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隋唐:開局殺隋文帝祭天》第五百三十八章 臣欲兵伐吐谷渾


待到所有朝臣稟奏完畢之後,李牧這才戰了出來,朝著楊廣一拱手道:「陛下,臣已經找到了門閥餘孽的下落。」

當初運河一戰,楊廣雖是取得了勝利。但是,卻也無力追擊門閥世家。這讓以宇文化及為首的門閥世家之人,帶著殘兵敗將跑了。

當時整個大隋猶如一團亂麻,自然也就沒有功夫去尋找宇文化及等人。

等到李牧捋清朝堂上的諸多事宜之後,這才開始派人去尋找宇文化及這些門閥餘孽的下落。

就在昨日,李牧派出去的人,總算是找到了他們的去向。

畢竟,當初門閥世家的那些人逃出大隋境內的時候,可不是一個人兩個人。

而是大隊的人馬,且帶著他們積累多年的財富。這樣大規模的隊伍遷徙,那是很難瞞過有心人的。

李牧之前是沒有功夫搭理他們,現在,大隋國內的亂象已經初步的平定了。

既然已經騰出手來了,自然得好好的收拾收拾宇文化及這群門閥餘孽。

聽到李牧已經找到了門閥餘孽的去向,楊廣心中也是十分高興。

要說誰最恨這些門閥世家,那就非得是楊廣莫屬了。

要知道,當初這些門閥世家,那可是險些要了楊廣的性命啊!

「愛卿,不知這些門閥餘孽逃亡了何處?」楊廣朝著李牧問道。

李牧緩緩開口,如實的稟報道:「陛下,以宇文化及為首的門閥餘孽,而今已經逃往了吐谷渾!」

說完這話之後,李牧當即又開口說道:「陛下,臣請旨兵伐吐谷渾,繳清門閥餘孽。」

李牧說完這話之後,朝堂之上頓時鴉雀無聲。但是,從這些大臣的臉上,卻是能夠看出,他們似乎並不贊同出兵伐吐谷渾。

門閥餘孽既然已經逃到了吐谷渾,那麼說來,短時間內應該是難以在做出什麼有損大隋利益的事情。

在滿朝大臣看來,既然這樣的話,其實沒有必要現在去征伐吐谷渾。

畢竟,現如今雖然大隋境內暫時平定,卻也還有隱患。

由於門閥世家在臨走之時,在大隋境內埋下了很多釘子。此時,整個大隋的匪患十分嚴重,尤其是河南一代,四處都是悍匪。

內憂未除,貿然出兵,若是打了勝仗還好,萬一不幸出師不利,那這對於大隋內部的安穩,可謂是十分的不利。

眾多大臣雖然覺得這件事不妥,但是一時間卻也無人敢站出來反駁李牧。

看到久久無人說話,最終還是李圓通開口了,他沉吟道:「上將軍,此時發兵是否有些不妥。」

「內憂未除,先啟外戰的話,萬一敗了,後果不堪設想啊!」

李牧自然也知道,在這種情況之下,萬一打了敗仗,將要面對的後果。

但是,李牧有這個信心,他不會敗!

而且,李牧也有自己的想法。

越是內部不穩的時候,就越得對外亮出自己的拳頭。拳頭越硬,內部自然也就越安穩。

對外轉移對內的矛盾,這一招前世美帝可是一直在用,而且可以說是屢試不爽。

「我李牧不會敗!」李牧的話擲地有聲。

滿朝文武都知道,征伐吐谷渾若是大勝而歸,一舉剿滅門閥世家,那自然是有好處的。

萬一敗了,可能就會引發出可怕的連鎖效應,甚至導致大隋四分五裂,門閥世家卷土從來。

實則這對於大隋來說,是一件很冒險的事情。

雖然能夠用最快的速度解決門閥餘孽,但是同樣風險很大。

滿朝文武大多數人,還是傾向於用緩慢,溫和的方法,來平定大隋之事。

就比如說,先穩固住內部,科舉結束之後,安安穩穩的發展兩年,然後在發兵吐谷渾。

這才是,最為穩妥的辦法。

但是,李牧今個提議發兵,這些人卻不敢反駁。

畢竟,別人說自己不會敗,那可能是個笑話,是在吹牛。

但是,李牧說他自己不會敗,那很有可能就真的不會敗。

對於李牧的決定,楊廣向來是無條件支持的,李牧這邊話音剛落,楊廣當即表態道:「好,朕許上將軍發兵。」

緊接著,便聽楊廣繼續說道:「朕許上將軍發兵,並非為了朕的一己之私慾,而是朕每每想起來護兒將軍,想起來整,來弘等人,朕便心如刀剿,整夜難免。」

「來氏一門,父子五人拚死相護於朕,還有,死在那運河之上的將士們。」

「朕每每閉目,運河上那一夜的場景都浮現在朕的眼前。」

「鮮血染紅了運河,河面之上,到處都是慘敗的浮屍。是來氏父子,是大隋的將士們,是他們用自己的性命換來了朕的性命。」

「若無來氏父子,無我大隋將士,當日,朕早就亡命與運河之上。」

「來氏父子未曾辜負與朕,大隋將士未曾辜負與朕,朕便也不能辜負與他們。」

「朕若不知門閥餘孽去向還則罷了,既然以知,讓他們多活一天,朕便無顏面對這些烈士。」

「區區吐谷渾,蠻夷小國,居然膽敢收留門閥餘孽,當滅之!」

楊廣的話鏗鏘有理,擲地有聲,聽的人熱血沸騰。

「陛下,吐谷渾國小民弱,臣以為出兵不在多,而在精。」

「臣親領十萬大軍,兵伐吐谷渾足以!」李牧拱手言道。

這時,楊廣問道:「愛卿親自領兵,兵伐吐谷渾,這朕自然在放心不過的。」

「不過,愛卿一走,這剿匪之事該有何人負責?」

而今,李牧負責剿匪之事。這些匪徒雖然戰鬥力不強,但是他十分噁心。

時不時的就鑽進山林當中,和官兵躲貓貓,想要將他們徹底的剿滅,卻也不是很容易。

李牧想了想,向楊廣舉薦道:「臣以為,當以裴仁基,張須陀二將,為正副剿匪使。」

「剿匪之時,非是一時能夠奇效的,得緩緩圖之!」

在古代,歷朝歷代都有匪患。窮如三國戰亂時期,也有泰山匪寇,黑山匪寇。富如南北兩宋,也有梁山水泊這等草寇。

在古代,這種佔山為王的事情是不可避免的。只需要,將那些魚門閥世家勾連的匪寇剿滅便可!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