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唐之極品皇帝》第769章 帝國的遠征(8)
第769章帝國的遠征(8)

「陛下還有什麼其他的吩咐嗎?」李淳風開口問道。他覺得皇帝陛下找他來,可能並不僅僅只是為了長生這麼簡單。

「武德歷的問題太多了,這個你大概也知道,你跟太史院的人再好好想想,是不是能夠再制定一部更加精確的曆法。」李恪想了想說道,「還有,關於四季和時辰計算,你也要再做一點東西出來了,況且你在算術方面很有學問,這方面你懂的多,也要多研究研究,要是人手不夠就去跟中書省去要,明天朕會知會他們一聲。」

既然李淳風在天文曆法方面很有才能,李恪不介意讓他發揮這方面的才能。

李恪大概記得,李淳風在這方面很有成就。

歷史記載李淳風註釋《九章算術》,目的是為明算科提供適當的教科書,註釋以初學者為對象,重點在於解說題意與演演算法,對於前人劉徽注文中意義很明確的地方,就不再補註。

因此李淳風等在註釋《九章算術》少廣章開立圓術時,引用了祖暅提出的球體積的正確計算公式,介紹了球體積公式的理論基礎,即「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這就是著名的「祖暅原理」。在《綴術》失傳之後,祖沖之父子的這一出色研究成果靠李淳風的徵引,才得以流傳至今。《海島算經》是劉徽數學研究的獨創成果,但劉徽著作的原文、解題方法和文字非常簡括,頗難理解。李淳風等人的註釋詳細列出了演算步驟,從而給初學者打開了方便之門。

於是,十部算經成為唐以後各朝代的數學教科書,對唐朝以後數學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特別是為宋元時期數學的高度發展創造了條件。

而李淳風作為這方面的領頭人,他的功不可沒。

而在天文曆法方面,李淳風也很強悍。

歷史上李淳風增著有《乙巳佔》10卷,是李淳風的一部重要的星佔學著作。

華夏古代許多著名的天文學家都涉獵星佔,李淳風受其父的影響,「幼纂斯文,頗經研習」。他相信「政教兆於人理,祥變應乎天文」,故於天文、星佔情有獨鍾,《乙巳佔》即是李淳風「集其所記,以類相聚,編而次之」所成。李淳風於書中「採摭英華,刪除繁偽」,全面總結了唐貞觀以前各派星佔學說,經過綜合之後,保留各派較一致的星佔術,擯棄相互矛盾部分,建立了一個非常系統的星佔體系,對唐代和唐代以後的星佔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作為一部重要的文化史典籍,《乙巳佔》中除去星佔方法和應驗情況外,還保留許多科學史料。如天象的記錄,天象的描述,當時分至點的位置,渾儀的部件及結構,歲差的計算值,等等。

《乙巳佔》卷一以《天象》為第一,列舉八家言天體象者而獨取渾天。在《天數第二》一節中給出了關於天球度數、黃道、赤道位置、地理緯度(北極出地年)及其相應的計算公式。李淳風在《麟德歷》中沒有採用歲差,而被後人嘆之為「智者千慮之失」。但在《乙巳佔》中李淳風卻明確地論述歲差的存在。

在《乙巳佔》中,李淳風對奇異天象的描述很有特色。如按字義猜,今人會把飛星、流星當成同一天象的兩種說法,李淳風則清楚地說明了它們的區別,書中寫道:「有尾跡光為流星,無尾跡者為飛星,至地者為墜星。」《乙巳佔》對彗孛也給出了清楚的差別:「長星狀如帚,孛星圓如粉絮,孛,孛然。」飛流與彗孛各是流星與彗星,但一字之差卻帶出了形態之別,對於了解流、彗星運動方向和物理狀態是很有參考價值的。

除了天文佔之外,《乙巳佔》中的氣象佔和候風法還記下了重要的氣象現象。

李淳風在《乙巳佔》中比較詳細地介紹了兩種風向器。一種是「於高迥平原,立五丈長竿,以雞羽八兩為葆(羽蓋年),屬於竿上,以候風」。另一種是:「可於竿首做盤,盤上作木烏三足,兩足連上,而升立一足(古代神話相傳太陽中有三足烏年)系羽下而內轉,風來烏轉,回首向之,烏口銜花,花旋則佔之。」這兩種風向器,與漢代史籍中記載的「俔」(在長桿上系以帛條或烏羽而成的簡單示風器年)和「相風銅烏」(烏狀銅質的候風儀年)非常相似。

《乙巳佔》中還保留了重要的曆法數據,已有學者據此考證出李淳風早年撰寫的另一部曆法《乙巳元歷》和《曆象志》。

李淳風對氣象學的貢獻,還表現在他對風的觀測和研究方面。

因為在封建社會初期,對風的觀測已比過去更為詳細了。由風的4個方位發展到了8個方位,因之有八風之名。李淳風在觀測研究和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把風向明確定為24個。他還根據樹木受風影響而帶來的變化和損壞程度,創製了八級風力標準,即:「動葉,鳴條,搖枝,墮葉,折小枝,折大枝,折木飛砂石,拔大樹和根。」

李淳風是世界上第一個給風定級的人。過了一千多年後,不列顛人蒲福(FrancisBeaufort,1774年—1857年)於1805年才把風力定為12級共13個等別。以後又幾經修改,風力等級自1946年以來已增加到18級。

因此,大唐現在有這樣的人才,將他放在太史院是真的太損失人才了。

因此,李恪決定今後會擴充太史館,能夠讓太史館成為大唐一所綜合性研究院。

這樣,大唐的太史院就能培養出更多科學方面的人才了。

「臣知道了!」李淳風點頭道。

關於皇帝的這些安排,他還是很滿意的。

因為,對於李淳風而言風水堪輿術只是他學識的一部分,他真正精通和花費精力的時候算術和天文學方面。

因此,皇帝陛下讓他乾這行,他是非常滿意的。

於是,李恪又跟李淳風說了一些關於怎麼改革太史院,讓他將太史院擴充到什麼規模,需要太史院做什麼等等。

李淳風仔細聽完,立馬錶示自己不會辜負皇帝陛下的期望。

雙方談論到深夜,李淳風才高高興興的離開了。

這次覲見皇帝陛下,他的收穫不少。

對此李淳風很滿意。。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