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明之太孫無敵》第672章寧王殿下
論祖製?

那我們就論祖製!

寧王朱十三索性抱起了臂膀,頤指氣使地看著文武百官。

太祖高皇帝對子孫的厚待,制定的俸祿標準之豐厚,遠超歷朝歷代。

洪武九年,太祖高皇帝便制定親王祿米歲支五萬石,鈔二萬五千貫,即便後來因為朱雄英的關係有所削減,但也足以保證每家王府過著錦衣玉食的優渥生活。

除此之外,為了讓宗室們充分享受幸福,太祖高皇帝還規定皇族不必從事任何職業,並且每一個皇族後代,所有消費需要都由國家承擔,這種無微不至的「愛護」,縱觀歷朝歷代都是獨一無二,以至於不少朝臣不禁感慨:「我朝親親之恩,可謂無所不用,其厚遠過前代矣」。

在這種前提之下,你任亨泰敢跟我這個天下第一藩封談祖製?

呵,既然你自己主動找虐,那就別怪我朱某人不講情面了!

隨著十三郎一聲怒喝,滿朝文武先是遲疑片刻,而後盡皆齊刷刷地跪倒在地,對這位寧王殿下恭敬行禮,即便連方才受到羞辱的禮部尚書亦不例外。

正因為他是禮部尚書,所以他不得不率先垂範,即便早就被氣得滿臉漲紅,也對此根本無可奈何。

十三郎見狀冷笑了一聲,索性轉頭閉目養神,絲毫沒有讓他們平身的意思。

如此一來,午門宮外出現了相當荒唐的一幕,滿朝文武盡皆直挺挺地跪在了地上,唯有一位藩王站在原地閉目養神。

儒臣與寧王在宮門之外的爭鬥,自然瞞不過守衛宮門的禁軍衛士,他們自然不敢插手這等權貴爭鬥,第一時間選擇上呈天子定奪。

此刻朱某人正在思索著幾件大事,按照一貫作風,王鉞亦是不敢上前打擾,只能愁眉不展地立於一旁,根本不敢吭聲。

朱雄英見狀有些疑惑地出言問道:「發生了何事?現在到辰時了嗎?」

王鉞聞言立馬回答道:「回稟陛下,尚未到辰時!只是……寧王殿下與大臣們在宮門之外對上了,大臣們現在都跪在午門外,寧王殿下也沒有讓他們起身的意思!」

「哦?這個朱十三,真是秉性難移!」

朱雄英聞言有些哭笑不得,隱約猜到他們爆發爭鬥的真正原因。

呵,朱十三的兒子叫什麼名字,對於那些儒臣而言,真的重要嗎?

別說叫「豬癲風」,就是叫「羊癲瘋」,只要不觸及他們的利益,這些儒臣也絕對不會冒出頭來彈劾不斷!

寧王世子的取名之事,不過只是根導火索,這些儒臣真正想要的東西,是在天潢貴胄乃至大明皇權上面,套上一層枷鎖!

文人士大夫,試圖與帝共治天下,自然不願見到大明皇室權力不斷加強,不斷集中,直至當今天子成為口含天憲、言出法隨的九五至尊。

這種無力且憋屈,時不時還會喪命的感覺,他們在洪武朝便已經體驗過,自然不願武德朝出現這麼一位乾綱獨斷的新天子!

故而這些儒臣先前不斷彈劾寧王罔顧祖製恣意橫行,不過是在試探朱雄英這位新天子的態度罷了,若是他對十三郎進行懲處,那才會真的順了儒臣的心意,不但與十三郎及勛貴武官離心離德,還會助長儒臣的氣焰,一步錯導致步步錯!

不過十三郎這種稍顯任性的做法,卻是有些容易激發儒臣的憤懣怒火,到時候就不太好收場了。

「唔……還有多久到辰時?」

朱雄英沉吟片刻,扭頭直視著王鉞開口問道,後者掃了一眼沙漏立馬回到道:「不足片刻!」

片刻,也就是十五分鐘,眼下估摸著也就十分鐘的樣子。

「既然如此……那便開始吧!隨朕去會會這文武百官!」

朱厚龍行虎步地走了出去,一架巨大的天子車輅早已經在殿門口候命。

經過一系列的繁文縟節,朱雄英高坐在奉天殿的龍椅之上,接受文武百官、王國諸侯和外國使臣的朝拜,再次體驗了一把九五至尊的奇妙感覺。

獻禮完畢,百官依次落座,等到天子致辭完畢,之後便是宮廷大宴了。

但這天子致辭時間,卻是此次大朝儀的核心內容,陛階之下的眾人了解大明新天子執政理念的最佳途徑!

一時之間,全場寂靜無聲,整個大殿陷入了詭異的安靜當中。

朱雄英見狀心中微動,也不弔人胃口,掏出準備好的稿子進行了一段慷慨激昂的演講,而後突然看向了永昌侯藍玉,高聲喝道:「永昌侯藍玉,有膽有謀,勇敢善戰,踏破南疆五國,功績威震當世,今晉封為涼國公,拜鎮北大將軍,授陝甘總督,總督陝甘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等務,駐蘭州,抵禦草原蠻夷,保我帝國山河!」

此話一出,眾人皆驚,當事人藍玉聽聞自己姓名,早就出列跪倒在地,直到當今天子話音落地,他卻依舊未能回過神來。

涼國公!

陝甘總督!

鎮北大將軍!

這……賞賜未免……太過豐厚!

藍玉大將軍根本無法用言語形容內心的感動,唯有以頭搶地,淚流滿面地朗聲答道:「臣藍玉……叩謝陛下皇恩!」

武官見狀欣喜若狂,儒臣聞言卻是如喪考妣。

這遲來的軍功賞賜,雖在意料之中,但未免也太……離譜了!

總督陝甘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等務,這是何等大的權力?

這與李唐的節度使制度有何區別?

說句不好聽的話,這藍玉接下了這封詔命,便從一個賦閑在家的永昌侯,一躍成為了執掌兩省之地軍政大權的封疆大吏,與之節度使相比並無差別!

但更令一眾儒臣震恐的事情還在後邊,因為這位新天子,趁著今日大朝儀,一口氣敕封了三名國公、五名總督!

「穎國公傅友德,驍勇善戰,足智多謀,為我大明立下赫赫戰功,今拜鎮南大將軍,授安南總督,總督交趾、老撾、戰婆、暹羅、真臘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駐河內,抵禦外誨,護我大明山河!」

「武定侯郭英,忠誠樸實,至忠至孝,今晉封陝國公,拜鎮西大將軍,授四川總督,總督四川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等務,駐成都……」

「西平侯沐春,文武雙全,頗有乃父之風,今晉封黔國公,拜鎮滇大將軍,總督雲貴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等務,駐昆明……」

「魏國公徐輝祖,武略超群,忠心耿耿,今拜鎮東大將軍,授遼高總督,總督遼東、高麗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等務,駐開城……」

「總督身負重任,望爾等上報皇恩,下撫軍民,衛我大明河山!」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