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一品寒門》第375章 連珠寨
李德康聞言大喜過望,忙迫不及待道:「愛卿快說!」

「宇軍來勢兇猛,我朝應雙管齊下,其一是派兵阻擊,遏製敵軍推進速度,否則以宇軍之勢,數天后就會席捲我朝大片土地!」

李友憂心忡忡道,「其二便是議和」

王純立刻打斷道:「宇軍入侵是為不義之師,海匪殺人越貨,卻賴到我朝頭上,議和便是恥辱,我朝應派兵反擊,將侵略者趕出去,收復失地!」

「王相,你率兵去收復失地怎麼樣?」

面對李友質問,王純一點都不慌,大言不慚道:「我乃文臣,率兵打仗是弱項,我豈能誤國!」

「那王相可有合適人選推薦?」

李友步步緊逼,王純不再理睬。

他就是下意識和李友唱對台戲,誰去打仗與他無關,更重要的是,他若推薦將領,敗了就是他的禍,他才不背這個鍋。

見王純不說話,李友道:「北良海天塹,也被宇軍一蹴而就;北良林屏障,如今變成焦土;馮將軍驍勇,今已馬革裹屍;槐林府堅固,現已淪為敵軍大營試問,我朝還能禁得起這樣的折騰麽?若不快議和,我朝不知還有多少城池淪陷,陛下,臣懇請早做決斷!」

朝堂頓時安靜。

這是誰都沒主意的節奏。

李德康沉思片刻道:「那就以李卿所諫,議和與阻擊兩不誤!」

「諸位愛卿,誰願領兵阻擊宇軍?」

大殿內沒人應聲,誰都一副高深的模樣,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

宇軍勢大,誰領兵誰就是觸霉頭。

明哲保身,但求無過,才是為官之道。

李友心中暗喜。

國難當頭,無人替陛下分憂,該我一家飛黃騰達了。

李友出班道:「臣推薦一人,可延緩敵軍進攻腳步!」

滿殿大臣裝獃頭鵝,李德康失望透頂,聽到李友推薦,心中不由高看一眼,一筆寫不出兩個李字,李友實乃朕之股肱之臣。

「愛卿推薦何人?」

李友道:「臣推薦雄武將軍李威,他入軍旅多年,弓刀嫻熟,謀略過人,若是他為帥,定能阻擋敵軍步伐!」

李威?

李德康稍稍皺眉。

李威是李友長子,確實早入軍中,在軍中也有影響力,只是他才是正五品武官,掛帥迎敵似乎資質不夠,而且李友推薦自己兒子,這似乎有任人唯親的嫌疑。

最重要的是,他父子若是攬了大權,就會盯著自己的皇位。

畢竟朕還沒有子嗣?

王純看透了李友的目的,他在替自己兒子攬權,但這是雙刃劍,面對強勢的宇軍,他相信李威絕對沒有能力擋住,反而會大敗而歸。

索性老夫推你一把,把你父子推到懸崖邊緣。

「陛下,臣覺得李威將軍定能勝任!」

王純出班道,「國難當頭,任人唯賢,李相不避嫌推薦兒子,這份擔當,實令我等汗顏!」

「臣附議!」

「臣亦附議!」

大夥要的是一個能夠率兵迎敵的人,現在這個人出現了,誰會去反對,都紛紛支持。

見眾臣都贊同,李德康便將這事定下來。

李友心中暗喜。

他掌文,兒子掌武,只要操作的好,以後晉國朝堂,他家將佔半壁。

等李德康百年之後,他會強勢接班。

哈哈!

這次戰爭真好!

陳載國就是老夫的福星,他用這樣的妙計幫了自己,自己也應幫他。

下次多賣他些武器。

李友正在洋洋得意,卻不想一枚炸彈轟過來。

「一事不煩二主,陛下,臣覺得李相負責議和最合適,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李相父子出馬,宇軍定會鎩羽而歸!」

這廝太陰險!

李友恨恨看了一眼王純,卻又無可奈何。

負責議和的使者不會有好名聲。

雖然是皇帝授權,最終拍板的也是皇帝,但協議是他簽的。

所以很容易留有詬病,在民眾當中背上賣國的鍋。

沒有好名聲,休想接皇帝的班。

王純飛出兩把飛刀,把李友死死釘住。

兒子吃敗仗,老子壞名聲李友,你滿意嗎?

「陛下,為我朝江山社稷,臣就算粉身碎骨也不會皺一下眉頭,臣願負責議和!」

李友早想到這一點。

就算王純不說,他也會主動攬下議和的事。

就為消除皇帝和其他大臣的疑慮。

真理向來掌握在拳頭上,誰的拳頭硬,誰說了算。

名聲算個鎚子!

到時候老夫重拳出擊,誰敢提名聲兩個字。

李友這話果然打消了李德康不少疑慮,他放鬆了對這個假想敵防範。

朝堂一片讚譽,紛紛稱道李家父子是忠臣。

李友如願成為議和大使,李威連升兩級,以正四品武官忠武將軍銜掛帥禦敵。

孟青雲沒有閑著,他又率兵打下兩個府城,雨林府和桑囤府。

率兵離京的時候,盛楨曾經告訴他,如果晉國寫下降書,即刻班師回京。

孟青雲清楚皇帝心裏的想法。

晉國不是大宇的死敵,教訓一下,讓他們收斂即可。

大宇的死敵永遠是毅國和輝國。

但孟青雲清楚,要想讓晉國寫下降書,就得把這幫孫子打疼打怕。

當聽說李友是議和大使,他兒子掛帥後,孟青雲有了主意。

他下令讓守雨林府和桑囤府的大宇軍撤回來,讓李威兵不血刃收復兩府。

守軍收到撤兵命令實在想不通。

以大宇軍的實力,打敗這群敵人不在話下,孟帥為何下這樣的命令?

然,軍令必須要遵守,守軍拉著繳獲的糧米財帛撤回槐林府。

李威想不到天上居然掉餡餅。

他率兵入駐兩府,然後兩份捷報飛送京師。

忠武將軍率軍反擊,晉國將士各個用命,大宇軍大敗而逃晉軍首日收復雨林府,次日收復桑囤府。

大功啊!

晉國朝堂沸騰,都覺得議和多餘,就應該讓李威再接再厲,把大宇軍全部趕過北良海。

本想派兵把李友追回來,想想還是算了。

雙管齊下,能讓大宇軍早點退最好。

李友到了槐林府。

陪同他的是李德康的心腹,翰林學士王思海。

王思海本不想來。

若是簽下喪權辱國的契約,他的仕途就此劃上句號。

李德康早想到了這一點。

李友是主使,王思海只是個書記官。

動筆頭子的人,關鍵是監視李友。

「孟將軍,我勸你趕快退回大宇,再遲半步,怕是」

王思海膨脹了。

李威收復兩府,勝利就在眼前,怕個毛!

在談判桌上,他第一個跳出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