬧?

當大宇軍渡過北良海,李友就派出使者談判,只要宇軍不動,他滅了李德康,會重酬。

領軍主帥計尚文卻堅決不答應。

李友沒辦法,只能兩線作戰。

但他們低估了宇軍的強大,這次他們不僅有騎兵,還有大炮。

一路勢如破竹,十餘天就將李友的大半城池奪下,而佔據的城池中,大宇軍不斷宣傳,南晉皇帝求救,他們是奉大宇皇帝之命,討伐反賊李友,解救晉國百姓出水火之中······每佔領一城,必召集百姓指認那些大奸大惡之輩,當場處死。

然後讓百姓代表推選官員管理城池,這樣以來,大宇軍隻留下少量軍隊就能控制所佔領的城池。

計尚文不急不躁,把李友的主力擠在宇軍和南晉軍包夾當中後,突然修整,望著雙方打死打活無動於衷。

······

李德康終於有了笑臉。

大宇救援,讓李友背腹受敵,眼見叛逆大勢已去,大宇軍卻修整。

李德康知道,大宇軍想要犒勞。

他派人押送糧草和犒軍物資過去,心中開始後悔當初的決定。

滅了李友,大片土地都要贈送給大宇麽?

不甘心啊!

他開始琢磨如何毀約。

「陛下,有一支船隊請求登陸,尋求庇護,他們說是萌托羅島的陳載國······」

聽到稟報,李德康一愣道:「萌托羅國?哦,對了,陳載國殺了國王,奪了王位,可他來我朝求庇護?這是為何?」

「陛下,臣現在想通了。」

王純恍然大悟道,「大宇說是水陸兩路支援我朝,可到現在為什麼沒有見到水軍?這就是孟青雲的計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他打著援助的幌子,出其不意攻擊了萌托羅島······有人說這個陳載國就是陳朝後裔,現在看來果然如此,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以前王純是副宰相,一直被李友壓製,李友反叛後,他成為宰相,也過上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日子。

真愜意啊!

他這麼一說,其餘大臣恍然大悟。

「怪不得呢?我說怎麼不見水軍的面,原來孟青雲率軍攻打萌托羅國去了,對了,我記起來一件事······」

李和頓悟道,「陳載國派一個叫康康岸的人在龍城搞陰謀,欲立儀王為皇帝,結果被孟青雲粉碎,陳載國的事情一定是他招供的。大宇新君知道有陳載國這號人物,必然要清剿,看來孟青雲得手了,不然陳載國也不可能孤身求庇護······」

李和來到鳳凰城就再沒有回去,他喊著要與京都共存亡,不僅如此,他還捐獻了數十萬貫,支持李德康平叛。

李德康很感激,立刻封李和為親王。

此刻聽到李和這麼說,眾臣都明白了,紛紛進言。

「陛下,萬萬不可讓陳載國來,這是禍事!」

「大宇軍援助我朝,我們把他們的敵人收留,就是不義!」

「如果孟青雲翻臉,幫助李友打我們就不好辦了!」

「以臣之見,還是把陳載國抓起來,送給大宇,也是兩國友誼的見證!」

「······」

李德康沉思片刻道:「傳榮元上殿!」

榮元是鳳凰城殿帥,也是李德康信得過的將軍,抓捕陳載國事關重大,他必須派親信去。

「臣拜見陛下!」

「免禮!」

君臣禮畢,李德康道:「榮愛卿,你率一軍去海邊,務必將陳載國活捉,朕有大用!」

「臣遵旨!」

榮元點撥軍馬隨來人忙去海邊,等到地方船隊見勢不妙早跑了。

榮元隻好回去復命。

李德康聽後也沒有在意,不收留陳載國,這事就與他無關。

······

李德康召集文武議事,商討儘快平息戰亂,恢復晉國生產。

如今大宇軍不打也不撤,就看著他們兩家鬥。

犒軍物資也送到了,他們還是這樣。

哎!

請神容易送神難。

大宇軍這個樣子,他們也無能為力。

如果他們強行索要打印的那些地方,該如何是好?

「諸愛卿,如今戰況,我們該如何快速解決?」

「速戰速決,把李友趕到宇軍收復的地盤上,讓他們相互打。」

「這是一個好辦法!」

眾臣都贊同,李德康卻嘆氣道:「朕現在不擔心李友,擔心的是滅了李友後,如何善後,畢竟······朕當初太急了,才有這等後患······」

李德康如喪考妣,滿臉憂愁。

這事誰都知道,但誰都不提,不想李德康首先提出來。

當初真被李友打怕了,才出此下策,大臣們都是同意了的,見李德康把責任攬在自己身上,大臣們紛紛開始發表豪言壯語。

「陛下,我們寸土不讓!」

「我們在水源地下毒,把路挖斷,偷襲他們的輜重車隊,埋伏他們的小股隊伍······宇軍將寸步難行。」



「我們不怕,我們堅決和他們打持久戰,我們耗得起,他們耗不起!」

「若真到那一天,咱們就利用主場之利,和宇軍真正決戰,讓他們有來無回!」

見大夥說的輕鬆,李和也摻和道:「陛下,若真和宇軍打起來,我軍有十勝,宇軍有十敗······」

李和一臉正氣,卻戛然而止。

「我軍有哪十勝,宇軍有哪十敗?說來朕聽聽。」

李德康突然來了興趣。

這個······

李和為難了。

他這也是在勾欄裡聽說書先生說的,隨口這麼一說,若真讓他學說書先生那樣說出來,他真湊不夠十個。

怎麼辦?

說不出來就是欺君。

李和正在糾結,一人倉皇跑進殿驚慌失措喊道:「陛下,大事不好······」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