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時代之巔》第1349章 超級計算機
周不器叫上了賀陽、孟厚坤、楊振坤、周峰等幾人,一起去聯想,去調研他們的超級計算機項目。

一路上,由專家楊振坤重點介紹了超算hpc的概念。

當年,他就是聯想研究院的首席科學家,是聯想hpc團隊的核心骨幹,因為技術方向上的分歧,這才離開聯想加入紫微星,加深分散式的研究,為接下來雲計算打下了基礎。

從某些方面來說,超算和雲計算是左右手的關係。

都是利用並行的關係,把一些價格低、性能不怎麼高的硬件通過技術手段連接在一起,達到超級計算的效果。

不同點是hpc更專註於計算,雲計算除了計算之外,還包括了基礎設施、軟件、平台等一系列配套的生態。

可這不代表雲計算的技術水平就比hpc的超算高。

雲計算的生態性比超算好,超算的計算力比雲計算強。

在遇到超大計算量的時候,雲計算平台為了節約成本,也要跟超級計算機提供商合作,在雲計算平台上部署hpc超算。

比如一個動畫公司,接了一個單,要在3個月之內以很大的計算能力來完成動畫的製作。可在3個月之後,他們就不需要這些能力了。

購買設備來維護的話,成本很高,怎麼辦?

答案是雲計算。

對雲計算平台來說,這種計算量也超級大,要部署過多的算力,7*24小時都要開機運行,維護成本也過高。雲計算平台為了節約成本,就可以找hpc來幫忙,來減少開銷。

尤其可見,hpc是一個冷門又高大上的技術方向,市場化的應有範圍極小,只有極少的產業可以應用,比如氣象預測、石油勘探、晶片繪測、航天國防、基因測序、圖像處理、生物製藥等等。別說普通人了,99%的企業一輩子都沒聽說過hpc是什麼東西。

楊振坤道:「國內有十幾個超算平台,像氣象局和大慶油田部署的那兩個,項目是真的好。」

「國產呢?」

「差距很大。」

「我聽說魔都已經有超算中心了。」

「根本沒人用。」

楊振坤就是從這個領域裏出來的,所以他很了解。

周不器問:「怎麼呢?」

楊振坤道:「氣象局和大慶油田部署的兩個hpc,是ibm生產的,應用化程度很高。魔都的超算中心是曙光和一些院校合作的,計算量是挺高,可沒法用啊,兼容性不行。魔都的超算中心,國家的想法是挺好的,提供給晶片、基因、製藥等領域,可連操作系統、軟件都部署不好。」

周峰點了點頭,「技術一定要向市場妥協,技術再高,市場不接受也不行。硬件、操作系統和軟件,一定要高度協同。」

楊振坤搖搖頭,很是嘆息,「本來技術就不行,考慮到市場,就更不行了。」

周不器問:「我聽說國內不是研製的什麼『天河一號』,世界前五?這不挺厲害嗎?」

「那是國家隊搞的,據說投資上百億……」楊振坤有幾分無奈,「其實這東西的原理不複雜,晶片越多,計算量就越大。不考慮市場不關註銷售,不考慮經費不在乎性價比,就堆晶片唄,『天河一號』hpc的體積比這一棟樓都大。市場化的前景為零,兼容性的可能性為零,所有市面上的工業軟件都跑不了。」

周不器皺起眉頭,「那是什麼意思?為了技術而技術?」

楊振坤道:「面向航天國防吧,安全性更高。不過想要真正地應用起來,沒有十年八年的連續投入不太可能,總體的技術太不成熟。」

周不器點了點頭。

如果是軍工,那就沒有道理可講了,不能用市場的邏輯來判斷。

楊振坤接著說:「過去這幾年,聯想主營的pc業務技術含量較差,研發投入不高,大部分的研發經費都投在超級計算機上了,走的是市場化路線。如果聯想的產品都不合適,國內就沒有合適的了,就找惠普吧。」

如果是十年後,那肯定是找聯想。他們從2002年開始發展hpc,十幾年的研究下來,已經登頂世界第一。

可現在還差得遠,研究時間太短了。

現在的世界500大超級計算機的榜單中,有212台是惠普,188台來自ibm,聯想只有6台,差距很大。

好在就是跟公安系統合作的這一批hpc,性能要求沒那麼高,也就是數據查詢、dna和指紋對比、圖像處理而已,採購一批低價低性能的就足夠了。

但是捐贈給港中大多媒體實驗室的hpc,專門應用於科研實驗,這就不能太差了。

……

去了聯想,楊元清來迎接,親自陪同。

最近,楊總的日子可謂悲喜交加。

喜的是聯想進入《財富》評選的世界500強大名單了,排名499位,是國內唯一上榜的民企。前幾年呼聲很高說是最有可能成為國內第一家非壟斷性市場經營的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方正和海爾都沒能上榜。這波算是比較耀眼。

