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萬曆新明》第三百九十八章 噬主
順德縣城桂花飄香的時節,滿街的魚販子都用驢車拉著木桶,大喊著「肥大嘅鮮魚」,穿街走巷的叫賣。

「小乙哥,去縣城返嚟呀?今年桂花魚肥嘅,埋嚟揀幾條?」

「返嚟嘞!」張小乙敷衍的拱了拱手,一邊回答著鄰人的問話,一邊皺著眉頭往家裏趕。那鄰人看著他行色匆匆的樣子,嘴角揚起笑容道:「搵錢難嘍,小乙哥哦!」那個「哦」字帶著向上的挑音,彷彿帶些挑釁似的。

張小乙充耳不聞,自顧自進了黑漆的大門。管家張貴迎著了,看向他的目光中也帶著詢問。見張小乙沒有與自己說話的意思,就稟事情道:「好教老爺知道,喬老爹家平安兒才在這裏打磨旋兒半天,要等老爺。問他何事,道是廣州的事情完結了,喬老爹請老爺明日有空過去坐坐。」

張小乙點點頭示意知道了,看向張貴問道:「舅舅來家否?」

張貴忙答道:「舅老爺已經到了一會兒了,在老太太房裏。」張小乙先接過他遞過的手巾擦了頭臉,囑咐他道:「外面有賣魚的,你去挑幾條肥大的,整治好了讓舅老爺走時候拿著。」

張貴答應一聲後出門。張小乙則快走兩步,到了母親住的正房。

站在門口,張小乙喘勻了氣息,肅立向房內道:「母親,兒子回來了。」

吳氏在房內聽見道:「快進來!你大舅也來了。」

張小乙打開簾子,進門先與大舅吳贇見了禮。吳贇待張小乙坐下,方問道:「小乙,孫老爺如何說?」

張小乙喝口茶水,露出苦笑說道:「孫老爺倒是沒說啥。新來的王知縣不知聽誰說外甥在六房,派人把外甥叫了去。」吳贇聽說,半探著身子道:「聽說這知縣從緬甸回來的,秀才出身,為人粗鄙,可真?」

張小乙搖頭道:「舅爺莫聽那些冬烘胡說!這王縣尊可是狠角色!這人官架子絲毫沒有,卻三言兩語把咱家廠子裏的收支說的差不離。」

吳贇聞言皺起眉頭。他將拇指與食指中指撚了撚,看向外甥問道:「可否——?」

張小乙苦笑道:「我先是叫窮,道是前年茛綢廠子關張,落了一身飢荒,這兩年掙得幾個銀子,都還債了,要是這稅翻番的漲,隻好喝風。後來又說給縣裏贊助些,被他擺手拒絕。」

講到這裏,他愁容滿臉學著王知縣的腔調道:「賢弟家的情況本官都知道!但廣東做試點乃朝廷光報聖旨,催促甚急,卻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張賢弟的剿絲廠是順德數一數二的,自當做個表率,本官也定有回報。」

吳氏聽兒子這般學舌,啐了一口道:「說的倒是客氣好聽,他能回報什麼?白花花的銀子給了他,他倒好花差,隻苦了我們苦熬。」

吳贇聽說,看向自家妹子笑道:「你那怪病才好了半年,可莫再上火。就是這稅再翻一番,你們家也是掙錢——說不到苦熬的話。」

說完,吳贇又對張小乙道:「不知王縣尊說的回報是什麼?」

張小乙嘆氣道:「說是如果如數交了稅,就給一個『納稅光榮』的匾額,用來光大門楣。又說若咱們家名聲不差,明年會再給個『賢良鄉紳』的頭銜,可進縣議會議政。」

吳贇微笑插言道:「這縣議會大變法之後就開始搞,這麼多年了,也沒聽說哪個議員佔了便宜,倒是修橋補路,施粥舍葯時候往外拿的更多些——但名聲好聽倒是不假,也能提振家聲。」

張小乙皺眉道:「那些虛名有甚用處?外甥昨天詳細算了算,咱們家剿絲廠若原料和出廠價都不變,按新稅制每年需要多交一千五。」

一旁的吳氏吃了一驚,一口茶嗆在嗓子裏,沒命的咳嗽起來。張小乙忙站起身,讓站在一旁的安南丫鬟在母親的後背輕輕拍打。吳氏咳嗽了一陣,漲紅了臉喘著粗氣道:「咱們拚死拚活,一年也就這些出息,都交了稅誰還乾?」

