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唐之極品皇帝》第147章 禦賜真跡
第147章禦賜真跡

「潑墨山水畫的技巧和畫法本王也不甚精通,但是你想知道,我也只能將自己所知道告訴你,至於你能否畫的出來,那就要看你的領悟能力了。」李恪繼續說道。

「那若依就謝過殿下了。」若依淺淺一笑,柔聲說道。

李恪也不客氣,將自己知道關於張大千潑墨山水畫的理解告訴了若依,而若依聽的也很認真。兩個時辰過去,李恪的話說完了,若依也基本上對潑墨山水畫有了大致的了解。

然後,若依又李恪給她的畫題字,李恪照做,在她畫的一幅垂柳畫上寫下了《詠柳》一詩:褭雨拖風不自持,全身無力向人垂。玉纖折得遙相贈,便似觀音手裏時。

若依看著李恪的詩句,半響才回過神來。她覺得李恪的才華已經超出了她自己的想像,如此能信手沾來,並且對她畫上的情景描述的很貼切的詩句真是世間少有啊。這可能就是自己和他心有靈犀吧!想到這裏,她不由得淺淺一笑。

而在她身邊的李恪,看到若依那淺淺的一笑,不由的癡了。若依的笑就像春天裏的風一樣的溫柔;像冬天裏的陽光一樣溫暖。他覺得跟她在一起,自己不管做什麼都很開心。

如此兩人心裏都有這樣的感覺,所以做什麼都沒有拘束,不知不覺間時間已經到了中午時分。若依看了一眼窗外,知道自己也該離開啦,可是她心裏確實不舍這樣的美好時光,兩個人在書房中談論書畫,那種心有靈犀的感覺。

此時,李恪的心裏也是一樣,他覺得自己已經開始喜歡若依了。因為,他在看到若依有離開的意思之後,心裏有點不舍。

「殿下,時刻不早啦,若依也該回去啦,等有時間若依再來拜會。」若依有點不舍的說道。

「好吧,要不我派人送你回去。」李恪問道。

「不用麻煩殿下,香兒和車夫就在門外。」若依知道香兒在元宵燈會上觸怒過李恪,所以沒有帶她進來。而香兒本身也覺得自己得罪了李恪,不好意思跟她來漢王府,只在門外候著呢。

李恪便不再多言,將若依送出了書房。

若依出了書房,便有王府的下人將她送出府外。而此時她心裏突然一疼,她多麼想李恪能夠送他。但是,終究還是失望了,她覺得自己奢望的還是太多了。

她出了王府,香兒就迎了上來,「小姐你怎麼才出來啊?你看都什麼時辰啦,太晚了回去會被夫人責備的。」

「是你怕被娘親責備吧?」若依揭穿了香兒話裡的意思,香兒小臉一紅,不再言語,將若依扶上了車架。

車子緩緩開始移動,而就在此時,她突然看到李恪從王府中走了出來,手裏好像還拿著什麼東西,她連忙叫住車夫停車,然後自己將要下車的時候就見李恪已經到了她的車前。

「若依,這本《論語》的註解本王這段時間內已經對它做了修改,你拿回去看看吧。雖然不是印刷體,但總比看那些錯誤註解的要好上很多。」說完,將書遞到了若依手中,然後給了她一個微笑,徑自回了王府。

而若依看到李恪消失的背影,半響才回過神來,吶吶道,「原來你都是為了我好,是我錯怪你啦!」可是,她坐在車裏,當翻看到最後幾頁還沒有乾透的墨跡的時候,她的眼圈一紅,終於知道李恪為什麼沒有送她。

她心裏感動,她心裏激動,她很開心。因為,這個男人如此的呵護自己,自己還有什麼不知足的呢?

......

李恪回到府中,還沒有坐穩就見王德走了進來,還不及李恪說話,就聽他說道,「皇上宣漢王禦書房覲見。」

李恪有點驚訝,李世民這個時候找自己是為何事呢?「不知道父皇找兒臣所謂何事?請王公公告知?」李恪問王德。

「殿下趕快隨老奴進宮吧,老奴也不知道皇上為什麼會召見你。」王德拱手說道。

「請王公公稍等片刻,本王去去就來。」李恪說完,就閃身入了後殿,然後他找蘭兒服侍自己將衣冠整了一整,方才出來,跟王德道,「王公公請。」

王德微一側身,躬身讓李恪前行。

兩人來到甘泉宮,王德稟報完畢之後李恪方才進入禦書房。李世民看到李恪,在還沒有行禮之際對他說道,「不用行禮,你先給朕說說你最近都在做什麼。」李世民的聲音淡淡的沒有任何的表情。

李恪很奇怪李世民會如此問自己,直言說道,「稟父皇,兒臣在府中攻讀《論語》,除此之外就是習武練槍,甚少出府。」

「《論語》?」李世民重複道,「那你且說說自己看到哪裏了?有何見解?」

「兒臣看到《為政》篇,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李恪答道,「對於孝道一說兒臣又明白了很多道理。」

「說說你的理解吧!」李世民此時才抬起頭看李恪一眼繼續批改奏章。

李恪心裏嘀咕,你在看奏章,我說什麼你能聽的進去嗎?但是他不敢明目張膽的這麼說,只能微微吸了一口氣說道,「其實孔子想告訴孟懿子的答案並不是『無違』這兩個字。因為,孔子跟其弟子的對話中有這樣一段:樊遲禦,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這和上面的那段應該是結合在一起的,孔子就是想通過自己弟子的口告訴孟懿子何為孝道。因為,孟懿子當時是魯國的大夫,孔子對他的問孝不能直言,只能通過這種形勢向他傳達自己的意思。」

「當時情景應該是這樣的,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他問我什麼叫孝,我就告訴他『五違』不要違背。樊遲曰:『何謂也?』從這一句話就能看出當時的那個畫面,學生在前面駕車,靜靜的,沒有開腔,而老師好像在自言自語的告訴他,剛才答覆孟懿子問孝的經過,樊遲一聽,回過頭來說,老師,你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於是孔子說,沒有什麼,很簡單的。當父母活著的時候,我們要孝敬他――『事之以禮』。兒臣認為此處的這個『禮』應該理解為對父母生活上和精神上的照應和愛戴。而當他們入土為安的時候,我們還要做到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然後,孔子說到了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孟武伯是孟懿子的兒子,他跟孔子問孝,孔子的回答又是另一種回答,父母唯其疾之憂。就是說當一個孩子生病之後父母的心情非常的憂愁和擔心,而你應該像他們擔心你那樣去擔心他們,孝敬他們。」

「所以,兒臣覺得每一個人有不同的身份,但對於仁孝都是一樣的,不論是世家子弟,還是一國大夫,都應該做到孔子的孝道之說。」。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