悲的是經濟危機下過去的這個財年,他帶領的聯想出現了上市之後第一次比較大的虧損,緊急之下柳老總又復出了,把企業戰略重新做了規劃和調整。他又只能打下手了。

不過在客人面前,楊總還是流露出了如沐春風的笑容。

「咦?柳老總不在?」

「他在控股那邊。」

「哦。」

周不器點了點頭,這事最近鬧得沸沸揚揚。柳老總這波要藉助經濟危機的大勢,把聯想控股的控制權掌握在自己手裏,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國資超過50%,決策權人事權財權都由國家說的算,養了一批裙帶,組織結構過於浮腫。

這種事太冒險了,一般人都不敢參與。別說參與了,連碰都不敢碰。王實甚至早早就凈身出戶了。不過泛海盧老總不怕,他是拍手會的常委,底氣很足。

周不器不參與這些事,主要關注hpc。

要是順利的話,這波訂單可能會有5億左右。以後每年設備的更新、維護、升級,還會有1億左右。

這筆錢對連續多年投入卻遲遲沒有產出的聯想hpc業務來說,真是一支強心劑,也能支持他們在這個方向上發展下去。

hpc這個市場短期內沒有效果,未來一些年裏最熱的領域是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可再過些年,伴隨5g、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加速創新突破,算力就會成為數字經濟時代下新的生產力,hpc的大舞台也就到來了,大概要15-20年之後。

且熬著吧!

堅持就是勝利。

好在聯想在這個領域也足夠重視,楊元清請來了一個藍眼睛的大鼻子老外,說他是從美國專程過來的,他叫布拉德·史密斯,是聯想美國研究院的首席科學家。

然後,就嘀裡咕嚕說了一大通。

說是在hpc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幾種不同的代表技術,比如向量計算機、多處理器共享內存的hpc,以及用多個節點構建的集群系統。

從目前來看,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向量計算機和純內存共享的hpc系統,逐步都被淘汰了,現在集群架構是主流,而且具有絕對的統治地位,基本上90%的hpc都是這個架構……

別的周不器也聽不懂。

但集群架構他很懂。

這就是雲計算的技術方向嘛,也是把無數個伺服器連接在一起,通過集群化的方式來工作。

楊元清笑著說:「當年我們在技術方向的選擇上,其實有兩條路。一條是雲計算,一條是計算機超算。經過我們的再三考慮,覺得還是發展hpc。如果聯想做了雲計算,可能就沒有紫微雲了。」

周不器哈哈大笑了幾聲,沒有拆穿他。

就算他說的是實話,以聯想的實力也不可能做雲計算。

別說聯想了,ibm、惠普、戴爾做的都是超算。而雲計算的發展,依靠的是亞馬遜、谷歌、微軟這些互聯網企業。

超算做的是硬件,是從pc到hpc的延伸,核心是計算機。

雲計算做的是生態,是佈局在雲伺服器上的平台、系統和應用軟件,核心是互聯網。

隨即,美國來的專家布拉德就說了很重要的一點——軟硬件結合。

「hpc產品有很多參數,在同樣的成本限制條件下,參數選擇並進行軟、硬件的配置,存在著優化的空間。通常在客戶的程序和應用不變的情況下,優化過的系統可能會給客戶帶來10%~20%的性能提升或使用管理上的方便。」

「靠!」

周不器心中暗罵,心說美國人果然猴精,這銷售手段挺厲害。

這下只能買聯想了。

這種事,還真不能大意。

紫微星搞出來的這個圖像處理系統是世界級的,是結合了沈向陽的人工智能視覺團隊以及港中大多媒體實驗室的研究成果,可以通過任何一張可確定性的模糊圖片來確定這個人的身份,會極大地為警方辦案提供助力。

港中大的計算機繫世界排名27,沈向陽更是在計算機視覺領域代表著最高的水準,他們研究出來的最新成果,美國人就算有,也不見得會好多少。

軟硬件優化,就是軟件方和硬件方合作,一起根據軟件要求和硬件性能進行調整。如果採購的是ibm、惠普、戴爾、索尼等外國品牌,就要跟他們合作展開軟件分析……這不就暴露了嗎?

就像國家隊要不惜巨資、承受著巨大的浪費也要開發「天河一號」一樣,有些事還真不能假外國人之手。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