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顧七她隻想種田》第六百十一章 開辦私塾
「衛城北側的院子快落成了吧,你去叫人打些桌椅,那處要改成私塾,記得在北側另開一道小門,往後方便學子和先生進出。」「私...私塾?」李長順聽到這兩個字渾身一抖,彷彿從前被七爺抓去學堂補習的畫面猶在眼前。七爺已經很久沒管過城內臨時學堂的事了,後來事多,他們幾個頭目自然也很少再過去。怎麼好端端的七爺又想起辦私塾了?莫不是又要抓著他們再去上一次學堂!顧七沒留意李長順的神色,繼續道:「單獨的學堂的至少要安排三個。」「三個?!」李長順聽的眼睛蹬大了一圈。一個學堂還不夠,還要三個,這往後的日子可還怎麼過呀!「怎麼了,你是不是也覺得三個少了?要不再多加一個,北院如果不夠的話,我記得旁邊還有一塊空地,到時候將那塊空地也蓋上樓和北院打通。」三個還不夠,還要再加?李長順都快哭出來了:「七爺,其實也用不著這麼多的。」「未雨綢繆,早晚都能用上。」李長順:倒也不用考慮的這麼周全。-「最近讓人留意下招工處,若是有功名在身或者教過書的先生先留下來,要是碰到有學問,懂書畫的女子也一併留下。另外再去打探打探渝中有沒有製陶燒瓷的,善織布的,善刺繡的大師傅,不論男女都招用進來。」四海是靠做行商賣貨起家的,其中包含了物流,批發以及零售等第三產業。至於製造和加工的二級產業,四海會涉入了的也並不深,勉強算得上加工的也只有四海藥房的製藥工坊,做的僅僅是配置成品藥包這類的中端,以及其他工坊的少量熟食品加工和酒水的加工,都是及小規模的。從前四海會的規模不大,用人數目有限,想要減少成本,又能快速回籠資金,以及短時間內獲取足夠多的利潤,第三產業顯然是最佳選擇。但現在四海會的情況不同了,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產業分配也要根據市場需求,以及未來的可行性發展隨時做出合理調整。而涉及製造業就算深度紮根一個地區最好的方式。顧七前些時間抽空了解了下渝中過往幾十年間的常規製造業,發現一直以來渝中都並沒有什麼能特別叫得出名頭的行業品類。倒是聽聞渝州往西南有個小鎮燒窯製陶有些名頭,也僅是有些。製造業在渝州這個地界發展不起來,有人文原因,有地理原因,更多的還是市場拓展不足的關係。而四海的物流業恰恰可以很好的支撐起製造業的市場拓展。不過,要發展製造業,除了要了解相關行業的成產模式,還需要大量技能成熟的熟練工支持。想要短時間內培養出一批合格的熟練工,開辦職業性技術類的學堂顯然是最好的方式。這麼看,只是將北院改建,場地還是有很大的局限性。想著顧七問李長順:「衛城外還有沒有空餘的地,佔地至少要二十畝。」若是要單獨開辦技術類學校,往後人員多起來,再進出衛城多少有些不方便,且閑雜人等多了,對衛城的防禦也會造成影響。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