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唐之極品皇帝》第853章 謚號
第853章母子對話

許敬宗是一個能臣幹吏,同樣是一個佞臣。

因此,做事很有章法和幹勁,而且對於討好和獻媚這樣的事情做起來也沒有多少壓力。

尤其這次,是幾位大佬支持他,他就更加有幹勁了。

因此,當晚回到府上,他就立馬寫了一份奏摺,次日就呈送到了宮中。

奏摺的內容就是,大唐之前編修的隋朝史書不符合事實,他希望皇上能夠批準,讓他組織大家重新編修前朝史書。

李恪本來在翻閱奏摺時,對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厭煩不已,早就不想再看了。

看到奏摺上許敬宗的名字,他還是翻開看了一下。

這一看,他自己也被嚇了一跳。

為什麼?

因為前朝的史書是他的父王李世民繼位之後才重新修編的。

至於總領前朝修史的人就是封德彝,是岑文本的老師。

而內容方面,除了隋文帝楊堅之外,其他繼位隋朝皇帝的記錄確實存在很大的爭議,有他太多的描寫不符合事實。

只是,因為是他父皇下旨修的史書,他也不敢有其他的想法,不然就會被認為是不孝。

至少這十多年他沒有想過...

然而,沒想到許敬宗會上這樣一份奏章。

許敬宗是什麼人李恪還是清楚的...

目前,他還不是朝中大佬,距離大佬的位置還有一點距離,這種情況下他做這樣的舉動,很顯然並非是他的本意。

那麼,到底是誰的主意?

岑文本?

魏徵?

還是...

這個人的岑文本,那麼,他的目的是什麼?他的老師可是剛修的偽隋史的總領。這不是在打自己老師的臉嗎?

要是魏徵,他的目的?

是不是...

為了李建成?

因為李建成跟李世民的爭鬥皇位而敗北,大唐關於李建成的記錄也被刪減和修改的厲害了,現在記錄的很多內容都不符合事實。

比如,李建成可不是什麼昏庸之人,而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只是相對於與李世民而言,能力遜色一點而已。

可現在,他卻被記錄為一個昏庸無恥之人了...

或者,兩者都可能?

李恪真的猜不到。

不過,對於許敬宗的提議,他倒是很滿意。

確實,他覺得歷史就應該尊重事實,而不是偽編亂造。

華夏歷史上,有太多偽編亂造的歷史了,就為了勝利者的形象而詆毀自己的對手,將對手說的有多無恥有多無恥...

多少忠貞之士,尤其是為這個民族立下大功的人,蒙受了恥辱和冤屈。

就因為成王敗寇?

去他媽的成王敗寇...李恪才不會這麼想。

不過李恪也不會立馬給予答覆,既然是有人在暗中支持,那麼,上書的人肯定不會只是一個許敬宗,還會有更多的人,他需要等等,讓這件事情持續發酵,等到時機成熟了,再通過,到時候重新編修前朝史書就順理成章了。

李恪這麼一想心裏就輕鬆了很多。

確實,關於重新編修前朝史書,對他的壓力還是很大。

畢竟,他身上流淌的可不僅僅只是大唐李氏的血液,還有前朝皇室的血液。

吃過早膳。

李恪來到楊太后的寢宮,跟楊太后請安。

之前她是楊妃,現在李恪稱帝,他自然就成了楊太后了。

「母后...」李恪行禮道。

「皇上不要多禮。」楊妃說道,「近日政務可否繁忙?」

楊太后沒有容許李恪每天來請安的請求,只是讓李恪隔三差五來一次就行了。

「現在朝中有諸位宰相們處理政務,兒臣輕鬆了很多。」李恪說道。

「這樣就好啊!」楊太后回答道。

「......」李恪欲言又止道。

「有什麼話你就直說。」楊太后問道。

「母后...」李恪措辭委婉地說道,「今日,兒臣收到了許敬宗的奏章,說想要重新編修前朝史書,說父皇編修的前朝史書記錄了很多不太真實的事跡。」

「恪兒是怎麼看的?」楊太后問道。

「兒臣覺得,歷史就應該尊重事實!」李恪想都沒想就說道。

「這未必是好事兒啊!」楊太后嘆息道,「畢竟,這會影響到大唐的聲譽。」

「大唐的聲譽不是靠前朝的歷史來維持的,是靠我們李氏子孫造福百姓來維持的...」李恪很認真地說道,「因此,兒臣不希望,我們大唐編修的歷史,會成為...一個隻抹黑前朝而粉飾自己的史書。」

「...」

楊太后不說話,因為她已經泣不成聲了。

因為她的父皇,大隋的皇帝楊廣,本就是一個才華橫溢,有頗有政治才能的君王,可因為大唐需要一個暴君來粉飾自己的正統,將他說成了一個殘暴如商紂的暴君...

為此她不知道受了多少苦,承受了多大的委屈。

現在她的兒子長大了,有權力為了自己的外祖父而伸張正義了。

自古,謚號就是是在人去世之後,後人根據其生平功過而給予的一種評價,因為對於一個人的評價很難用三言兩語講清楚,於是便有了給謚號的做法,用一個簡單的謚號來高度概括一個人的是非功過。而能夠獲得世人評價的,也一定是有身份的人,所以,古代的謚號只有死去的帝妃、諸侯和大臣才可以獲得,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擁有謚號,也是一個人尊貴的象徵。

對於一個人的評價,自然有好有壞,所以給予一個人的謚號也必然有好壞之分。但是在謚號最初形成時,只有「美謚」、「平謚」,而沒有「惡謚」,直到周厲王之後,才有了「惡謚」出現。

上謚就是表揚性的謚號,以此來表現一個人生前的美好的德行,像「文」通常表示一個人有才能、勤學好問,「康」則表示安樂撫民;下謚顧名思義,即是批評類的謚號,如隋煬帝的「煬」,周厲王的「厲」。

而隋煬帝楊廣的謚號「煬」,就是唐高祖李淵所賜。

李淵給楊廣的謚號是,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逆天虐民曰煬,好大殆政曰煬,薄情寡義曰煬,離德荒國曰煬。

這是名副其實的惡謚了。

「母后,請不要太難過了,兒臣一定會為外祖父平反的!」李恪走到楊太后身前說道,「就先從外祖父的謚號上開始吧!」

停頓了一下,他又繼續說道,「外祖父並非是他們口中誰的暴君,就不該用煬帝這個惡謚。」。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