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隋唐:開局殺隋文帝祭天》第361章 收徒薛仁貴。
「轟隆!」

一聲霹靂,空中大雨下得越發的大了。

「你姓薛!」李牧來到剛剛那員白袍小將的跟前輕聲問道。

在剛剛旗牌官說出此人是姓薛的時候,李牧心中對於此人的身份,已經查了個八九不離十了。

聽聞李牧問話,白袍小將趕忙下馬,朝著李牧施禮道:「末將確實姓薛!」

對於李牧的搭話,白袍小將心中可謂是受寵若驚。要知道,他不過是斥候營的一員小將,能得上將軍親口問話,這是多大的榮幸。

李牧端詳著眼前的白袍小將,年齡很小,但是身子骨卻遠超同齡人的強裝,看起來,倒向是一個半大小子了。劍眉鷹目,模樣倒是十分的不凡。

「叫什麼名字?」李牧繼續朝著白袍小將問道。

「末將單名一個禮字。」白袍小將回答道。

李牧微微點頭,果然是他,薛禮薛仁貴,這位初唐時期大名鼎鼎的猛將。

「今日多虧你帶人纏住了乙支文德,方才沒有讓他走脫。本將軍當記你一大功,小傢夥,你想要什麼賞賜?」李牧笑吟吟的問道。

薛仁貴啊,這是一個可造之材,而且最關鍵的是,他還小啊,有足夠可以塑造的空間。

「我......」

「我想學武!」薛禮看著李牧遲疑道。

剛剛李牧是看到薛禮的武藝了的,他以年少之軀,能夠和高麗的第一大將崔騰打了一個不相上下,由此可見,他的武藝可以說是相當的不錯了。

「想學武,你的武藝是跟誰學的,莫非他教的不好嗎?」李牧問道。

按理說,薛禮這般年紀有這般武藝,這必然得是有名師教導的。但是,若有名師教導,薛禮為何又說自己想學武呢?

「回稟上將軍,末將並沒有老師。末將的武藝是根據家傳的槍譜,自己習練的。」薛禮的回答道。

薛禮的回答算是為李牧答疑解惑了,頓時,李牧的心中起了愛才之心。小小的年紀,自己拿著一本槍譜琢磨,便能夠練就這一番武藝,這是天才啊!

「你的槍譜何在,可否給我一觀?」李牧問道。

剛剛薛禮的槍法李牧看到了,並不算多麼的高明,只能夠說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中等招式。

薛禮倒也不吝嗇,打懷中取出槍譜,遞給李牧。李牧拿起槍譜一看,果然這槍譜正如李牧預料的一般,很是尋常,只能算是比大眾貨色略微的好上一些。

薛禮的父親,祖父雖然也是做官的,但官職做的也並不大,他這家傳的槍譜自然也是稀疏尋常的槍法。而且,現在薛禮早就已經家道中路了,他父親已經死去多年了,前幾年母親也去世了,薛禮只剩下自己一個人,這才投了軍。

不過,從這稀疏尋常的槍譜,而且還無人教導,能夠練出這樣的一身武藝,更加能夠證明薛禮是個習武的天才啊。

李牧將槍譜遞迴去,對薛禮說道:「你這槍法很是尋常,即便是練到極致也成了不了大氣候,反而會浪費你的天賦。」

「我的戟法剛剛你也看到了,你可願意棄槍學戟?」

李牧問完這話之後,眾人都直勾勾的盯著薛禮,心想,這小子運氣也太好了吧。上將軍這是要收他為徒啊,還未曾聽說上將軍收過徒弟,這薛禮豈不是成了上將軍的大弟子。

好傢夥,這樣的境遇,何止是祖墳上冒青煙了,這簡直就是祖墳上著火了,潑水都救不滅的那種。

薛禮倒也十分聰明,李牧這邊話音剛落,只見薛禮「噗通」跪在了地上。

「師父在上,請受徒兒一拜!」

薛禮當即跪倒在地,向李牧磕頭行師禮。

「你小子倒也機靈,今年多大了?」李牧問道。

「回稟師父,徒兒今年十一歲!」薛禮回答道。

李牧看了看剛剛的那名旗牌官,這旗牌官明明說是十三歲啊,怎麼拜師之後,這還少了兩歲?

「回稟上將軍,軍冊上記載,是十三歲不假啊?」旗牌官十分篤定的回答道。

由於薛禮年齡很小,而且武藝又極好,所以,在斥候營中很是顯眼。這旗牌官看過他的檔案,記得十分清楚,這軍冊之上,分明就記載著他十三歲。

薛禮尷尬的撓了撓頭,對李牧說道:「徒兒年幼,投軍的時候怕他們不收,所以謊報了兩歲。」

「哈哈!」

「你小子,以後就留在我身邊做個親衛,我閑暇之餘,也好教你武藝。」李牧笑道。

「薛禮,你可有表字?」李牧朝著薛禮問道。

「徒兒早年父亡,前年喪母,母親去世之時,還未曾給徒兒取表字。」薛禮回答道。

古人都是先取名字,待到及冠之時,方才取表字。所以,薛禮此時尚且未曾有表字。

說完這話之後,薛禮當即又跪在地上,說道:「還請師父賜字。」

李牧看了看薛仁貴,心想,這小子倒是很是聰明。

李牧笑了笑,說道:「那這以後,你的表字便叫仁貴吧!」

「薛禮,薛仁貴!」薛禮呢喃一聲,當即跪倒在地朝著李牧又磕了兩個頭道:「多謝師父,多謝師父。」

在場的這些人看著歡喜的薛仁貴,心中可謂是十分的羨慕,這小子真是走了狗屎運了。

今日,倒也算的上是三喜臨門。奪了漢城不說,還殺了乙支文德,最後又收了薛仁貴這個高徒。

李牧一般是不收徒的,但是,今日看到薛仁貴這樣習武的苗子,覺得若是不收他為徒,簡直是浪費了他的這般天賦。

而且,根據歷史記載,薛仁貴便是用的方天畫戟,正好自己用的也是戟,這當真就是天意如此。

李牧命人清理了乙支文德等人的屍體之後,帶領三千虎衛迴轉漢城。

此時,漢城的局勢可以說是已經塵埃落定了,城牆和城門這兩處至關重要的位置,都已經落入了隋軍之手。

此時,宇文成都等諸位將領,正在帶領大隋將士逐步清理著城內的高句麗殘餘兵馬。

正所謂破船還有三寸釘,這高句麗自然也有一些死活不降的忠勇之士,正在城內負隅頑抗。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