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唐之極品皇帝》第851章 隋煬帝
第851章隋煬帝

「長生?」李恪驚訝道,「你知道多少?了解了多少?」

「就是一些隻言片語的介紹,說當年始皇帝曾煉製成了長生不死葯,卻被徐福給服用了。」武曌很認真地說道,「還記得,書上有記載說,春秋戰國時期,有鍊氣士存在,而徐福只是一個不入流的鍊氣士。」

關於始皇帝和徐福的故事,留存下來的歷史上都有明確的記載了。

然而,說徐福的鍊氣士,這是李恪第一次聽說。

之前,歷史上記載的時候說,徐福只是一個方士。

方士就是,信仰讖緯學說,擅長祭拜鬼神,煉丹長生,也稱法術之士。

而鍊氣士則不同,他是一群專門修道長生的人。

「修鍊攻打倒是有不少,不過...」李恪也直言不諱地說道,「沒有適合女子修鍊的功法...」

「皇上的意思是,你有修鍊功法?」武曌吃驚地問道。

「是的!」李恪點頭道,「是不良帥和李淳風送來的...隻適合男人修鍊。」

「哎!」

武曌嘆息一聲,頗有太多的遺憾了。

「關於女子修鍊的功法,朕也在想辦法,聽說樓蘭女王身上就有類似的功法,朕已經派人去求取了,不過她不識好歹,那麼,大唐就只能向樓蘭開戰了。」李恪輕描淡寫地說道。

就像一場戰爭在他眼裏跟一場遊戲沒什麼區別一樣。

「這也太...」

武曌不敢思議地望著李恪,沒想到了為了一部功法,眼前的男人就想滅了一個王國,不過想到這部功法是為了自己,武曌心裏就甜蜜的不行。

「你收拾一下,我們出去走走!」李恪說道。

「皇上想去什麼地方?」武曌問道。

「去蘇杭看看吧!」李恪說道。現在,京杭大運河已經運行幾十年了,從長安出發,乘船到蘇杭,已經很方便了。

況且在大唐的時候,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

「臣妾知道了。」武曌點頭道。

於是,李恪又跟武曌聊了片刻,就就寢了。

夜晚,燭光搖曳,羅帳紅籌微微晃動...

這是一幅美妙的畫卷。

次日,李恪又吩咐通知了幾名他的妃子,比如長孫冰凝、阿史那雲、侯依諾等等。

他準備挾美遊江南。

現在大唐歌舞昇平,對西域的戰事又不能立即就展開,他在長安城沒什麼政務要處理,就只能玩玩了。

然而,消息一出傳出來,群臣就嘩然了。

因為,這似乎不符合大唐兩代先帝的治國方針。

大唐高祖、大唐太宗...可沒想過說,要去蘇杭遊玩,而從都城長安跑到蘇杭遊玩的,似乎只有隋朝的隋煬帝,這個丟掉了大隋江山的殘暴男人。

於是乎,一部分群臣開始憂心忡忡,是不是身為隋煬帝外孫的李恪,會像他的外祖父一樣,變成一個好大喜功,到處遊玩,且性格殘暴的君王?

馬周、魏徵、許敬宗等人,一起來到岑文本的府中,想跟他商議一個對策。

就是怎麼勸阻李恪放棄蘇杭之行。

......

「諸位,可不且太過憂心了,皇上他不是這樣的人。」岑文本請幾人到書房,讓侍女端茶上水,才慢條斯理地說道。

他作為李恪的老師,太了解自己這個學生了。

因此,才會這麼篤定。

再說,李恪是李恪,而隋煬帝是隋煬帝,兩人雖然有血脈關係,卻不能真的就混為一談的說,李恪會變成隋煬帝。

況且,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大隋滅亡又不是太久,隋煬帝是什麼樣的人,他們自己心裏不清楚嗎?

真以為像民間傳說一樣嗎?

「話雖這麼說...」馬周有點猶豫地說道。

只是他的話音剛落,岑文本就笑道,「其實,大家都是親身經歷過前朝滅亡而大唐興起的人,前朝到底怎麼樣,我們大家也都有一點了解...」

「是啊!」

眾人不由地嘆息道。

大隋是滅亡了,可大隋未必真像李唐宣揚的這麼慘不忍睹。

況且,隋煬帝也未必像大唐說的這麼不堪。

說他是亡國之君,是殘暴如夏桀和商紂,就有點過頭了。

一個亡國之君確實是略顯怪異,畢竟如此詞語多半是形容開國之主或者是那些開疆拓土的武帝,既然如此為何還會亡國呢。

如此一個矛盾的詞語的確是可以形容一個充滿矛盾和爭議的隋煬帝。早在他成為太子之前,他可以說是一個模範太子,品行無可挑剔父慈子孝,同時不僅在文治上,他更是文武兼備和日後重臣楊素一起平定陳國,一舉結束了南北朝的幾百年的混亂局面,天下重歸一統。可以很大的程度說和唐朝的李世民一樣,國家大部分是他們打下來的。

在其後即位後又多次向邊疆用兵,對北方的少數民族進行了大規模征戰,不但擴大了疆土同時一改晉朝五胡亂華的頹勢,再次樹立了中原中央王朝的權威。但同時征戰靠的是錢財,大規模的對外征戰雖是功績但卻動搖了國本,以致積重難返導致了亡國的結局。

然而,京杭大運河,南水北調這些之前經常在新聞中聽到的河流,就是楊廣主張修建的,通過連接舊有的河道,大大的加速了南北方的交流。如果戰時,可以快速的運送糧草和兵力到北方,加強了對南方的管理。

一千多年過去了,這條河道依然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據傳修築這個原因只是隋煬帝想要去江南多次旅遊,讓美女當縴夫拉船大搞排場,搜刮民脂民膏。可在場的眾人會相信嗎?現在大唐能在長安城立足,讓長安城變成一個上百萬人口的大城,不就是靠的大運河嗎?

而後世的高考制度最早的雛形就是隋朝的科舉制度,早在漢朝人們實行的是舉孝廉制度,看誰品行端正經過人推薦方可做官。普通的寒門即使飽讀詩書,也因為無人推薦無法考取功名,以至於階級無法流動,官宦子弟靠著推薦依然可以做官。而其後的晉更是世族的天下,普通人進入官場就更加困難了。

到了隋朝開始改革,尤其是隋煬帝時期推行了更有效和相對公平的選賢入仕方案,而這開創了影響後世許久的科舉制度。這個制度大大的改善了晉以來世族把控朝政的情況,同時更多的寒門弟子可以通過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對後世的影響自然也是極大的。

對現在的大唐的影響更的巨大的。

現在的大唐朝廷,有多少人是通過科舉才能入仕,才有了今天的一切。。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