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朕》一千零五十【實地調查才靠譜】
朕卷一困淺灘1053【勇猛驍騎】依託山勢修築的營寨,已經被布拉哈軍隊包圍。

前來投靠的各族士兵,難免感到恐懼,甚至可以說人心惶惶。

布哈拉作為曾經的中亞霸主,雖然已腐朽不堪,但此時還餘威尚存,很多被統治部族是不敢反抗的。

包圍營寨的第二天,總督米爾扎前來叫陣。

梁震用千裡鏡觀察片刻,頓時就笑起來:

雷之璣同樣在觀察敵軍,一臉疑惑道:

劉勤則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問道:

梁震和雷之璣相視而笑。

雷之璣解釋說:

這是一件讓人費解的事情,稱雄中亞百餘年的帝國,居然不會排列步兵大陣。

布哈拉的軍隊,可以說全是騎兵。

即便是步卒,平時也騎馬趕路——這裏隻論正規軍,臨時招募的部落武裝不算。

此時此刻,敵方步卒來到營外,紛紛下馬開始排列。在劉勤這種外行看來,似乎陣型頗為整齊,但在梁震眼裏卻要笑死人。

有人說,滿清的部隊是騎馬步兵,而眼前的布哈拉軍隊。卻是實實在在的下馬騎兵。

而且,明明裝備了大量火槍,卻不見他們攻打營寨時帶火炮。

雷之璣說:

梁震說道。

口徑稍大的火炮都沒帶,這次帶的全是虎蹲炮,因為虎蹲炮兩個人就能扛著走。

眼見中***隊不出戰,米爾扎終於下令進攻。

但是,米爾扎沒有動用精銳,畢竟大同軍威名遠播,他先用烏茲別克部落武裝去探知虛實。

被派上來的烏茲別克士兵,皆來自比較靠西邊的部落,對布哈拉國王還算忠誠。他們平時半耕半牧,此刻攻打營寨,紛紛下馬前進,腰上別著彎刀,手裏舉著弓箭,個別士兵的手臂上還有小盾。

大同軍這邊,數萬人的大營,只靠3500中國士兵當然守不住。

前來投靠的各部勇士,雖然野戰不敢打,守禦營寨還是有膽子的。雙方隔著木柵欄對射,互有傷亡,攻擊方自然傷亡更重。

米爾扎此人應該是個宿將,他讓部落士兵去輪番攻寨,看似屬於非常愚蠢的添油戰術,卻是在試探營寨的防守弱點。

而且,米爾扎不斷調派兵力,想要牽扯調動守軍,從而找到突破口發動總攻。

但是……大同軍有熱氣球!

四隻熱氣球升起,當然不是要投炸彈,而是居高臨下觀測整個戰場。….

大同軍的營寨,本就是依山而建,地勢比攻擊方更高。再用上熱氣球,戰場局勢一覽無餘,敵人怎麼調兵全看在眼裏。

而米爾扎處於低矮處,營寨又有木柵欄遮擋,很多時候只能猜測裏面的情況。

打了整整一天,米爾扎發動十多次進攻,總是被梁震輕鬆給化解。

因為米爾扎的哪隻部隊一動,梁震立即就知曉了,提前調兵前去防禦。不但有營寨的防守之利,而且往往以多打少,不斷積累局部勝利。

那些投靠過來的部落士兵,見梁震指揮如神,雖然已經有了死傷,但士氣卻越打越高。

至今,大同軍都沒動過,始終作為預備隊觀戰。

米爾扎的核心精銳也沒動,因為全是重騎兵和火槍手,他可不會讓這些士兵死於攻堅戰。

連續交戰三日,米爾扎那邊死傷接近兩千,而大同軍這邊隻死傷三百多。都是各自的附庸部隊,只要不士氣崩掉,死傷再多也不心疼。

第四天,米爾扎不打了,選擇圍困營寨,把大同軍活活給圍死。

畢竟大同軍遠道而來,軍糧不可能帶太多。投靠過來的部落,也不可能有太多糧草,即便沿途能劫掠一些,被堵在營寨裡也最多撐一兩個月。

雷之璣說道,

梁震說道。

就在此時,一股騎兵從東南方而來,數量大約有2000人左右。

卻是扯旗造反的明格部,在邁赫穆爾的帶領下,跑來幫著大同軍作戰。他們已經造反了,而且是第一個公開造反的,絕對不可能獲得饒恕,只能賭一把,或許還可以死中求活。

米爾扎怒火攻心,派出精銳騎兵,朝著明格部騎兵殺去。

邁赫穆爾見狀,立即下令開溜。

明格部雖然騎兵有兩千,但裝備可謂爛透了,連穿著皮甲的都不多。如此乞丐般的輕騎兵,倒是適合放風箏,反正打不贏就跑。

梁震當機立斷。

米爾扎見大同軍有異動,立即下令召回精銳騎兵,隻留三千輕騎,繼續追趕那些明格部騎兵。

雙方都是數萬大軍,而且遊牧騎兵特別多,整個戰場展開近十裡地。

說實話,沒法指揮。

特別是梁震,投靠過來的部落首領,根本看不懂大同軍的旗令,也聽不懂大同軍的軍號。撒出去之後,只能憑本事作戰,梁震別想對那些軍隊如臂使指。

這場大戰,從交戰之初就顯得特別混亂。

部落騎兵對陣部落騎兵,還都特麽想保存實力。放眼望去,全在互相騎馬射箭,而且隨著騎兵遊弋,戰場面積越打越大,橫向排開已然有十多裡——米爾扎也沒法指揮了。….

