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從1994開始》第120章 ,大行動啟動(求訂閱,求收藏)
高訂27,均訂15,這個成績真是讓人不甘心

……

「那這樣,我這裏有個想法,你們商議下,看看可行。」

林義沒有等到建議,於是說:「我們增加兩個型號,作為一個新的系列,以精益求精為主。

你們商量下,可行就把精確的定位、以及成本細化告訴我。」

說著,林義起身,對蔣華點點頭,兩人一前一後出了會議室。留下一片沸騰的商議聲在裏頭。

「越來越像個樣子了。」來到蔣華辦公室,進去後的第一句話就誇她。

站在一旁的蔣華不作聲,但臉上的表情告訴林義,被誇很欣喜、很受用。

「這兩個新的型號代表我們的野望和地位,要抓緊。

同時老型號是我們的市場根基、立足之本,決不能懈怠。6月10之前,我必須要看到台合格品。能完成嗎?」

說這話的時候,林義也沒底,但這又關係著迫在眉睫的「大行動」。

蔣華沒急著說話,也沒詫異林義突然比原計劃又增加的2000台數量。而是站在辦公桌邊,拿著計算器開始統籌、估算。

經過前面三個階段的極速擴招,公司現有260多人。其中技術型人才110多人,行政管理人員16人,剩下的都是基層人員、熟練工。

同時擁有兩條核心元件生產線,五條組裝線。如果三班倒,加上休息日的話…

蔣華撥弄了三分多鐘的計算器,最後站直身子說:「沒問題,我再招人組建兩條臨時組裝線就可以解決。」

聽到這話,林義點點頭,只要不是技術工,找人還是容易的。而且也只有找人這條路可以解決。

「不過有一個問題,林總,」說著,蔣華猶豫了下,「臨時工進來,就超過我們的規劃與飽和度了,事後是否遣散?」

「不用。」

靠著桌邊的林義直擺手,「既然我們已經決定下半年搬去特區,那時候肯定有一部分人不願意去的。而現在有這些浮動人員反而滿足了我們的需求。」

「另外,我們公司一直處於迅速擴張中,今天容量夠了,不代表明天夠。這樣,你平時多留點心,搬遷的時候盡量要那些老實、有擔當的、有歸屬感的。」

「這確實是個不錯的主意,對於普通員工,我一直在琢磨著設計一個考評制度,進行篩選,將來必要時候可以優勝劣汰。」蔣華也覺得這個主意甚好,同時也有自己的思考。

「這個可以有,你弄好後,先給我看看。」考評制度林義並不陌生,不過這年頭的人還算忠厚。

只要給他一碗飯,尤其是比外面香的飯,加上給予該有的尊重。人家一般還是蠻有向心力的。

~~

隨著vcd日勝一日的聲勢,在邵市這個傳統的「落魄」地方。

突然出現了一家高科技企業,而且還是民族「馳名商標」,邵市的人、甚至瀟湘的人都比較認可。

這個結果自然帶來了一波紅利,買的人絡繹不絕,生意一路上揚。

但是也帶來了煩惱,尤其是何海明以香江投資人身份出現的時候,引起的轟動很大。

市裏一把手親自接見,二把手親自作陪,熱情的不得了。

不過何海明是個有經驗的,一見到這些人的態度,就琢磨過味來了。

幾人秘密湊到一起商量了一翻,不能太過熱情,忽悠著儘快把尾巴掃乾淨,趕緊溜。

同時在這段期間,何海明知道林義對超市有了貸款的心思。

於是特意找到他,告訴他說:雖然企業貸款發展是必然之路,但建議這半年不要這麼做,就算有這個打算也要等步步高電子去了特區之後。

林義也是通透之人,瞬間明了,這是免得到時候搬遷時,被人使絆子。

「行,為了謹慎起見,我就緩緩。」林義之所以要貸款,除了進一步擴大超市規模外,也是為合理避稅提供一個外在理由和形象。

當然,負債率絕對不能超過35%,這是底線。

六月份,對於高三學生來說,尤其是對於林義的意義堪稱重大。

這是最艱苦的一個月,同時只要努力,也是收貨最大的一個月。

先不說林家大伯放養他幾個月後,突然又嚴厲起來了,就連林凱這半吊子都找他談了一次心。

不過,有自知之明的林義,這次真的有些拚命了,無論如何,這個月哪怕加班加點、搞通宵也得使勁。

不然公司高層都搬去特區了,要是自己分數沒夠跟不過去,那也真是夠尷尬的。

6號進行了一次月考,也是高中階段最後一次模擬考。學校為了把難度與高考盡量接近,花了很多的心思。

就是畢業班的老師,在這次的考試裡,都藏了很多秘密在裏面。比如時事熱點,押題等。

所以這次的考試,全校師生都是嚴陣以待,格外看重。

8號出成績的時候,林凱看著他拍了拍肩膀,「原地踏步啊。」

這一聲「啊」的感嘆裡,是有著無限惋惜的,雖然一中的本科升學率非常高。但是50名以後的,能不能順利考上重本,真的要靠發揮。

大長腿又一次穩定在了前五十,可喜可賀。至於其他人都是老樣子,沒大的變化。

10號晚上,邵市火車站有一輛50節車廂的專列停在站台。

此時站枱燈火通天,把原本漆黑的夜色照得宛如白晝。光線裡來來往往的都是搬貨工人、裝卸叉車…

籌劃了這麼久,林義這次打算搞一次「大動作」。而且這個動作後世還被當做經典案例寫進哈佛商學院教材裡的。

只不過這一世被林義搶了先,至於會不會如同前面軌跡一般,重現這次經典推銷的輝煌。他一時也不敢肯定,畢竟一切都要靠市場說話不是。

