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時代之巔》第1713章 抄襲的好處
在京淘這邊,周不器和陳東一頓胡扯,想到哪說到哪。另一邊,孫正義的助手吉野仁終於來了,一個五十來歲的小老頭,很有精氣神。一番溝通,這人是長跑愛好者,每天都要跑5公裡,身體很結實。這讓周不器下定決心以後得好好鍛煉,多上跑步機。聽孫正義說,這個吉野仁挺有水平,他不是技術人員,面向的是手機市場。當初軟銀冒天下之大不韙地把iphone引進日本市場,背後就有吉野仁的市場分析。結果就是大獲成功,這一波操作,徹底掀翻了日本手機行業的舊市場,讓諸多科技巨頭陷入了一片哀嚎之中。對周不器來說,這當然是好事。日本的手機行業水平很高,不管是技術專利還是設計專利,都有著非常充足的儲備。未來的一些年裏,日本的科技巨頭,比如日立、松下、夏普這些公司,都在不停地拆分業務對外出售,很大原因就是經營出了很嚴重的問題。之所以能賣上高價,主要是有著很強大的技術儲備、專利組合。就像國內有一個做空調的廠商叫奧克斯,總是被格力起訴抄襲,多次被判知識產權侵權而賠償。後來奧克斯忍無可忍,想辦法高價從東芝買來了他們淘汰的20年前的壓縮機專利,反手就跟格力打起了官司,說他們侵犯了自家的知識產權,經法院判決要賠償1.67億。雖然日本手機行業不太行了,但專利沉澱還在。這就是年輕的愛斯達最缺的東西。提到了本國的手機行業,吉野仁給出了自己的判斷,他說有兩個重要因素,讓日本的手機廠商在智能手機道路上踟躕不前。周不器跟他不熟,知道他可能不會說得太深,「哪兩個因素?」吉野仁道:「最重要的一點,智能手機的抄襲性質太嚴重了,不管是iphone,還是還是愛斯達、htc、三星、lg,都是高度相似。」周不器想罵他。靠!都被打得丟盔棄甲了,還在這裝大尾巴狼呢!果然,下一刻吉野仁就進一步地給日本的手機產業貼金,「日本的手機廠商喜歡鑽研獨家技術,許多特色的設計、功能、體驗都是廠商獨有的,不願意假手於人。可是智能機時代,似乎缺少了這種個性,所有的手機都變得一樣了。」周不器很尖銳地指出,「這是因為智能手機的系統底層互通,款式設計面向全球。」「對,是這樣。」吉野仁點了點頭,然後又賣弄起來。說是過去這十年,日本就已經靠著3g網絡,在功能機上實現了移動互聯網,領先全球。不同的是,現在的叫法是移動互聯網,以前的叫法是無線互聯網。可是,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運營商通信標準。日本這邊是i-mode模式,只有本國使用。美國、歐洲、韓國、澳洲也都有著不同的通信體系,沒有統一。現在不一樣了,更強大的手機操作系統出現了。搭配著安卓、ios、塞班等手機操作系統的智能手機,有了底層互通的基礎,就可以把全世界聯繫在一起了。就相當於跨過運營商的限制,實現用戶之間互聯網的對接了。互通,就意味著產品的通用性。智能手機越來越像,像到了每一家手機廠商的手機都像是抄襲出來的,彼此之間你抄我、我抄你。這其實是教育市場最小的成本方式。教育市場需要成本,別人都教育好了,自己去模仿,就可以不用教育市場就很容易地推廣了。在這方面,智能手機廠商們有著不約而同的一致性。蘋果教育一下,三星教育一下,摩托羅拉教育一下,黑莓、lg、小米、諾基亞都通過自身的影響力教育一下……為什麼智能手機普及得這麼快?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全世界的智能手機廠商都「秘密合作」起來了,一起朝著同樣的方向去教育市場。速度快,覆蓋面廣,影響力大。要求就是智能手機在設計的時候,要大同小異,不能太創新,這樣才能更好地面向一個已經教育成熟的市場。如果做出來的手機太個性化了,就要面向一個未被教育的市場,就必然小眾。周不器本身就是忽悠大師,他才不會被吉野仁忽悠住。創新是好事,可抄襲的好處也不可忽視。這沒什麼可害臊的。周不器早就跟周紹寧說過,做手機的時候,如果某些方面拿捏不定,不好做選擇,那就看看iphone。iphone怎麼選,就怎麼做。不是因為iphone做得好才去抄,就算iphone做得很垃圾也要抄。因為iphone靠著自身的品牌和影響力已經把新功能、新設計的市場教育做起來了,跟風去做,更容易獲得市場的理解。