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李佑的大唐》第780章 天子賜九錫
李弘是李治和武則天的長子,這個太子其實很不錯,李弘幼為儲君,深得父皇寵愛與重視。高宗曾對侍臣稱讚太子:「十分仁孝,接待大臣符合禮節,從不曾有過失。」

李弘早年向郭瑜學習《春秋左氏傳》,讀到楚世子羋商臣弒殺君王的故事時,忍不住掩書嘆息:「這種事為臣子的不忍聽聞,聖賢經典應該記載垂範後世的好事,為什麼要記載這個?」

郭瑜回答說:「孔子寫《春秋》,善惡之事都加以記載,是為了褒揚善行以勸諫大眾,貶斥惡行以告誡後世。書寫羋商臣的惡行正是令其罪惡遺臭萬年。」太子又說:「這種事情,不僅講不出口,聽聞也不忍心,請讓我改學別的書。」郭瑜聞言稱讚太子仁德,隨即改授《禮記》。

李弘做太子期間以仁德著稱。當時朝廷大量徵兵,那些逃亡或者期限內沒有報到的士兵會被處死,家人也要充官。李弘為此上書進諫:「臣聽說軍隊徵兵,但凡沒有及時報到的全家都會被牽連,有的甚至沒被斷罪就被囚禁,人數眾多。

但當中有因為疾病才逾期不到,或者途遇山賊、渡河遭難、畏懼逃亡、身負重傷等多種情形,軍法卻要連坐他們的親屬。(臣認為)軍法該兼顧實情,如果不是戰死就被定罪或者備註逃亡,並牽連他們的家屬,實在(有冤)值得同情。臣希望可以修訂法律,以後家中有士兵逃亡,也不用受連坐之罪。」高宗批準了請求。

他是一名很仁孝的太子,但是最後死的有些慘,很可能是武則天的鴆殺...《新唐書》和《唐會要》記載了李弘可能被武則天鴆殺的傳言。

後世持此觀點者有如下理由:一,李弘深得父皇高宗寵愛,立為太子後仁孝謙謹,禮接士大夫,中外屬心。後期高宗慮及身體不支,有提前禪位給太子之意。

但當時的武則天政治得意,李弘因此成為了其掌權的障礙。

二,李弘與武則天之間存在矛盾,主要反映在兩件事上:第一件事發生在鹹亨二年(671年),李弘留在長安監國,發現宮中幽禁著兩位異母姐姐義陽公主和宣城公主,倆人因母蕭淑妃獲罪,年齡很大了仍不能出嫁。

李弘懷著悲憫之心奏請父皇恩準她們出嫁,卻違背了武後旨意,由此失愛於母后。第二件事是太子選妃未能如願。武則天最初選擇的太子妃是司衛少卿楊思儉的女兒。

但定下婚期後楊氏竟被武則天的外甥賀蘭敏之姦汙,婚事被破壞。客觀上可能造成李弘同母后娘家人的宿怨和疏離。

李佑是過來人,所以李佑知道李弘,他也看好李弘,當李治提出了想要讓李弘做太子之後,李佑才會答應,不過,李佑同意之後也說了,李弘聰穎可以來敦化坊學習,李佑將親自為李弘的老師。

李治一聽自己的五哥將要親自教導李弘,那就更加的高興了,第一時間下旨,加封李佑為太子太師,賜九錫...!

這個聖旨一下,朝堂之中也是炸開了鍋。

太子太師顧名思義就是太子的老師,這是榮譽之銜,基本上太子太師隻授給宰相相官未至僕射者與致仕的樞密使,這個太子太師的官銜還是一般。

倒是後面的九錫,那是大有來頭。

很多人會疑問,九錫是什麼東西,「九錫」就是「九賜」,是天子賜給臣子的九種禮器,是最高的禮遇。據古書《禮記》所載,這九件東西分別是:車馬、衣服、秬鬯(jùchàng)、朱戶、納陛、弓矢、斧鉞、虎賁、樂縣,它們各有不同的含義。

1.車馬:指天子所乘的馬車,用六匹馬牽引,豪華又威嚴。天子賜車馬,表彰德行高尚的人。

2.衣服:指袞冕之服和赤舄(xì)。袞冕是古代皇帝及大臣參加重大活動時穿的禮服和禮冠,赤舄是天子和諸侯穿的鞋子。天子賜衣服,表彰能安定人民的人。

3.秬鬯:古代一種香酒,用於祭祀和賞賜諸侯。天子賜秬鬯,表彰有孝道的人。

4.朱戶:指紅漆的大門。古代富貴之家也通常將大門漆紅,但和天子賞賜的朱戶有些區別。天子賜朱戶,表彰擁有民眾多的人。

5.納陛:特製的台階。有兩種不具體的說法,一是能隱藏登階人身體的台階,二是階級平緩的台階。天子賜納陛,表彰能進善言或賢才的人。

6.弓矢:指特製的紅、黑色的專用弓箭。天子賜弓矢,表彰能征討不義的人。

7.斧鉞。上古兩種相似的兵器,代表刑罰、殺戮,是軍權和國家統治權的象徵。天子賜斧鉞,表彰能誅殺罪者的人。

8.虎賁:古代稱皇宮禁衛軍的將領為虎賁,也稱勇士為虎賁。天子賜虎賁,表彰能除退奸惡的人。

9.樂縣:樂懸,指制定和校正音律的工具。天子賜樂縣,表彰使人民安和快樂的人。

九錫之物有著象徵意義,是天子用來表彰品德高尚,能力不凡,功勞卓著的大臣。而得到了九錫的大臣,不但擁有和天子相近的裝備,還擁有和天子相近的權力,身份相當於「副皇帝」。

西漢末年的王莽,就是第一個接受九錫的人,而王莽最終也篡漢稱帝了。王莽的九錫之物與《禮記》所載的物品略有不同,它們分別是:車馬、衣服、秬鬯、朱戶、納陛、弓矢、斧鉞、虎賁、珪瓚。不同之處是「樂縣」換成了「珪瓚」,珪瓚是古代的玉柄酒器。

曹操接受接受的九錫之物與《禮記》所載的相同,但加了珪瓚,嚴格算起來是十件,但將珪瓚算作秬鬯的副品,就是說酒杯和酒算作一件,所以仍是九錫。後世的人加九錫,也是依照曹操的例子。

有王莽和曹操的先例,在皇權衰微時,九錫就成了權臣要篡權的象徵之物。權臣不好意思直接向天子開口索要九錫,通常是趨炎附勢的下屬揣摩主子的心思,然後向天子奏請。這時天子雖然心裏明白賜九錫的後果,但又不敢不給,否者權臣可能賞天子一杯毒酒。

天子賜九錫,通常權臣最終都會笑納,但吃相不能太能看,還是要面子的,天下人都看著呢!於是權臣往往惺惺作態,辭讓幾番:「哎,老臣羞愧,德行淺薄,受不起這等待遇。」天子雖然心裏鄙視:「看你裝到幾時」,但還得勸說權臣接受,不然自己的誠意不夠,性命難保。最終,權臣還是接受了九錫。

也因為這樣,很多人都說多數得到九錫的人都會篡位稱帝...李治這個皇帝居然主動給李佑加了九錫,而讓所有臣子都荒唐的是,李佑居然還接受了,這對大唐的兄弟,可以算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