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一品寒門》第527章 擀麵杖下沒有一個腦袋是無辜的
進了太極殿,孟青雲見只有盛楨和太子,也很驚訝。

議事不應該有重臣參加麽?

君臣禮畢,盛楨擺擺手,汪忠退出大殿。

殿內只有三人,孟青雲恍然明白,這是獨自問策,留著太子是為增長其見識,旨在培養。

盛禎賜坐、賜茶,君臣閑聊數句,盛楨便直入主題。

「孟卿,你在霖州戍邊數月,對霖州的防禦和建設有較大改動,朕想詳細聽聽」

這也是孟青雲必須給盛禎詳細講的事。

幸虧孟青雲是文官,若是武官做出這樣大的改動,必然會引起一片恐慌。

一個聲調就會在朝堂響起。

他想幹啥?

就算把霖州防禦修建的密不透風,敵人寸步難行,也有藩鎮死灰復燃的嫌疑。

孟青雲清楚,盛楨不是在懷疑自己,而是想詳細了解霖州新的布防計劃。

「陛下,以史為鑒,可以知興亡之根本,回看我朝百年史可知,外夷亡我之心不死,一直在鷹視狼顧」

先從國際局勢談起。

「輝國就是匹惡狼,他們毫無信義可言,臉上的憨厚相都是假面具,隨時會扯下面具,竄進宇境兇狠地撕咬,輝朝歷代帝王均如此,臣認為朝廷應吸取教訓,引以為戒血淋淋的教訓就是最直接、最寶貴的經驗,是挫敗敵人的最有效的法寶。」

「別看輝國這次大敗,別看他們覥著臉來認錯,其實他們在總結失敗經驗,暗中攢聚力量,在為發動新一輪侵略謀劃。敵人在求變,我們若還以不變應萬變,那吃虧的還是我們」

孟青雲說得客氣,把固步自封說成以不變應萬變,不過盛楨父子卻聽出了其中含義。

有些東西不改變,只會成為大宇朝前進路上的絆腳石。

宇輝兩國的局勢說清楚,自然而然地說到練兵。

既然戰爭避免不了,那練兵便勢在必行。

精兵才能打勝仗。

「霖州一戰,臣看到了大宇軍的一些不利於戰爭的政策,比如軍中等級制度森嚴上級故意犯錯,下屬不可告狀,故而造成軍中官員貪墨成風,搶功成性若是和平時期,這事或許引發不了大事,但若在戰爭時期可會釀成大錯。因此臣再次懇請陛下同意取締霖州軍中等級制度」

這事孟青雲早上過奏摺,盛楨也有批複,一切以霖州實情為準,便宜行事。

可以說孟青雲在霖州取消等級制度,盛楨是默許的,但若是讓盛楨下令取消,還是有障礙。

皇帝的通病就是疑心重。

等級制度延續了百年,目的就是為了軍隊的穩定。

試想一個貪婪殘忍的將軍,若是他造反,部眾誰願跟隨。

就算強逼,也是身在賊營,心向大宇,隨時做好倒戈的準備。

若是突然取消萬事都有兩面性,盛楨拿不定主意,便模稜兩可道:「此事孟卿就依以前的去做,有朕的金牌,便宜行事即可!」

孟青雲想想也是,霖州有戰爭,暫時取消軍中等級制度尚可,若是正式下旨,或許會適得其反。

斷了別人財路,他又會成為眾矢之的。

有些事他終究會去做,但不急於一時。

「霖州兵戰力參差不齊,精兵和羸兵編在一起出戰,這就導致在戰鬥**現薄弱的地帶,敵人就容易從這兒突破在戰鬥中,這就是致命的漏洞所以,臣將霖州軍按戰鬥力分成兩類,一類是精兵,另一類是羸兵。」

「精兵加緊訓練,增加戰鬥力,專門負責戰鬥。羸兵的責任更大,他們中少部分編入雜役,大部分統一規劃入建設兵團這些人戰鬥力低下,但開荒屯墾卻是一把好手,所以臣將他們編入建設兵團,專門在所轄墾區內開荒種田」

這事孟青雲也上過奏摺,但此刻聽起來卻分外振奮人心。

是啊!

這些羸兵會拉低霖州軍的綜合戰鬥力,卻不能將他們踢出軍隊。

因為大宇實行募兵製,要到六十歲才能退役。

提前削除軍籍,會讓百姓對參軍有抵觸,還會讓朝廷失信於民。

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身強力壯的時候為國衝鋒陷陣,體弱骨瘦就一腳踢走朝廷做不得這種負心人。

孟青雲這樣分類,反而使軍隊充滿活力。

誰都能在自己擅長的位置為國效命。

尤其羸兵,他們屯墾戍邊,為霖霏兩州軍隊提供軍糧,大大減輕了朝廷糧草籌備難度。

這一招太妙。

「一開始羸兵有抵觸情緒,他們覺得臣這是一分為二看人,把他們降為農夫臣告訴他們,建設兵團的隊伍,仍然是大宇的軍隊,他們只是做著另外一種偉大的工作。」

「屯墾戍邊是大事,重中之重,臣許諾,屯糧任務完成或超額完成,他們也和戰鬥隊伍一樣,有豐厚的戰功。他們在戰場上很難斬獲戰功,但在屯田上能獲得,羸兵便歡呼雀躍」

「臣還告訴他們,革*命工作,只是分工不同,並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要我們每一個人在自己擅長或合適的崗位上貢獻自己的力量,大宇朝將會永遠屹立在這片土地上,任誰都不敢覬覦一眼」

這些話說出來,就連盛楨都覺得熱血沸騰,別說那些羸兵了。

尤其孟青雲說到霖州開荒數萬畝,他要在這兒全部種植大宇薯的消息,讓盛楨父子欣喜若狂。

大宇薯不挑地,瘦地也能高產,成熟期還短,夏季就能成熟。

就算一畝地產五千斤,土地按兩萬畝算,也是五千萬斤有了這麼多大宇薯,霖州下半年就根本不會缺糧。

這是屯田史上的創舉,也是大宇朝的福音。

盛楨當即應允,種田和戰鬥一樣有軍功。

而且也讓他產生一個念頭,按孟青雲的思路,似乎能解決冗兵問題。

他是在暗示朕?

「孟卿是如何想到這些道理的?」

孟青雲微微笑道:「陛下,都說治大國如烹小鮮,臣以前當廚子的時候,哪懂這些大道理,隻懂用心做菜,若是味道不如意,便不斷嘗試新做法後來見霖州形式和做菜有相似之處,便試著做了改動故步自封出路淺,唯有不斷嘗試創新,才有鮮活的生命」

孟卿有心了!

他這是藉機進諫。

大宇朝不革新便是死水一潭。

革新才有鮮活生命。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