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朕》六百四十一【賣國與買國】
鄭枇、鄭柞父子,這次是真的怕了,竟然將太原駐軍拉回升龍府。

安南國的太原城,位於其首都正北五十裡,跟諒山一樣是安南國的北部屏障。

諒山守軍,防的是廣西。

太原守軍,防的是高平。

在高平的山溝裡,有一個莫氏政權。。而鄭氏和阮氏,當初就是靠推翻莫氏起家,莫氏苟延殘喘至今都沒被消滅。

歷史上,莫氏先支持南明,又投靠滿清,再依附吳三桂,終於自取滅亡。

太原隻留五百兵守城,剩下的千餘駐軍,全部被鄭枇召回升龍府。至於莫氏是否趁機入侵,鄭枇已經管不得那麼多了,他前番出征喪師數萬,手裡頭嚴重缺乏軍隊。

正因安南內戰,把腹地軍隊抽空,大同軍才在清化、義安勢如破竹。

在佔領義安城之後,袁時中各派幾百兵,就將附近的安人、忠義官員,帶著小吏逼迫百姓交糧食。哪個村鎮的糧食沒交足,立即出動軍隊,燒殺搶掠也要弄來。

與此同時,那些軍隊直奔大地主家中,因為地方官無法在大地主家征討。

「官爺,我家真沒糧食了啊,這是家裡的救命糧!」一個農民抱著士兵的大腿,他的妻兒子女則在屋裡痛哭。

士兵一腳將農民瑞開:「沒糧就去地主家裡借!」

農民摔倒之後,又爬過去磕頭:「哪裡借得來,去年的租子都還沒交足。「

士兵笑道:「你還有個女兒,賣了就有糧食。」

這隊士兵搶完一家,立即又去下一家。

至於地主,同樣......逃不掉,乖乖交糧還好,不聽話的就破門而入,說不定妻女都要被士兵欺辱。

如此行為,再正常不過。

當年的安南莫朝,就是因為連年戰爭,不斷向地主和農民征糧,最後鬧得全國起義不斷。鄭氏和阮氏,趁機在士紳的支持下,帶著農民起義軍推翻莫氏統治。

興安以西二十裡,南定以北二十五裡。

甘家。

甘氏屬於本地望族,雖然距離首都很近,但一直不怎麼出大官。因為安南的朝廷,被清化、義安貴族把持著,他們聯手排擠其他地方的士紳。

「父親,今日被強征800石穀子,家中所剩糧食已經不多,」甘守道氣憤道,

「若是繼續打仗,官兵肯定還要再來,到時候甘家上下都得餓死了!」

甘瑜嘆息:「又有什麼法子?」

甘守道繼續說道:「那些清化貴族,越來越目中無人。就說這興安城,好些清化、義安人來做官,一到地方就盤剝百姓。就連地主,都被他們逼得破家賣地。這興安府,早晚要被外地人侵吞乾淨!」

「你到底想說什麼?」甘瑜問道。

甘守道說:「不如投了漢軍,把失去的都拿回來!鄭氏剛大敗一場,數萬軍隊盡喪,而今清化、義安又失,連養兵的糧食都不夠。他們哪打得過漢兵?「

甘瑜擔憂道:「萬一漢兵輸了呢?鄭氏秋後算帳,那可是要破家的!「

甘守道說:「一直這麼下去,咱們遲早要破家!」

鄭氏政權,常備兵力是56500人。

其中5000人拱衛國王,6000人拱衛鄭主,30000人分佈於各地,10000多人駐守義安和各大布政州,剩下4000多人駐守清化。

由此可見,義安和清化有多重要,平時的駐軍比邊疆守軍還多。

正常情況下,非得強攻不可,大同軍是鑽了空子,兩地......兵馬都被鄭帶出去打仗,而且一敗塗地給打得幾乎沒有了。

而鄭氏的地盤,總共才三百萬人口,要養五萬多常備軍,賦稅有多重可想而知。

更扯淡的是,還要供養王室和鄭主。

安南王室的歲入,是一乾社,佔全國的八分之一。鄭主的湯沐邑,同樣接近一乾社,又佔全國的八分之一。還有宗室供養,大概佔全國二十分之一。

全國三分之一的田賦,就用來供養這些人,剩下的才能進國庫養兵養官。

安南百姓,一年兩熟,一年三熟,也經不起這樣盤剝啊,便是地主家都沒什麼餘糧了。

順便一提,鄭主的一乾社湯沐邑,全都位於清化。

鄭枇的老家大宅,已經被李定國給抄了!

甘守道帶著家奴,日夜不停趕到南定城河對岸。河邊有袁時中的軍營,李定國則帶兵駐紮在城裡。

甘守道被當成細作抓住,一番哭訴之後,又被帶去見李定國。

「將軍救命啊!」甘守道噗通跪地。

李定國問道:「你是何人?來此何事?」

甘守道回答:「草民是興安府百姓,那鄭氏殘暴無道,強掠百姓口糧以充軍資。稍有反抗,便破家滅門,請將軍速速出兵,挽救萬千百姓於水火之中!「

李定國當然派了探子出去,也知道鄭在派兵掠民。

不過嘛,只看甘守道的穿著,就知道是一個地主。能把地主逼得投敵,可見鄭氏已失去民心,決戰的時機已經成熟了。

李定國讓甘守道留下當嚮導,隨即下令:「明日進兵,沿途分糧於百姓!「

大同軍不缺糧,鄭枇的清化老家,每年徵收全國八分之一的田賦。除了運去升龍府的,除了做糧食生意的,剩下的糧食全堆在倉庫裡。

更搞笑的是,駐守清化的四千安南官兵,平時有一大半都在城外給鄭枇守糧倉。#br......r#那裡的糧食,全便宜了李定國。

(r#那裡的糧食,全便宜了李定國。

(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