跟iphone選得不一樣,即便是更好的方案,可一旦這是一塊未被教育的市場,就一定是小眾,就會銷量受阻。後期的時候,蘋果也發現了,自己辛辛苦苦教育起來的市場,都被同行們沾光了,他也不搞了。讓安卓系的手機去搞,讓他們去培養市場。市場成熟了,他們再去模仿、跟進。發現周大老闆似乎對這個行業很了解,吉野仁多少有些尷尬,給出的第二點理由很勉強:「3g功能機時代,日本國內廠商開發手機時對運營商言聽計從,從硬件規格、設計開發到軟件服務皆是如此。運營商還一手掌控著手機的銷售渠道,賣什麼手機,怎麼賣,都得看運營商的臉色。可是到了智能手機時代,手機廠商面向的不是運營商了,而是操作系統,就會有轉型的陣痛。」相比之下,陳東作為手機的普通用戶,提出的角度才更準確,他說道:「我覺得還是用戶習慣。體驗方面,觸屏手機不能像鍵盤手機那樣方便地輸入、複製粘貼,對於重視效率的用戶來說,似乎不如鍵盤方便。日本的手機廠商,好像還在做這種方向性的選擇。」周不器一揮手,「智能手機才是未來!」吉野仁很認可,「對,iphone和aster在日本銷售的這兩年,就足以說明問題。08-09年,iphone的市場份額是4.9%,aster的市場份額是2.2%;過去這一年,iphone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了8.6%,aster的份額也超過了6%。而且,過去這一年,三星和lg也進入日本市場了,市場份額都達到了3%。」這倒是實話。前世,iphone用了4年時間,征服了日本手機市場。09年,市場份額4.9%,排名第七;10年,市場份額8.6%,排名第六;11年,市場份額17%,排名第二;12年,市場份額25.5%,排名第一!從那以後,iphone的銷量越來越多,市場份額越來越高,逐漸霸佔了半壁江山。周不器道:「這是大趨勢,造成的衝擊不小吧?」「嗯,很大。」吉野仁嘆了口氣,「很多公司都在轉型,去年11月份,索尼發佈了日本首款安卓手機。不過,大部分還是以傳統的功能機為主,nec,富士通和京瓷。」「就這樣?」周不器不太滿意。吉野仁試探著問:「周先生,你具體指的是哪方面?」周不器問道:「有沒有那些手機廠商……或者說,有沒有哪家大公司的手機業務實在做不下去了?」「這個……」吉野仁就有些為難。周不器還以為他不知道呢,笑著說:「沒關係,伱可以回去查一下。」吉野仁道:「我知道一些市場行情,東芝的手機業務活下去了,要面臨著出售。」「真的?」周不器眼睛一亮。太好了!東芝的手機水平怎麼樣不太清楚,可是沾上「東芝」這個品牌,就一定不會太差。至少在技術儲備和專利積累上,要領先愛斯達這家年輕的公司。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可不能像國內那樣打知識產權的擦邊球,尤其是在美國,以及英德法這種第一流的發達國家市場,在這方面一定要特別地小心。吉野仁猜到了周大老闆的意思,他可能是想收購一家日本的知名科技巨頭的手機業務,來完善愛斯達的產業鏈、渠道、設計、技術和專利保障。可是,這並不容易。吉野仁道:「當年,nec、日立、卡西歐的手機業務都不太好,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有人出面牽頭,把這三家的手機業務合併,變成了今天的nec,這是目前日本國內銷量最高的手機品牌。」「誰牽頭?通訊部?」「不,是股權方。」「哦!」周不器猛然醒悟。財閥啊!nec、日立是兩家獨立的公司,可是對更上層的財團來說,卻有著利益一致性。日立的手機業務做得不好,想要出售……如果賣給了外部財團,那不是資敵嗎?把日立的手機業務併入到nec裡,這屬於財團內部的交易,是內部的強強聯合。這跟周不器搞的那個臨時性的統籌委員會很像,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生態結構的優勢。吉野仁道:「富士通手機和東芝手機有一定的競爭性,可是再往上看,雙方其實是一個體系。東芝手機做不下去了,可能很難出售給富士通的直接競爭對手。接下來,富士通很可能會收購東芝的手機事業部。很難阻止。」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