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朕》九百一十七【皇帝也是史家】
朱明鎬讚美新朝讚美皇帝政治清明之外,還因為趙瀚對了的治史口味。

唐代有本《史通》,是中國第部系統性的史學理論專著,但歷經宋元三代都沒受到應有的重視。

直到大明正德年間,陸深偶然到手抄本,被這部大作深深震撼。抄本的謬誤和缺頁很多,陸深在嘉十三年,終於尋找到完整的西蜀系本,於是精簡修訂為《史通會要》。

《史通會要》的問世,意味著時代史學研究開始繁榮。史學的興盛,還伴隨實學的興盛,二者的關係是互相促進。

實學不僅僅包含數學、物理,也包括傳統的經史子集。實學派主張學以致用,研究經史不該尋章摘句,而是要弄明白經史裡的大道理以經為本,以史為鑒,更好的治理國家、改革社會。考據學,也在此時露出崢嶸.大才子楊慎,開了考據學的風氣先河。

而明末的朱明鎬,則是考據學的集大成者,並且開創性的提出許多治史方法。嚴格來講,朱明鎬就是清代考據學的理論奠基人!第一,朱明鎬反對曲筆,提倡直書。史書該怎樣就怎樣,不能為誰而隱晦,也不能故意抹黑,特別是朝代交替的時候.第二,取材可信,用詞精當,不要寫得模稜兩可。無法確定事實的時候,也不要早下定論,留給後人繼續研究。第三

趙瀚對待《明史》的態度,簡直讓朱明鎬如沐春風。

這個皇帝,沒有抹黑前朝,沒有抹黑崇禎,一切都實事求是,朱明鎬覺得太好了!上巳假期還沒有結束朱明鎬就被招進宮裡,在禦花園見到正在垂釣的皇帝。【3"臣朱明鎬,拜見陛下。""自己找地方坐。"

旁邊就有小馬扎,朱明鎬一屁股坐下去,還拿起魚竿掛餌拋出趙瀚笑著說"你倒是不見外。"

朱明鎬立即說∶"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手足腹心,何來見外?""你倒是會奉承,真沒看出來。"趙瀚不由莞爾。

朱明鎬孝順廉潔,不納妾,不貪財,精研古今歷史,應該是個不苟言笑的老學究才對。然而恰恰相反,他交遊廣闊,誰都不得罪,拍馬屁更是張口就來。只要不是原則性問題,即便朋友的言行他不喜歡,也從來都不惡語相向,隻旁敲側擊的提醒而已。面對皇帝打趣,朱明鎬說∶"臣向來不說違心之言。"

ttps://oduso,cc首發

趙瀚說道∶"老吳多次告病請辭我也不好挽留,今後你來執掌《大同月報》吧。朱明鎬說"陛下,臣在治史。臣的志向,是把古今史書全都修訂一遍。"

"哪些史書需要修訂的?"趙翰問道。朱明鎬說道."《宋書》與《隋書》,均為譏史,失之以正。而且,兩書皆名不副實。名為《宋書》,卻夾雜吳、晉、蜀、魏之事;名為《隋書》,又夾雜梁、陳、齊、周之事。如果覺得史書寫得不完備,像裴松之那樣注史便可,不能往裡面亂加東西。」6"還有呢"趙瀚問道。

朱明鎬回答∶「又比如《南齊書》,《良政》一傳,有不必錄者二人,有不應錄者一人,有不及錄者二人,有附錄《孝義》而該改入《良政》者一人。歷代史書,凡此種種,不勝枚舉,都可加以修訂。"

朱明鎬還想把歷代史書當中,史官的很多"贊"給刪了。要麼贊得很不合理,要麼贊得老生常談,這些贊僅有的功能,就是浪費紙墨、浪費讀者的時間。

趙瀚放下魚竿說∶"朕也讀過卿的治史論文,大致贊同,但也有不敢苟同之處。'朱明鎬表情嚴肅起來,也跟著放下魚竿,拱手道∶"請陛下指正。

"

"卿之治史,隻重政治,忽略其他,"趙瀚認真說道,"食貨經濟,文學辭章,佛道宗教,這些也是極為要緊的。史書裡有了這些,數百年之後,人們通過讀史,才可知曉前人幾文錢買一斤米,知曉某朝某代盛行什麼文風,知曉當時的男女信仰什麼教派。

朱明鎬說道∶」《食貨志》自然重要,但文學和佛道,卻不必寫進史書。史書須當精鍊,想知道前朝文風,自去讀前朝文章便可,或有專門研究文章之作。而那佛道,皆旁門左道,並非經國之典,不該在史書裡設立《釋老志》。」

趙翰笑道;「文學史也是史,宗教史也是史。就說前明的正嘉年間,為何突然有了前七子?突然就要文學改良?而文學改良之際,為何又恰好出現陽明心學和新理學"

朱明鎬若有所思,似乎抓到了重點,但又隔著一層窗戶紙沒捅破。橫豎沒想明白,朱明鎬拱手說"請陛下賜教。"

趙翰說道∶」元末明初,民生凋散,經濟衰靡。又兼元蒙腥臊百年,文教不振。明太祖和明太宗,他們面對此種情況,當務之急是驅逐韃虜,是讓天下安定,是讓百姓吃飽穿暖。對外戰事且不說,對內想要安定,朝野思想便要統一,所以才要八股取土,所以要編纂《四書大全》、《五經大全》,就連孟子有些語句都刪了,程朱理學自然也被曲解闡割。』"此言甚是。"朱明鎬點頭。

趙翰繼續說道;「這種思想禁錮,放在明初是有利安定的。在此基礎上,洪武皇帝甚至搞出一整套規矩。刪封某些神靈評出等級,又把一些神靈斥為偽神。就連和尚們,都不準再吃肉了。全國鄉鎮,又有一套鄉飲酒禮,老百姓該幹啥都規定好了。當時人心思定,商業也不繁榮,鄉間還在以物易物,商販最多在鄰縣買賣,跨省運輸全靠朝廷。洪武皇帝規矩雖嚴,天下百姓卻也喜歡。朱明鎬下意識點頭。

趙翰接著說道;「可到了弘治、正德兩朝,這些規矩就不合時宜了,被曲解的程朱理學也不好用了。你參與編修了《明史》,可去翻當時的食貨志,是不是工商業大興?是不是大量農民,脫離鄉村進城謀生?糧長制度名存實亡,鄉飲酒禮更是沒人提了。」「確實如此。」朱明鎬贊同。學究古今,若論治史,臣萬不及一也!」

趙翰說道」你既然要治史,那就繼續治吧。《大同月報》也可以管著,具體事務,由副手來做,你隻負責為重要文章審查把關。」"臣領旨"

朱明鎬現在心裡想的,卻是趕緊回家寫論文,把皇帝剛才說的內容,與自己的史學研究結合起來,重新制定今後的歷史研究方法。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