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之曹昂大帝》第284章 高延真投降
很快,平遼大將軍薛仁貴,統率大軍抵達西蓋馬城外,與司馬懿、公孫晃匯合。

「不知如今敵軍情況如何?」

薛仁貴一來,就詢問敵軍具體情況。

「經過我們這麼多天的攻城,城中敵軍損失過半,如今只有數千,離這裏六十裏外,敵軍援軍有十幾萬。」

「自從他們中了司馬尚書的計策後,對方十幾萬人不敢再前進半步,如今大將軍到來,我們應該立刻攻打西蓋馬城。」

公孫晃向薛仁貴,彙報對方的情況。

「不,我們要先吃掉對方的援軍,再來攻破西蓋馬城也不遲,否則,一旦我們拿下西蓋馬城,對方就會趁機撤走。」

「現在是消滅對方主力的時候,絕對不能讓對方十幾萬人馬跑了!」

薛仁貴否決了,先拿下西蓋馬城的建議,主張先消滅對方援軍。

「我們應該怎麼做,還請大將軍示下!」

公孫晃道。

「不知司馬尚書有何高見?」

薛仁貴回頭看向司馬懿。

司馬懿雙手攏在袖子裏,見薛仁貴看來,笑道:「行軍打仗之事,大將軍比我懂,大將軍又何必詢問我這個門外漢?」

「尚書言重!誰人不知尚書足智多謀,且精通兵略,還請尚書賜教,應該如何消滅對方的援軍?」

薛仁貴道。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司馬懿要是再拒絕,就有些不太合適,要是曹昂知道,怪罪下來可就糟了。

「我們可以用誘敵之策,將對方引誘過來,利用有利地形,設下埋伏,斷其後路,定能消滅敵軍。」

司馬懿沉吟片刻,便獻出一個計策。

這個計策可行,薛仁貴命公孫晃引一千兵馬,前去引誘對方,將對方引過來,再將他們殲滅。

高句麗跟公孫家有仇,當年,就是公孫晃的爹,公孫康將高句麗人趕到偏遠的地方。

害的高句麗人不得不,躲避在深山老林當中,不敢隨意出來。

只等到遼東陷入內亂,他們才敢出來興風作浪。

正所謂,仇人見面分外眼紅,公孫晃是高句麗仇人之子,他們又怎麼能夠放過幹掉公孫晃的機會。

於是,公孫晃帶著一千精騎,前去引誘高句麗援軍。

高延真得知有遼東軍殺來,立刻下令嚴陣以待,做好殊死搏鬥的準備。

同時,要是打不過的話,就立刻撤走,秉承著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精神。

當他得知對方只有一千人馬時,大喜過望。

當他得知,對方的主將是公孫晃時,更是喜出望外。

這實在是意外之喜!

高延真想要活捉公孫晃,用他的人頭來祭奠先輩的在天之靈。

高延真立刻下令,全軍出擊,務必活捉公孫晃。

公孫晃見對方,十幾萬大軍出動,立刻調頭就跑。

高延真率領大軍在後面,緊追不捨,直到距離西蓋馬城西南八裡,高延真這才停了下來。

「將軍!我們為什麼不繼續追?」

有人不解問道。

眼看就要追上公孫晃,高延真卻突然停了下來,這不是耽誤事嗎?

這要是讓公孫晃跑了,他們不就白追了嗎?

「此地有些蹊蹺,不要再追了,這很有可能是對方的詭計,快!立刻後撤!」

高延真來到這裏,頓感不妙,彷彿有危險即將降臨,他不得不後撤。

其他人自然不滿,對於高延真的決定,沒有人願意聽從他這個命令。

正在此時。

在他們西側,傳來一陣聲響,眾人急忙望去,只見一支魏軍出現在他們西側。

「賊子,我已在此等候多時,還不快快投降!」

魏軍陣中,一員虎將越陣而出,朝高句麗軍大吼一聲。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薛仁貴帳下,先鋒大將高敖曹。

「誰人前去取敵將首級?」

高延真見對方只有一萬多兵馬,他是對方的十幾倍,自然不怕對方。

「末將願往!」

高句麗大將,仇恆請纓道。

「好!我給你三萬兵馬,給我滅了對方,讓他們知道知道,我高句麗的厲害。」

高延真道。

仇恆領兵三萬,朝高敖曹殺去,高敖曹領兵與其廝殺。

高敖曹迎戰仇恆,幾個回合下來,仇恆被高敖曹斬殺。

高句麗軍大亂,高敖曹領兵掩殺,將對方三萬兵馬殺退。

高延真見了大怒,正要親自領兵殺來時,後面傳來一陣動靜。

一支魏軍從他們身後殺出,與高敖曹兩面夾擊,高句麗軍頓時大亂,無法顧及頭尾。

薛仁貴抓住敵軍大亂的機會,親自領兵殺入敵軍陣中,直撲高延真而來。

魏軍各部,乘機猛攻高句麗軍,斬敵軍數萬。

高延真收攏殘兵,見無路可逃,便依山固守。

薛仁貴命史萬歲、高敖曹領兵圍困高句麗軍,斷其後路,以免被他們跑了。

薛仁貴想要逼迫對方投降,等到對方山窮水盡之時,必定會繳械投降。

隨後,薛仁貴領兵與公孫晃,一起對西蓋馬城,發起猛攻。

直到日落西山,才將西蓋馬城攻陷,俘獲城中民眾九萬餘人。

薛仁貴下令,不得驚擾城中民眾,還給他們分發食物,安撫他們的情緒。

同時,派人到高延真軍前,告訴他西蓋馬城已經被魏軍攻破,勸他趕緊投降,不要負隅頑抗。

高延真得知後,大驚失色!立刻召集諸將議事。

大家圍繞著投不投降,這個話題進行討論。

有人認為應該與對方死戰到底,絕對不能投降,高句麗只有戰死的勇士,沒有投降的懦夫。

但有人認為,不投降就是死路一條,好死不如賴活著,沒必要被困死在這裏。

跟對方死拚不是明智的選擇,他們本來就是漢朝統治下的民族,現在魏朝取代漢朝。

他們向魏朝投降,並不丟人,不過是重新接受中原王朝的統治,不會對生活有什麼影響。

雙方各執一詞,誰也不肯退讓,都堅持自己的主張。

最後,還是高延真決定投降,這場爭論才結束。

第二天一早,高延真便率領五萬殘兵,向薛仁貴投降。

薛仁貴接受對方的投降,並任命高延真為偏將,從五萬兵馬中挑選一萬精壯編入軍中。

剩下的則遷徙到遼東,分散各地去屯田。。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