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朕》一百一十【白衣秀士】
朕卷一困淺灘114【得道者勝】一門三進士,隔河兩宰相,五裡三狀元,百步兩尚書,十裡九布政,九子十知州。

以上幾句,說的正是吉水縣,進士人數全國排第一。

谷村李氏,一個村一個姓而已。若算上追贈的,隻這幾十年裏,就有十一個尚書。

當然,目前的尚書數量,還保持在八個。必須等到朝廷無人可用,崇禎不得不起複李邦華,他的父親、祖父、曾祖才會被加封或追贈尚書。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這話用在李邦華身上,再合適不過。他是真的家道中落,祖母過世的時候,薄皮棺材都沒有,只能用禾桿裹著偷偷葬了。

眼見侄子被滾石嚇回來,李邦華立即思索如何破敵。

為報皇恩,為國除賊,便是老弱婦孺也得殺了!

李邦華不敢強攻,他帶兵堵著下山道路,派遣士卒探查其他上山路徑。

敵我雙方,開始對峙。

一個不敢退,一個不敢攻,就那樣互相看著。

對峙一陣,有鄉勇回來稟報:「叔爺,右邊兩裡地,可以饒坡爬上去,但坡上也有反賊守著。」

奇襲沒有道路,那就只能正面強攻了。

「兒郎們,隨我殺賊!」李邦華拔劍出鞘,親自率眾衝鋒。

龐春來立即下令:「投滾石!」

腦袋大小的石頭,不斷順著山坡滾落,陸續有十幾個鄉勇被砸倒。

可惜山勢並不陡峭,石頭滾落的速度不快。

兩個倒霉蛋被撞斷脛骨,其餘只是被壓倒腳面,被撞倒的也很快爬起來。

「姊妹們,殺狗官啊!」

小紅組織婦女兒童,抄起拳頭大的土塊石塊,朝著衝鋒當中的鄉勇扔去。

這玩意兒,竟然比滾石更具殺傷力,砸到身體只是疼痛,砸到腦袋必然頭破血流。

就連李邦華本人,堂堂的前任兵部尚書,都不知被哪個村婦砸中頭,前額上冒出一個大青包。

山口狹窄,村民太多排不開。

見女人和孩子砸石頭見效,後方無法臨陣的村民,紛紛撿起石塊土塊往下面扔。

鄉勇的第一次衝鋒,竟被村民用石塊給砸退。

三千人一起砸石頭,無數小石子在空中亂飛,場面壯觀得就像槍林彈雨。

「快撿石頭,不要大的,只要小石子!」

小紅一聲令下,跟小翠一起,帶著婦女兒童撿石子,附近的石子已經被撿光了,有人乾脆是脫鞋往下面砸。

李邦華帶兵撤回坡下,整個人狼狽不堪。

他不但額頭起了大青包,在撤退時還被砸中後腦,頭髮間隱隱透出血跡。

有幾個鄉勇,甚至直接被小石子砸暈,費了一番力氣才被同伴拖回去。

「贏了,我們贏了!」

村民們大聲歡呼,鄉勇們卻愁眉苦臉。

李邦華憋了一肚子火,又有種深深的挫敗感,他從來沒有打過這樣的仗。

正常情況下,村民應該一衝即潰,可現在被擊退的卻是鄉勇。

龐春來忍不住笑道:「下面那個官兒,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這種道理你都不明白?快快降了吧,模樣助紂為虐。」

見反賊裡有讀書人,李邦華上前幾步,朗聲說道:「在下李邦華,閣下是何方神聖?」

這個名字,讓龐春來頗為詫異,他拱手說:「原來是李孟暗,當年有幸在天津一見,可嘆今朝已物是人非。」

天津見過?

