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之曹昂大帝》第129章 徐庶薦諸葛
「軍師,今日天氣不錯,不如隨我出去走走,散散心!」

劉備從外面走了進來,看著背對著他的徐庶喊道。

劉備看著身體抖動的徐庶,劉備覺得徐庶是在哭泣。

自從那次奪取樊城失敗後,張飛就沒給過徐庶好臉色。

其實大家都知道,這件事不怨徐庶,曹營能人輩出,有人能破了徐庶的計謀,並不奇怪!

不管張飛怎麼冷嘲熱諷,徐庶也都沒放在心上。

今日這是怎麼了?

劉備帶著疑惑,脫了鞋,走了進來,走到徐庶面前,果然見到徐庶在抹眼淚。

「軍師,你這是怎麼了?是不是我三弟又口無遮攔,說了什麼惹軍師傷心,你等著,我這就去教訓他!」

說著,劉備轉身便走。

真要是張飛惹了徐庶,免不了要訓斥幾句,他好不容易才得到這麼一個謀士,可不能因為張飛的不滿,讓徐庶跑了。

徐庶急忙起身,拉著劉備道:「主公,此事與翼德無關!主公就不要為難翼德了。」

劉備不解道:「那軍師為何落淚?」

男子漢大丈夫,流血不流淚,好端端的哭什麼?

「這些日子以來,承蒙主公不棄,厚待與我,只怕我是不能再侍奉主公了,以後,還請主公多多保重!」

徐庶拱手行禮道。

「元直,你這是何意?莫不是我有不當之處?如若有的話,還請元直直說便是,我定會改!」

劉備說道,他不明白徐庶好好的,怎麼突然要走,懷疑是不是自己哪裏做的不對。

「不!此非主公之錯!皆是我個人恩怨,老母今被曹操奸計騙到許昌囚禁,打算加害於她。」

「老母手書來喚,我不得不去。不是我不願為主公效犬馬之勞,以報主公的恩德。」

「奈何我娘深受苦難,我實在無心為主公效力,現在特向主公辭行,日後有機會的話,說不定我們還有再見的機會。」

徐庶朝劉備行了深深一禮。

劉備急忙扶起徐庶,他心裏清楚,徐庶這次是去意已決,他不可能留下徐庶。

劉備被徐庶的孝順感動,忍不住落淚道:「子母乃天性之親,元直無以備為念。待與老夫人相見之後,或者再得奉教。」

徐庶拜謝劉備。

劉備決定為徐庶踐行,再親自送他離開新野。

劉備手下孫乾,得知徐庶要離開投曹,便去找到劉備,讓劉備不要放走徐庶,逼的老曹動手殺了徐母。

劉備沒有答應,他心裏清楚,要是這麼做的話,徐庶就真的會和他離心。

要是因此老曹殺了徐母,徐庶就算留下,也不會盡心儘力為他出謀劃策,與其這樣,還不如放徐庶離開。

劉備擺下酒宴,為徐庶踐行,隨後,和徐庶一起騎馬出城,走到長亭,下馬告別。

劉備依依不捨,抓著徐庶的手不放,二人揮淚道別。

「我與軍師緣分淺薄,不能的軍師相助,還望軍師能夠善事新主,成就功名利祿!」

劉備說道。

「我才疏學淺,卻深得主公重用。今天不得以分別,實在是放心不下老母。」

「我徐庶身在曹營心在漢,縱使曹操相逼,我徐庶這輩子,都不會為他出一謀。」

「軍師既然要離開,劉備亦也將隱居山林,不再過問世間任何事。」

劉備哭泣道。

「我之所以與使君共圖王霸業,不過是心神通明;現在因為我老母的緣故,使得我方寸大亂。」

「即便我留下來,也無濟於事。使君應該另求高賢輔佐,共圖大業,怎麼能夠因此心灰意冷?」

徐庶不明白道。

「天下高賢,哪裏比得上軍師。」劉備道。

「我不過樗櫟庸材,怎麼當的得起主公這樣的讚譽。」

徐庶說罷,又對諸將說道:「願諸公能夠盡心輔佐使君,以圖將來能夠名留青史,可千萬不要像我一樣。」

諸將聽後,無不傷感。

「主公,臨走之前,我還有一言,要與主公說。」

徐庶拱手道。

「軍師還有什麼話,儘管說,只要我劉備能夠辦到,一定為你辦成!」

劉備說道,心裏卻十分不舍徐庶。

「這世間有一奇士,隱居於襄陽城內,使君可以去請他出山相助,必可實現心中抱負,完成宏圖霸業!」

徐庶臨走前,打算將諸葛亮推薦給劉備。

劉備有了諸葛亮,便能夠和老曹分庭抗禮,站穩腳跟不是問題,至於能不能奪取天下,就要看劉備的造化。

「既然如此,還請元直辛苦一趟,為我請他來見我!」

劉備說道。

徐庶搖了搖頭道:「奇人異士不會屈身前來,還是勞煩使君親自跑一趟,請對方出山才是。」

「使君要是能夠請到此人,周文王得到了薑子牙,漢高帝得到了張良!」

劉備聽後十分驚訝!

到底何方神聖,居然能夠得到徐庶這麼推崇,居然能夠跟薑子牙、張良相提並論。

「此人的品行、才能,跟你相比怎麼樣?」

雖然徐庶十分推崇對方,劉備還是要問清楚對方的能力,免得鬧出什麼大烏龍來。

徐庶頓時啞言失笑,他怎麼能跟諸葛亮相提並論。

諸葛亮的才能,品行,都在他徐庶之上。

他徐庶不過是米粒之光,而他諸葛亮卻是皓月。

米粒之光,豈能和皓月爭輝!

「拿我和他相比,就好比如駑馬和麒麟、寒鴉配鸞鳳一樣。」

「此人常常自比管仲,樂毅;我跟他也算相識,依我看來,管仲、樂毅都不如此人。」

「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全天下也只怕他一人!」

徐庶笑道。

劉備聽後大喜,要是真如徐庶說的這麼厲害,親自去請,也不是不可以。

「不知此人姓甚名誰?」

劉備急切問道。

「此人乃琅琊陽都人,覆姓諸葛,名亮,字孔明,乃漢司隸校尉諸葛豐之後。」

「其父名珪,字子貢,為泰山郡丞,早卒;亮從其叔諸葛玄。諸葛玄與荊州劉景升有舊,這才帶著諸葛亮等人投靠劉景升。」

「後來諸葛玄死,諸葛亮和幼弟在南陽耕種,只是前段時間,不知出了什麼事,諸葛亮兄弟搬遷到襄陽城內。」

「使君要想請諸葛亮出山,可去拜訪諸葛亮嶽父黃承彥,由他引薦,可事半功倍!」

徐庶說道。。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