張小乙哭笑不得道:「母親不必憂心。我說的一千五是銀元,不是銀兩。」吳氏聽了才長舒一口氣。

張小乙見母親消停了,皺皺眉頭接著道:「縣尊說了,只要足額繳稅,此後的『雜派』、『攤派』一概蠲除,我算了算,這塊兒一年能省六七百——只是不知道他能落地兒幾分。」

吳贇聽了,跟著皺眉嘆道:「難!大上個月宋巡按老爺到縣裏巡視,那天高三尺的老縣尊送帖子到我家,我這裏出了鮮豬一口,鮮羊兩隻,果酒六甕,一等大紅袍二十斤,金箋紙四刀,計銀十六兩——縣裏迎來送往,都是我們這些商賈出錢出力,難不成交了稅這些帖子就不來了?」

張小乙點頭,接過話笑道:「舅舅說的是。也是大上個月,府裡劉提刑來縣裏,一定要在春風樓住——這打茶圍、喝花酒能查案倒也出奇。要說夏老縣尊做的事兒更可笑,一個帖子到外甥處,道是外甥家裏有剿絲廠,雜派汗巾子一百六十方,芝麻花銷金、滴紫葡萄顏色四川綾的、銷金點翠穿花鳳的、瓔珞珍珠碎八寶等等,計八種樣式各二十方——花了外甥約莫三十兩。」

未等張小乙說完,吳氏姐弟兩個都笑的不行。吳氏用力往地上啐了一口道:「公人見錢,如同蒼蠅見血——若改了稅制就讓他們不吃這雜畝地,可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笑完了,她又嘆氣道:「唉,都說這太平盛世,大變法好。可以前我們娘兩個守著桑畝度日,哪有如今這些糟心事!皇帝老兒今日打安南,明日打緬甸——都要我們出銀子,又何曾見了半分好處!」

吳贇聞言臉色古怪,看著站在吳氏身後的安南丫鬟笑而不語。吳氏見自家哥哥瞅著自己身後,臉上紅了紅道:「這奴兒雖然便宜,但笨嘴拙舌,家什不知被她打碎了多少!」說完,橫了一眼那小丫頭道:「改天,找人牙子把你賣了去!」嚇得那小丫頭跪地磕頭,那腦袋搖動的如同撥浪鼓一般,吳贇和張小乙都笑了。

笑過一陣,吳贇壓低了聲音對張小乙道:「我聽說——府裡有讀書人鼓動罷市,縣裏有動靜沒有?」

張小乙面色也轉嚴肅,搖搖頭道:「沒聽到他們說什麼。不過聽六房的孫科長說,咱們這新來的縣尊在緬甸時可是心狠手辣——人頭能壘個京觀。他帶了一個伴當姓霍,剛到任就開革了馬典吏,讓這姓霍的當了典吏。」

吳贇聞言驚訝道:「典吏雖不入流,也是在吏部掛號的,這伴當如何得了官身?」

張小乙道:「這姓霍的跟著他一起在緬甸幹了五年,在緬甸得官還不容易?可恨外甥當年沒那個見識,否則也去闖一身官皮,勝過平頭百姓多少,受這醃臢氣。」

吳贇聞言,不由得跑題道:「這個羨慕不來。你光看見他們吃肉,卻沒見他們挨打——這些年死在緬甸的有多少?前幾天看過報紙,說是緬甸某地殺官造反,將漢人綁在河灘邊上喂蚊子,知縣都活活的被蚊子咬死了。」

吳氏聽了,嚇得念佛。吳贇又將話題轉回來道:「不知朝廷急個什麼?五月份報紙才發的新稅法,說是徵求民意。不到四個月就在廣東試行——咱們省也算倒霉,啥事兒都能輪頭一個,當年張黑子搞一條鞭我們也是頭一批。」

張小乙笑笑道:「誰叫咱們銀子多呢。前些年都說朝廷稅賦,仰給東南——其實,咱們廣東、福建才是銀沉腳目,朝廷倒什麼都知道。」

吳贇又低聲道:「小乙說的是。我聽說皇帝為了收稅,要成立稅務局。有國稅和地稅之分,又有稅兵。這兵是俞大猷當年在兩淮一手訓練出來——報紙上說,抗稅乾犯國法——也不知是哪門子國法,但將來恐怕抄家殺頭都是有的。」

吳氏聽了,又不住口的念佛。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