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明之太孫無敵》第693章程朱末日
翌日,燕京新學之事已經傳遍了京師,鬧得沸沸揚揚。

燕京新學提倡「知行合一」,大力抨擊程朱理學,引得朝野震動,百官惶恐,整個帝都如同沸水一般,各種言論甚囂塵上。

新學宣揚者王紳的真實身份也被扒了個乾乾淨淨,當這些朝臣得知此王紳不是旁人,赫然正是浙東二儒之一王褘的次子,又是另外一位宋濂的親傳弟子,頓時就炸開了鍋。

王褘與宋濂這兩位碩儒的才學德行自然不必多言,否則他們也不會成為受世人敬重的一代鴻儒,浙東學派也因始終高舉儒家理念,注重民生而受到士子敬重。

這兩位大儒的得意門生,諸如翰林侍講方孝孺、蜀王朱椿甚至是先帝朱標,都是始終踐行儒家理念的純粹文人。

但也正是這二位大儒門下,總會出現王紳這麼一個離經叛道的文學逆種,不但拋棄了自幼學習的程朱,還敢堂而皇之地抨擊程朱,宣揚自己總結出的歪理邪說?

誰給他的勇氣?

或者說他背後之人到底是誰?

這背後黑手又懷揣著怎樣的目的?

一時之間,不少儒臣紛紛將目光投向了王紳的同門師兄弟兼至交好友方孝孺,準備從他口中打探一些消息。

豈料這位先帝寵臣在這個緊要關頭上,卻是稱病在家,閉門謝客,絲毫沒有一絲主動出面解釋的意思。

方孝孺這般有些反常的舉動,自然引起了不少人的疑心,但眼下他們已經沒有更多精力去關注這位先帝寵臣,因為他們還有更為重要的事情!

那便是趁燕京新學這歪理邪說尚未成就一番氣候之前,合力將其扼殺在搖籃之中,否則他們的自身利益將會受到致命性的打擊!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若是任由燕京新學繼續大肆宣揚,越來越多的北方士子選擇改換門庭,投入到這新學當中,那朝廷也會不得不改變對新學的態度,畢竟南北士子之爭已現端倪,朝廷必不可能放棄北方成千上萬的書生士子,那是動搖國本的昏庸之舉。

這些歪理邪說,就與那妖教相當,最擅長蠱惑人心,發展信徒,或者說他根本就是一個妖教!

只要群臣發力請求皇上將燕京新學定義為偽學邪說,將王紳列為「偽學魁首」,削官奉祠,那這燕京新學自然成不了什麼氣候!

鬱新、呂震、郭資等朝堂重臣紛紛動手聯絡同僚好友,攥寫彈劾奏章,準備在明日早朝之上共同抨擊這燕京偽學,以絕其後患。

正當眾儒奮筆疾書,洋洋灑灑地攥寫著錦繡華章,卻是不料當今天子的一封聖旨,一舉將他們打懵了。

「浙東碩儒王褘崇位重祿之榮,高車駟馬之飾,雖不及當時之權貴,然身沒之後,彼綿澌盡腐滅而無遺,其節行之傳,昭乎若星鬥之揭,浩乎若江河之流;姓名之著,又儼如超世而登仙。」

「昔年蘇武出使,廿年乃歸,,表裏純忠,始終全書,後有王褘使滇,不屈而死,千載之下,又一蘇武,高風義節,同貫天日,文養氣充,文氣相通。王褘之文,為巨觀之文,王褘之氣,為浩然之氣!」

「王公為國家一統,慷慨不屈,殉國雲南,文章節義,兩者俱兼,千古不朽,英名永傳,今追贈王公翰林學士、奉議大夫,賜謚號『文節』,於鄉裡刻碑以記之!」

「吾輩儒生讀聖賢書,欲以輔世翼教,楷模人倫,則文章、節義二者均不朽。而兼此者,或代不數人,或數代不得一人,蓋其難也,朕於文節公得以見之矣。」

這是一封追贈旨意,追贈之人不是旁人,正是殉國雲南的碩儒王褘!

一眾儒臣得知消息後,默默地撕掉了手中的彈劾奏章,神情惶恐地呆愣在原地。

因為,這封追贈旨意,下得太不是時候了,太令人感到絕望了!

若是當今天子早早地下了這封追贈旨意,百官非但不會陷入絕望,反倒是為新天子藉此機會弘揚儒學感到欣喜。

但偏偏在當前這個節骨眼上,在王褘之子大肆宣揚異端邪說之時,當今天子突兀地下發了這道追贈旨意,背後的深意當真令人感到絕望。

大明這位新天子,這是在給王紳與他的燕京新學站台嗎?

能夠位列朝堂之上,沒有一個純粹的傻子,他們豈會看不出皇上這突如其來的一手,是在警告自己等人:王紳,朕看見了!

而見識深遠之人,只要稍微往深處那麼一想,便被嚇得險些肝膽俱裂,脊背發涼。

王紳,原本為成都府教學,何時去往燕京的?

王紳,本為程朱大儒之子弟,為何要拋棄程朱,做出這等離經叛道之舉?

王紳,論及經義才學,水平勉強稱得上是名士,遠遠不及大儒的水平,他又是如何敢於抨擊程朱,宣揚新學?

最為關鍵的是,為什麼王紳與他的新學,出現在燕京?!

呵,燕京,如果沒有記錯的話,當今天子昔年還是太子的時候,就在燕京鎮守了四年之久!

而正是那個時候,王紳離奇地從巴蜀消失不見,而後今日出現在燕京宣揚新學!

若將這一系列事件串聯在一起,那麼答案,就只有一個了!

王紳背後之人,赫然正是昔年的當朝太子爺,而今的大明天子!

這個答案,太過於殘酷,殘酷到令人難以接受!

一時之間,整個帝都陷入了沉寂當中,無人再敢提及新學一事,彷彿從未耳聞一般。

但有些事情,你不去想,並不代表,他就未曾發生!

三日之後,消息傳出,王紳攜帶門下弟子效仿古時士子負笈遊學,從者竟多達數千人。

這些書生穿著儒生的衣服,口稱先王之道,追隨新學領袖王紳,準備不遠萬裡前往名師耆宿門前,與之交流學術,辯駁經義!

而新學門徒的第一站,赫然是禮儀之鄉山東濟寧府,因為那裏矗立著一座「東方聖城」————曲阜!

黃帝生地、神農故都、商殷故國、周漢魯都……這些璀璨的名頭都遠遠不及最後一個,至聖先師孔聖人的出生地!

那裏,矗立著孔府,孔廟,與孔林!

那裏,是天下文人心中的聖地!

消息一出,天下嘩然!

而此刻王紳正堅定地帶著他的門徒,一路負笈遊學,直奔曲阜而去!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