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朕》八百六十三【運輸大隊長】
,朕

景邁,八百司再度引來中國使者。

上次是從南邊來的,這次卻是從北邊來的,而且直接帶來的聖旨。

使臣名叫塗g,一直在隨軍發布聖旨。孟艮司那邊投降,再往南就是八百司,塗g帶著幾個士兵便來了。

「為何還不出兵?」塗g怒斥。

召愣齋趴跪在地上:「天使容秉,小臣正在征糧聚兵,下個月一定能夠發兵。」

召愣齋,其實也可稱為刀愣齋。

壩子叫「孟」,一個壩子的首領即「叨孟」。村子叫「曼」,一個村子的首領即「叨曼」。

叨,即首領。

明代的漢族姓氏風俗,傳到傣族地區之後,土司們紛紛以「刀」為姓。

還有姓召和姓紹的,來自於「昭」。前面殺死哥哥的刀蒙賽,平時都自稱是「紹蒙賽」。孟艮司那一家子,還有眼前的召愣齋,都惦記著自己是王族後裔呢。

塗g質問道:「你給朝廷的文書自稱姓刀,私底下又自稱姓召。你到底姓什麼?」

召愣齋回答說:「小臣姓刀。」

「再敢自稱姓召,便收回你八百大甸宣慰使的封號!」塗g怒斥。

「不敢。」召……刀愣齋磕頭如搗蒜。

塗g不容置疑的下令:「五日之內,點齊兵馬,即可進攻緬甸。逾期不發兵,後果你自負!」

「是!」刀愣齋恐懼萬分。

他自稱姓召,只不過是心裡爽一下。他也沒想過去打誰,守住自己一畝三分地便可,但夾在幾大勢力之間,輕易不敢得罪任何一方。

現在,不得罪也得得罪了。

刀愣齋不敢等到限期的第五天,在第三天的時候就出兵。一邊自己出兵,一邊要求轄內首領,趕緊帶著士兵跟上。

八百司的土兵,雖然戰鬥力奇差,但他們進攻的地區,敵軍主力已經被調往北邊。

翻山穿谷而過,沿途攻克村鎮,竟然無往而不利。

如此順利的進兵,刀愣齋竟然打出了信心,覺得自己非常牛逼的樣子。

劉新宇率領的正規師,在來到孟連司邊境時,所遇到的情況差不多,孟連土司不但放棄抵抗,而且親自跑到前線去請罪。

北路軍的東線部隊,基本沒怎麼打仗,就懾服了車裡司、孟連司、孟艮司和八百司。北路東線的朝廷和土司聯軍,兵力迅速膨脹到近六萬人,浩浩蕩蕩的殺向木邦。

歷史上,清緬戰爭的情況差不多,各地土司選擇紛紛歸順。

乾隆的騷操作在於,清緬戰爭期間,朝廷沒有逼迫緬境土司出兵相助。而戰爭結束之後,朝廷只是冊封土司,卻又從此對這些土司不聞不問。

《永昌府文征》記載:置三司於不問,任緬處置,猶得曰,緬已世世臣服,恭順無二,養拱諸地雖屬緬仍屬於我然。

翻譯過來就是:滿清朝廷設立土司卻不管理,任由這些土司被緬甸處置。還振振有詞說,緬甸已經世代臣服,恭順無比,養拱等地的土司,雖然服從於緬甸,但最終還是服從我大清的。

當前的攻擊目標是木邦,木邦土司,已經不存在了,被緬甸徹底兼並。

八百司的軍隊從東南邊進攻,巡檢師、車裡司、孟艮司聯軍從正東進攻,劉新宇的正規師和孟連司從東北進攻。這裡的緬軍,常備軍力不足5000人,面對著三面攻勢,顧頭不顧腚,最後乾脆直接逃往首都方向。

不費吹灰之力,劉新宇就佔領整個木邦。

他知道自己這裡並非主戰場,大山綿延起伏,多數時間都用來行軍了,估計殺到阿瓦時,友軍都已經打完決戰。這一路的主要目標,是收服沿途那些傣族土司!

「小臣罕忠,叩見天朝大同軍,天朝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跪在劉新宇面前的,是木邦土司罕蓋的侄子罕忠。