但是林義也決不是生搬照套,做出這個決定前,也是把各方面的因素比對了一翻,覺得可行才用。

講真,林義前生不論是看書總結,還是聽很多老企業家回憶:在九十年代,只要廣告做的好,產品一時根本不會存在滯銷的可能。

至於後頭有沒有持續力,那就得看質量和口碑了。

所以林義這次要用一個專列的大動作給全國人民來一次視覺和心靈的雙重震撼。

這台專列裝有台步步高vcd,8萬張光碟。另外裏頭還有個vcd空包裝,就是撐門面用的。

為了不泄密空盒子,林義用的搬運工人都是自己公司的,火車站的人一個不敢用。

他準備來一次「花樣」,先是全部南下運到羊城。

然後神秘嘉賓井岡山作為品牌代言人在羊城火車站來一次閃亮登場,開個臨時的演唱會唱幾首歌,配合那邊早就安排好的媒體等。

雖然在後世明星代言已經是爛大街、習以為常的事情。但在這年頭卻還是稀奇,甚至內地還沒出現幾次。

這幾年燕舞收錄機為什也能這麼火?完全就是因為一個廣告原因:一個年輕人扛著燕舞收錄機,隨著放出來的節奏隨便蹦跳幾下,然後來一句:燕舞,燕舞,一片歌來,一片情。

這就算完成了!

說真的,林義當時在電視裏頭看到這廣告的時候,差點吐血,這不就是將來會出現的「葬愛家族」的弱化版麽?

至少葬愛家族人家還撒石灰,還在地上來個大掃腿,搏個彩頭。

而這個廣告裏面,這個年輕人完全是路人甲的形象和氣質,跳的舞也就是隨便蹦幾下,根本不像一回事。

用林義的專業水準來評判,就一個詞來形容:拙劣。

但是架不住這年頭的動態廣告稀缺,火了啊,而且還是火的一塌糊塗的那種。

很多人在二十年後回憶九十年代的十大品牌時,燕舞收錄機必是其中之一,可以想像其深遠的影響力。

要說九十年代的廣告,其中去年以3000萬元標王身份名揚天下的孔府宴酒:「喝孔府宴酒,做天下文章」

可以說一時風光無兩。

同時林義身邊耳熟能詳的廣告:「中原之行哪裏去,鄭州亞細亞」。

以及亞細亞配套的流傳廣告詞:「長大了,我也要去亞細亞」。

再比如說這年頭很多人拍照時會習慣性地喊一句:「123,田七」。

後來雖然田七牙膏沒落了,這句「123,田七」的廣告也沒了,但其影響力卻依然巨大。

比如演變而來的:「123,茄子」…

是不是很熟悉?或者你也曾是其中一員?新世紀幾十年後的很多人拍照時還在用這句話,可見其魔力。

雖然後世很多經濟專家總結這些九十年代的標王以及瘋狂打廣告的商家時,清一色的持批判態度。

認為它們用全部利潤,甚至欠債賭博式地打廣告,是這些公司沒落的根本原因。

也對。

從1995年開始,央視的「標王」大多以悲劇收場:孔府宴酒、秦池酒、愛多vcd、熊貓手機,後來都變成了一種蒼涼的回憶。

正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吃慣了廣告帶來的瘋狂紅利,這些企業家都忘了初心,忘記了產品質量才是企業的根本所在。

人徹底飄了,然後這些企業也跟著飄了,最後都涼了。

引用《儒林外史》的一段話:有人辭官歸故裡,有人星夜趕客場。

我們所唏噓的,也許正是這個商品時代最具傳奇性的故事。只是感嘆他們本末倒置了。

所以見證了這一路的屍骨,有著經驗教訓的林義,當然不會孜孜不倦地追求所謂的「央視標王」。

雖然步步高vcd不參與這種「蒼涼的回憶」,不去爭「標王」,也爭不起。

但是步步高vcd也是要「面子」,更是要「裏子」的。真實的銷售額和利潤才是目標。

前生作為一個在傳媒廣告界裏有著幾分薄面的林義,自然只會選擇有效投放。

在林義的觀點裏:誠然,標王的確有一種使企業知名度、影響力、乃至美譽度迅速膨脹的力量。

但是標王也是一種巨大的擠壓和挑戰,更會成為行業的靶子。不過經驗豐富的林義有法子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隱形「標王」。

林義下手的目標並不是單位成本最高的「新聞聯播」後的5秒標版,而是選擇了「天氣預報」後的15秒標版。

林義喜歡這個位置,性價比高,無論是成本還是充裕的時間,它更適合步步高vcd的品牌詮釋,傳播效果更好。並且使步步高避免了與其他廣告主的「血拚」。

同時,它的定義也契合林義的低調和實用的原則,做隱形「標王」,讓步步高在默默前行的腳步裡,「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地征服觀眾。

這也是林義多次電話囑咐唐慕話花費一些代價拿下「天氣預報」後15秒標版的緣由所在。

他還有個打算,只要這次效果如預期的那樣好。就決定連拿5到8年。

拋去這些不談,井岡山在這年頭也是家喻戶曉的大明星了。再加之其從來還沒有代言過產品,在林義看來具備很高的商業價值。

……

求訂閱,求收藏

從1994開始/book/73989/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