李邦華仔細思索,如果在天津見過,那就是他當天津巡撫的時候。

他曾大力整頓天津新軍,一度使得天津新軍,成為北直隸地區最強的部隊。

可眼前此人,似乎沒什麼印象啊。

龐春來笑道:「李兄莫要再想,那年你是天津巡撫,而我只是個小小幕僚。你是不可能記得我的!」

「請問閣下是哪位大臣的幕僚?」李邦華好奇道。

「嘿嘿,我可不會說,說了必定拖累舊主。」龐春來笑得很開心。

就在此時,南邊突然升起狼煙。

李邦華驚疑不定,搞不清楚是啥狀況。

龐春來卻笑容古怪,那是他派出的哨兵,狼煙本該在官兵出現時就升起。

哨兵共有六人。

兩人在李家拐那邊的山上,負責探查來自東邊的敵人。

兩人在西邊的高山上,負責探查繞後的敵人。

兩人守在武興鎮客棧,即便狼煙放不出來,也可徒步跑進山裏報信。

然而,哨兵全部失效,不知出了什麼問題。

李邦華回望狼煙,心裏全是擔憂,他的糧草都在船上。

因為害怕兵力不足,李邦華不敢分兵進山,每條船僅留一個士兵看守,剩下的全是永新縣船工。

眼見攻山無望,身後又起狼煙,李邦華突然下令:「全軍撤回河邊!」

「來了還想走?」

龐春來猛然拔劍,大喝道:「今天便是死上一半人,也要把你李孟暗留下!」

「撤!」

李邦華命令撤退,親率一百鄉勇殿後。

龐春來爬出臨時搭建的屏障,喝道:「十五歲以上,青壯全部上前,拖住這些王八蛋!」

將近六百青壯,手持農具出陣,都是趙瀚挑剩下的。多為15—18歲、45—50歲的男丁,僅有百餘人在18—45歲之間。

一個渾身是傷的漢子,突然從後方翻山而來,氣喘籲籲道:「龐先生,昨晚後半夜下雨,把柴草和牛糞淋濕了,狼煙一時半會兒點不燃。黃壯還在繼續點火,讓我先跑回來報信!」

他回頭一望,又勉強笑道:「燃了,燃了。」

「回頭再治你們兩個的罪,」龐春來好笑道,「不過錯打錯著,此番釣到一條大魚。」

龐春來率領六百青壯,慢慢朝李邦華走去。但又不敢挨得太近,這些人未經訓練,多半一衝就潰了。

越是如此,李邦華心頭越慌,乾脆全體朝著河邊跑去。

龐春來害怕被殺個回馬槍,隻敢帶人遠遠跟隨,他手裏頭實在無兵可用。

……

卻說留在客棧的兩個哨兵,一人睡覺,一人放哨。

但李邦華順流而下,當時來得實在太快,上遊又沒狼煙示警,導致客棧的哨兵發現太遲。

把睡覺之人叫醒,兩人本想進山傳遞消息,李邦華已在上遊河灘靠岸。並且,迅速派出鄉勇四處探查,把最近的進山之路給阻住。

兩個哨兵驚慌之下,一個繞路進山通知龐春來,另一個朝下遊的李家拐跑。

繞路進山之人,因為不知龐春來要下山,直到現在都還沒找到大部隊。

但跑去李家拐那個,卻已見到黃順甫。

「黃鎮長,快快帶人進山,官兵來了!」報信者說。

黃順甫問道:「來了多少?」

報信者回答:「沒來得及數,可能有幾百號,還來了許多船。」

「二子,你快去通知村民,收拾家當準備進山,」黃順甫想了想,又說道,「讓劉老四他們幾個,劃漁船去看看什麼情況。」

幾條漁船很快抵達武興鎮,朝岸邊的大小船只靠攏,跟船上的船工們大眼瞪小眼。

「反賊來了,快跑啊!」

船工們驚慌失措,下意識就想開船跑路。

「不要亂!」

李邦華在每條船留了一個鄉勇,都是他從吉水帶來的子弟兵。

那些鄉勇,足夠震懾船工,居然迅速穩定下來。

漁民們趕回李家拐報信,說船上沒什麼官兵,黃順甫立即帶著青壯跑去搶船。

眼見來了兩百多號反賊,船工們終於撐不住了。不顧鄉勇的彈壓,紛紛開船朝下遊逃竄,一直逃過李家拐才停下來。

「官兵來了!」

黃順甫正在思考如何追敵,李邦華突然帶兵從山中出來,嚇得他連忙阻止村民撤退。

李邦華遠遠追著黃順甫,龐春來又遠遠追著李邦華。

李邦華下令回擊,龐春來立即撤退,雙方距離足有半裡地。

這仗打得很搞笑,一個害怕一個,麻桿打狼兩頭怕。

主要是大家的兵力都不夠,李邦華無法分兵看守船隻,此刻船丟了心裏慌得很。

而龐春來和黃順甫,他們帶領的村民雖然人多,卻沒有半點訓練度可言。距敵半裡地還能聽話,若是在平地被靠近,肯定瞬間潰散的下場。

要多多感謝費映珙,昨晚莫名其妙夜襲,讓李邦華損失了四十人,那是官兵六分之一的兵力。

而且,多數不是被殺死的,是黑夜行船觸礁淹死的。

否則的話,李邦華留四十鄉勇守船,哪裏會懼怕村民偷襲船隻?

折騰好半天,李邦華總算在下遊,找到了自己船隻,也保住了自己的糧草。

「唉,還是沒留住。」龐春來只能嘆息。

村民只能目送官兵離開,追是不敢追的,短兵相接必然敗北。

李邦華同樣無比鬱悶,他屬於繞後突襲,結果賊寇早有準備。更無語的是,解學龍的主力去哪兒了?

當初說好的,就算突襲失敗,也可以前後夾擊。

如今隊友消失無蹤,自己不到兩百兵力還怎麼夾?自己被夾擊還差不多!

武興鎮和李家拐,還有對岸的簧壩村,到處都有賊眾出現,甚至河面都有漁船遠遠綴著。

李邦華只能選擇攻取一路,還得分兵看守船隻糧草,這仗根本就沒法打啊。

無奈之下,李邦華選擇坐船開溜,一直撤到永陽鎮才敢靠岸。

上岸一打聽,方知解學龍早撤軍了。

李邦華只能仰天長嘆,又坐船前往三江口,終於獲得更詳細的軍情:解學龍先是走瀘水去安福縣,擊破上萬賊寇之後,又坐船回來援救府城,因為府城已經被賊寇攻佔。

吉安府城失陷?

李邦華整個人都懵了,他怎麼也想不明白,府城是怎被反賊得手的。

更扯淡的還在後頭。

李邦華乘船前去府城,想要跟解學龍匯合,路過石山鎮又獲得消息——巡撫解學龍,全軍覆沒!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