木邦土司被滅之前,一直幫著明朝打仗。

罕忠的爺爺叫罕欽、太爺爺叫罕進忠,都為大明立下過戰功。罕氏一族,已經被緬甸殺得所剩無幾,現在大同軍來了,他們終於等到報仇的機會,帶著數百人前來投靠。

罕忠說:「木邦抵抗緬人上百年,戰事最為激烈,緬人舉國出動30萬大軍,損兵折將才擊敗我木邦勇士。我撣族男兒,無時無刻……」

「記住,漢話叫做傣族。」傣族將領刀康木打斷道。

「將軍說得對,」罕忠連忙糾正口音,「我傣族男兒,無時無刻不思慕天朝,無時無刻不想著推翻緬人統治。只要將軍一聲令下,小臣可去招募上萬傣族勇士助陣!」

劉新宇說道:「朝廷有令,準許你重建傣人的阿瓦國!你如此忠勇,或可做阿瓦國王。」

罕忠大喜:「陛下聖明!」

緬甸阿瓦王朝是傣族建立的不假,但跟罕氏屁關係沒有,朝廷純粹是想在這裡埋釘子。

緬人建立的緬甸東籲王朝,民族矛盾非常激烈。南有孟族大起義,北有傣族持續反抗,全靠軍事鎮壓才能維持統治。

大同朝廷的細作很給力,早就提前串聯,這個罕忠也是細作聯繫上的。

不像滿清,完全不搞情報工作,清緬戰爭打了兩年,朝廷連敵人是誰都不知道。還以為對戰的是東籲王朝主力,其實敵人是貢榜王朝的偏師――甚至不清楚緬甸已經改朝換代。

「你去招募軍隊、籌措糧餉,跟著一起去進攻阿瓦吧。」劉新宇說。

「是!」

罕忠磕頭領命。

劉新宇望向西北邊,那裡的黃么進兵之地,才是北路大軍的主戰場。

……

猛卯。

猛卯土司的駐地,幾十年前還設在瑞麗,也就是後來的瑞麗市猛卯鎮。

猛卯土司,是明末跳得最凶的,每次都作為緬甸侵略邊境的急先鋒。

在緬甸侵略木邦時,猛卯土司首領多俺,由於沖得太快,直接被木邦土司罕欽給砍了。罕欽趁機佔領瑞麗,在那裡築堡屯田,後來把瑞麗之地獻給大明。

罕家有著這些功勞,大同新朝自然也念舊情,所以才打算扶持罕忠建國。

大同軍從瑞麗出發,順江而下50餘裡,便是猛卯土司駐地。

這裡的戰鬥,最先爆發,甚至先於南路大同軍渡海登陸!

黃么的主力不在此處,攻打猛卯土司的,只有一萬多巡檢兵,以及巡檢兵的緝私船隻。

臨時給巡檢兵,配了36門火炮。

猛卯土司多思法,手裡只有400多士兵,因為大同巡檢兵來得太快,他甚至來不及到鄉下招募土兵。

「將軍大人,我主願意歸順天朝!」使者出城跪請投降。

暫編巡檢師師長潘楷,面無表情說:「砍了,即刻攻城。多氏一族,男子全部殺光!多氏女卷,全部押付北方,配與北方無妻之人結婚。」

作為緬甸侵土的急先鋒,哪有投降的資格?

「轟轟轟!」

多思法躲在城堡裡,已經嚇得六神無主。

侵佔中國領土,那是他爹乾的事兒。他繼位的時候,大同軍已經收復雲南,他隻敢在自己的地盤囂張,哪裡敢去摸大同朝廷的虎鬚?

而且,多思法居住的城寨,也並不怎麼堅固。

他們家世世代代都居住在瑞麗,那裡才是真正的猛卯城寨,現在這破城寨是後來修的,根本就扛不住火炮轟擊。

城寨已被團團包圍,一萬多人包圍四百多人,連突圍的想法都生不出來。

多思法茫然站在寨牆後方,土牆上的士兵,已經被炮彈嚇得躲起來,左顧右盼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兒子多徹走過去,硬著頭皮說:「父親,今天恐怕躲不過,只能試試用你的人頭了。」

多思法並沒有呵斥兒子,哭喪道:「便是殺了我,恐怕都沒用。」

「總得試試。」多徹拔刀說。

多思法帶著哭腔,問道:「你的刀,有沒有磨得最快?」

多徹說:「磨快了。」

多思法又說:「算了,我還是上吊吧,你的刀法一向不好。」

多徹催促道:「父親搞快點,否則就來不及了。」

父子倆弄來一根繩子,多徹在旁邊看著,多思法渾身發抖站上去。

外面的炮聲,依舊還在繼續。

多思法好幾次把繩索掛脖子上,但又怕死縮回來,無比留戀的看著自己的土司府。

多徹終於不耐煩了,抽刀說:「父親不要耽誤時間!」

多思法這才咬牙閉眼,脖子一掛,雙腳一蹬,在屋簷下盪起鞦韆。

也來不及驗證有沒有死,多徹就把父親取下來,然後割下首級派人出去請降。

「將軍大人,這是土司的首級,我們這次真心歸順,求您饒恕我們吧。」使者戰戰兢兢磕頭。

師長潘楷不為所動,依舊是那句話:「砍了!」

把爹殺了都沒用,多徹終於絕望。

他害怕被亂刀砍死,更怕一時半會兒死不了,下意識望向老爹上吊的繩索。

「牆塌了!」

「快跑啊!」

寨牆被轟塌的消息,讓多徹下定決心,踩著凳子上吊自殺。

守城的土司兵,已經一鬨而散,尋找地方翻牆逃跑。但根本沒處可逃,頂多逃出半裡地,就被抓住當場殺死。

土司府裡,傳來一陣陣哭嚎。

除了女人和七歲以下孩童,軍令是全部處死,大同軍將把這裡作為糧草轉運站。然後順江而下,直取孟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