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簽到大唐:開局就造反》第114章 造紙術
對付世家大族,光靠武力,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反而還會引起一些不好的後果。

雖然強行打壓,也能對他們造成一定的嚴重後果。

可這樣帶來的弊端也會不少,畢竟這些世家大族不僅掌握著許多的書本和文人,還有各種各樣的勢力。

所以想要對付這些他們,得從根源入手。

僅靠武力強行鎮壓,也只是解決表面問題,不能夠解決本質上的問題。

否則的話,歷朝歷代的皇帝,又怎麼會都沒有辦法解決這些世家的問題。

而在李恪眼裏,對付世家大族,實際上就要簡單許多。

他多少還是懂點歷史,非常明白,歷史上的世家大族是如何衰敗的。

說白了,世家大族就是底蘊深厚。

要想要瓦解他們,就將他們的底蘊變得不那麼重要就行了。

而他們的底蘊,顯然就是多年來累積的書本資源。

有了書本資源,世家便可以製造出一批文人,文人對這個世界來說,是相當重要的。

所以隋朝時期便出現了科舉這樣的制度,而唐朝之所以沿用科舉制度,也是想要通過科舉制度來製造更多的寒門學子,為朝廷所用。

這樣一來的話,朝廷就可以少用一些世家的人,而朝廷上世家的勢力,自然也就小了一些。

但是縱觀歷史上的整個唐朝,世家大族依舊一直昌盛,原因是朝廷雖然開設了科舉,可普通人都很少有讀書的。

他們自然也沒有多少人能去參與科舉。

就算有,也會被世家大族們在朝廷中做官的人,進行各種暗箱操作,繼續把這樣的一些勢力,掌握在他們的手中。

所以歷史上的唐朝,儘管拿出了很多的政策想要對付世家,可幾乎都沒有起到什麼效果。

哪怕是科舉,也並沒有體現出特別大的優勢。

說白了,還是讀書人太少,而讀書人少是因為讀書成本大。

普通人不像世家大族,有書有資源,有時間,有財力去支撐他們讀書。

大多數的普通人都需要養家餬口,別說書本,可能連一日三餐都未必溫飽。

於是乎!

要解決世家大族,必先解決書的問題,讓天下人可以讀書。

好在,作為一名穿越者,李恪比任何人都要明白書本是如何製作的,無非兩點!

造紙和印刷!

在這個時代,造紙的技術非常落後,成本也非常的高,紙這種東西,也不是普通人可以用得起的。

所以,單純以紙來看,這書本的成本就已經非常高了。

至於印刷這一塊。

在唐朝初期的時候,也僅僅只是出現了雕版印刷。

顧名思義,便是將字雕刻在木板之上,刷上一層墨來進行印刷。

這種成本也非常高。

畢竟要一頁一頁的進行製作雕版的模具。

有多少頁,要雕刻多少個雕版,而這本書不印了,這個雕版也就廢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辦法就是人工抄錄。

無疑成本也非常高。

紙張和印刷這兩大難題,導致書本的製作成本非常高,這也是為什麼書本都掌握在世家大族的手上的原因。

回到皇宮後的李恪,整理思緒後,便在一次早朝上,對眾位大臣提出了要製裁世家大族的想法。

當時便有一些官員站出來反對李恪的這個決定,而這些官員都是文臣。

前面說了,世家大族之中最不缺的就是文人,他們也掌控著許多的文人,天下不少的文人,要麼就是出自於世家大族,要麼就是師從世家大族。

在李二時期,不少文官,甚至就是世家大族的人。

雖然現在是李恪做皇帝,不過朝中還有一些人,跟世家大族有關係,這也在所難免。

李恪並沒有在乎這些人的聲音。

直到有人提到書本之事,李恪才冷笑一聲。

接著直接將工部尚書叫出來,在大殿之上,口述了一套造紙術。

他所說的造紙術,本身和現有的並沒有太大區別。

只不過,這時候的造紙材料多以麻類為主。

李恪在這個基礎上提出,一些種類的樹木和樹皮也可以用來造紙。

並且,還提出了一條生產線的理念,同時提出造紙工具的改革……

這個問題,李恪當眾細緻的說了,工部官員們紛紛震驚。

雖然造紙術已經初具規模,但李恪還能如此完善,讓大家吃驚。

工部官員們都很激動,這完善的造紙術,顯然會讓造紙事業,大大提升。

當李恪將造紙的具體完善之法,告訴眾人之後,大家以為這就完了。

然而,李恪卻繼續看著大臣們,似乎還要提出什麼!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