看似到處都打得熱鬧,卻一直沒有短兵相接。

就是來來回回一直射箭,哪個部落稍微處於下風,立即就往戰場邊緣跑,生怕自己的部落損失過重。

打到最後,完全混在一起,變成了部落之間的大混戰。

雙方主將,對此不聞不問,全都鎖定了彼此的精銳主力。

當中央戰場的部落軍隊變少,米爾扎終於開始出動精銳了。兩千騎馬火槍步兵,五千輕甲弓騎兵,朝著3500大同軍衝來。

大同軍的陣前,擺滿了拒馬樁,是從安集延城外抓工匠打造的。

米爾扎的命令,是讓火槍手到了射程,全體下馬朝著大同軍射擊,五千弓騎兵也朝大同軍射箭。射亂大同軍的陣型之後,重騎兵才派出來摧毀大同軍。

二十多門虎蹲炮,被抬到拒馬樁之後。

由於長途跋涉,梁震根本沒有帶炮彈,全是從營寨山上弄來的碎石子。

大量碎石子填入炮管,如此敷衍的彈藥,有效射程不足一百米。如果敵人穿著棉鐵複合甲,八九十米都打不穿,只是感覺到很疼而已。

但這就夠了,遠超火槍和馬弓的射程。

大概六七十米的樣子,對面的火槍手陸續下馬。弓騎兵則還在繼續往前沖,而且是繞向兩側,打算從左右兩面朝大同軍

射擊。

二十多門虎蹲炮發射,碎石子漫天飛出,砸向那些剛剛下馬的火槍手。

當場就有三四百個火槍手,稀裡湖塗被石彈打中。

頭部、頸部等要害部位中招的,當場就倒下了。也有一些雖然被打中,但石子可能比較小,輕傷者隻感到疼痛,重傷者被碎石子給砸骨折。

這時就能看出士氣了,布哈拉軍隊的士氣,那是真的不怎麼高。

大同軍炮兵還在填彈,布哈拉火槍手沒有趁機往前沖,而是集體上馬開始撤退。連那些沒有被炮擊的地方,火槍手都在撤退,似乎不打算跟中***隊拚命。

軍餉都拿不齊,還拚個什麼鬼?

繞向兩翼的弓騎兵,還未進入馬弓射程,大同軍的火槍手就開始齊射了。

一陣槍響,弓騎兵也後退了,隻留下一百多具屍體。

米爾扎惱怒於士兵的膽怯,但也沒有當場處罰,而是下令調來兩支部落騎兵。他不願讓自己的精銳血戰,打算讓部落騎兵當炮灰,趁著大同軍填裝彈藥之際,再下令精銳趁機衝殺。

梁震突然出動騎兵,把僅有的五百騎派出。

不是殺向布哈拉精銳,而是去援助更遠處的部落士兵。

看到大同騎兵小心過了拒馬,而且朝著左方戰場奔去,米爾扎有些搞不明白狀況。

但他也懶得去多想,在米爾扎看來,心腹大患是那些大同軍,而且中國主將就在步兵大陣裡。只要解決了中***隊,殺死中國主將,剩下造反的部落再多,他都能輕輕鬆鬆滅掉。….

騎兵營長盧兆雲,率領五百大同驍騎兵,過了拒馬樁帶之後立即加速。

那邊已經打成一鍋粥,亂七八糟射個不停,不把對方射到潰逃,就沒有部落願意短兵相接。

盧兆雲才不管這些,瞅準一支敵軍,立即不要命的衝過去。衝鋒過程當中,十多個大同驍騎兵,被敵人的弓箭射落馬下,更多騎兵則是盔甲上插著箭失。

轉眼間,大同驍騎就衝進去,那個烏茲別克部落立即逃跑。

附近的塔吉克部落騎兵,見狀頓時士氣高漲,跟著大同騎兵一起追殺。

沿途砍死幾十個敵騎,被追趕的部落轉向逃跑。盧兆雲卻直線前進,朝著另一股敵人衝去,將那股敵軍沖得逃跑之後,附近的吉利吉斯騎兵也跟上。

不多時,跟在大同驍騎身後的部落騎兵越來越多。

一盤散沙的部落騎兵,其實還是想打仗的,畢竟他們已經造反,若是輸掉戰爭的話,肯定會被總督秋後算帳。但他們缺個主心骨,沒有主心骨,他們就要保存實力。

反觀總督米爾扎麾下的部落騎兵,他們平時本就被國王盤剝,願意跟著總督打仗,已經是對國王最後的忠誠了,絕對不可能為國王流血到底。

五百大同驍騎,在盧兆雲的帶領下,沿途不斷擊破敵軍,不斷有部落騎兵加入。

衝到最後,五百驍騎只剩四百出頭,將近一百中國士兵長眠於此。但他們身後的部落騎兵,已經匯聚上萬,以大同騎兵為箭頭,沿途所過無人敢擋。

主要是之前的大混戰,讓跟隨米爾扎打仗的部落,全部打得兵力分散了,一時半會兒根本聚不起來。

邁赫穆爾也帶著明格部騎兵,繞圈子跑回了戰場,他見狀不禁讚歎:

追擊邁赫穆爾的布哈拉輕騎,卻一個個臉色劇變,嚇得立即逃向米爾扎那邊。

盧兆雲身後的部落騎兵越聚越多,終於沖向米爾扎的本陣。兩萬多騎兵,鋪天蓋地殺去,米爾扎身邊的重騎兵都嚇壞了。

至於

追隨米爾扎的部落騎兵,大部分已經逃之夭夭。

梁震親自率領步兵,插上刺刀,越過拒馬,排列整齊走向敵軍。

.

王梓鈞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繼續閱讀哦,期待精彩繼續!您也可以用手機版:,隨時隨地都可以暢閱無阻....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