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唐之極品皇帝》第20章 冊立太子(二)
第20章冊立太子(二)

李恪見封德彝不在繼續說,而是盯著自己看,不知他心裏在想什麼,便問道:「大人能否告訴恪,哪些人支持大哥入主東宮?」

封德彝見李恪如此問,沉吟片刻後道:「有長孫無忌,他身為中山郡王的舅舅,又任吏部尚書,是力主中山郡王最主要的人。還有門下侍中、安州都督高士廉,左金吾衛大將軍長孫順德,代州都督張公謹,刑部尚書劉政會,戶部尚書唐斂等人。」

「不過,李靖,房玄齡和杜如晦以及李孝恭等在朝堂上一言不發,似乎有意保持中立,。」封德彝接著說道:「但是,老臣心裏明白,他們還是偏向於李承乾。至於其他一些領兵在外的將軍們,老臣還不曾知曉。」

封德彝的話讓李恪陷入了沉思。李靖不參與立太子一事他依然能夠猜到,至於秦瓊,尉遲敬德等將領,都跟長孫無忌交好,肯定支持長孫無忌,他們還沒有表明態度,只是因為還不到時候,一旦李世民有立自己為太子的趨勢,他們勢必會極力反對。可是,他想不明白房玄齡和杜如晦兩個人,他倆怎麼能在朝堂上一言不發呢?這兩個人的一言一行可都是影響著李世民一舉一動呢。所以,他倒是覺得朝堂上議立太子之事只不過是一個形式而已。真正的冊立太子,李世民是不會拿在朝堂上倆議的。

其實,明天的朝會,已久不是商議冊立誰為太子的事情,而要是宣傳太子是人選。

李恪看著眼前這個為自己奔波忙碌的老臣,心裏感慨萬千,想將自己剛才的推測告訴他,隨即又壓下了這個念頭。他覺得封德彝這樣的士族讀書人,書生氣十足,很固執,自己認定的事情就一定不會輕易的放棄。如果此刻就將想法說出來,他會在今晚不顧一切的組織支持自己的上書力諫,這樣對他們未必就是好事,反而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所以,還是不說的好。

李恪看到時辰已經不早,就道:「封大人官居尚書右僕射,掌管兵、刑、工三部,為國事操勞,有些事情本不該再麻煩大人,可是恪現在只是一介閑散郡王,只能求大人相助。」

封德彝道:「殿下這樣說就見外了,老臣身為大唐臣子,深受貴妃娘娘的敬重。殿下有什麼事情隻管跟老臣言語一聲就是,老臣一定儘力而為。」

李恪能聽懂封德彝話裡的意思,特別是深受娘娘敬重,便是表明自己立場。所以,說出了讓他幫忙尋找蘇定方和劉仁軌兩個人。

封德彝知道李恪這是在培養自己的班底,也素聞蘇劉二人的才能,所以,答應得很痛快,隨後就把自己知道的兩人的事跡給李恪娓娓道來:「蘇定方此人老臣倒是聽說過,他原為竇建德、劉黑闥部將,驍勇善戰,到竇、劉敗亡之後便歸鄉裡,是一位南征善戰的將才。

不過要他出仕為殿下效力倒不是一件容易事情。但是殿下放心,老臣一定極力說服他。

至於劉仁軌,老臣素聞此人頗有才能,武德初年,河南道大使、管國公任瑰有次上表論事,劉仁軌見到草稿後,隻提筆改了幾個字,便使所奏表章煥然一新。

任傀看後,驚異不已,立即舉薦劉仁軌為補息州(今河南息縣)參軍,後又轉任陳倉(今陝西寶雞市東)尉,目前只要一紙令書,就能把他招來。」

李恪聽完意猶未竟,有心想提起薛仁貴,又覺得薛仁貴現在還不到二十,假如自己非要在這個時候把薛仁貴拉到身邊,對他不一定就是好事,相反會毀了一個人才。所謂名將都有不平凡的經歷才會成為名將,如果薛仁貴因為提前李恪所招而失去了他的經歷,就未必會有他在歷史上的成就。所以,他暫時沒有提薛仁貴。而王方翼歲數更小,根本沒有人會注意他,自己有的是時間找到他。

蘇定方和劉仁軌的事情解決了,李恪心情輕鬆起來。他又請教了封德彝很多學問上知識,封德彝作為士族文人之首,才能非凡,給李恪一一做了解答。

看看時間已過申時,李恪便告別封德彝。封德彝挽留李恪在府上用飯,李恪告訴封德彝自己出宮已久,回去太晚楊妃會擔心。封德彝知道李恪仁孝,不再強求,便將他送到府門口才算作罷。

卯時的長安城還籠罩在一層薄薄的夜色中,顯得莊嚴而又大氣。遠看燈火通明的太極殿在沉睡中被映襯的富麗堂皇,顯出了它作為大唐最高權力中心所應有的霸氣。

李恪走近太極殿時已經有不少文武大臣等候在太極殿前。其中多為緋袍者,他們多為官居五品和四品之間的三省的侍中、黃門侍郎、中常侍等,也有六部的侍郎、郎中等,更有十二衛軍的中郎將、禦史台的禦史中丞。

李恪從很遠就掃視眾人,發現沒有一個是他認識的,大家看到他過來,都只是拱手行禮,然後各自三三兩兩的在一起竊竊私語,很少有大聲喧嘩的,李恪也一一回禮。岑文本綠色的官服在眾多紅色服飾中尤其顯眼,當李恪走到他面前時,岑文本只是稍微拱手行禮之後,便隱身在眾人之中。

李恪知道他此舉是為了不引起更多的人注意,便直接來到隊伍的前面站定不語。

其實,李恪也想在還沒有早朝這段時間多認識幾個大臣。一是,想了解下大唐中樞和各部任要職的官員以便更了解朝廷格局;二是,想多跟他們接觸接觸,留下一個好的影響。所以,他來的比較早。可沒想到的是,這些人竟然比他還要早,更讓他鬱悶的是,看到一大片不認識的人之後,他忽然發現自己對於大唐朝廷是多麼的無知。只能一個人默默的站在一邊,等待自己到大唐之後第一個早朝的來臨。

很快,陸陸續續來了一班的文臣武將中的大佬們。像左驍衛大將軍段志玄,左武衛大將軍秦瓊,右武衛大將軍、涇州道行軍總管尉遲敬德,右衛將軍侯君集,左金吾衛大將軍長孫順德,檢校禮部侍郎、中樞侍郎溫彥博,門下侍中、安州都督高士廉,中書令房玄齡,兵部尚書杜如晦,還有就是諫議大夫魏徵。

李恪跟來的眾人都拱手一一行禮,禮多人不怪,李恪一直秉持著這樣的態度,所以他對於眾人都比較客氣。其餘人如李靖,李績,柴紹等都因為平定叛亂和駐兵要塞,不能參加今天的朝會。。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