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朕》五百六十二【雨中曲】
,朕

「衝過去,四處點燃營帳!」費揚古舉著火把呼喊。

名字相同的女真人很多,眼前這個費揚古,並非董鄂妃的弟弟。而是鑲紅旗第二參領第四佐領創建者哈哈納之子,他父親是努爾哈赤的愛將,他母親是努爾哈赤的侄女。

連續衝破三道壕溝,翻越過三道矮牆,八旗兵隻遇到零星抵抗,大同軍都是驚慌放一槍就逃跑。

費揚古已然熱血沸騰,跟明軍打仗的感覺,此刻終於又回來了!

一千二百人的夜襲前鋒,一部分沖向第四道壕溝,一部分停下來用火刀引燃火把。第四道壕溝也輕鬆攻破,最前方的八旗兵已殺向第五道壕溝。

「啊!」

「我的腳!」

衝進第五道壕溝的八旗兵,突然之間慘叫連連。卻是壕溝和狹窄通道裡,居然灑滿了鐵蒺藜,這玩意兒穿著靴子都能扎穿。。。

費揚古連忙停下腳步,呼喊道:「收走,收走!」

鐵蒺藜中央有孔洞,用繩索串起來,方便佈置和收走。

八旗兵的衝鋒勢頭戛然而止,後續士卒舉著火把趕上,照亮壕溝收拾鐵蒺藜。一收就是一串,集中碼放在幾處,每處留下傷兵看守,提醒後面的友軍別踩著了。

第六道壕溝裡,已經堆滿了柴火,大同士卒正在往柴上淋油。

費揚古越過低矮土牆,率部衝殺過去,大同軍慌忙往柴草堆裡扔火把。壕溝裡的柴草立即被引燃,但火勢還相對較小,八旗兵逃進壕溝裡,踩著火焰繼續往前沖。

「砰砰砰!」

前方沒有壕溝了,但還有一道土牆,大同士卒趴在土牆後自由射擊。

「有埋伏,快撤回去!」費揚古大驚。

之前的鐵蒺藜和柴草,都有可能是早就準備好了,遇到夜襲臨時扔進壕溝裡。但土牆後的火銃兵,明顯嚴陣以待,絕對不是被夜襲的樣子。

此時此刻,滿達海派出的後續部隊,總共有三千多人,已經接近第一道壕溝。他們搞不清什麼情況,只聽前方傳來散亂火銃聲,以為大同軍在負隅頑抗,於是加快速度往裏沖。

這兩撥八旗兵,在第三道壕溝相遇。

費揚古喊道:「快撤回去,前面有埋伏!」

「轟轟轟!」

炮聲猛然響起,卻是朝著河對岸射擊,豪格正在那邊試圖渡河。

不管是從西面進攻的滿達海,還是從南面進攻的豪格,聽到槍炮聲都反應過來,大同軍的陣地肯定早有準備。

「嗚嗚嗚嗚!」

號角聲響起,兩個韃子王爺同時下令退兵。

就在此時,滿達海的西北方,數百大同水兵劃著小船,載著千餘大同陸軍,在蘆葦叢裡點燃火把。每人持四支火把登岸,不到兩千人的繞後襲擊,瞬間營造出近萬人的陣仗。

他們將火把插在岸邊泥地,朝著滿達海的主力遠遠射擊。距離太遠了,根本打不著,純粹就是嚇唬人的。

滿達海正在吹號撤軍,背後突然來這麼一出,八旗兵被嚇得魂飛魄散。

「向南邊,順著大運河撤退!」滿達海要去跟豪格合兵一處。

雖然猜到大同軍在虛張聲勢,但滿達海根本不敢賭,萬一大同軍的主力沒追李自成,而是悄悄回來埋伏自己怎辦?

滿達海的主力迅速南撤,那四千多人的夜襲部隊,直接被主將給捨棄掉了。這屬於斷腕求生,若等著全軍匯合再走,主力很有可能被包餃子!

繞後造勢的一千多大同士卒,藉著火把的亮光,慢悠悠的重新填彈。

他們等滿達海主力撤走了,才朝著壕溝方向殺去,堵死滿清夜襲部隊的退路。

「殺!」

營寨裡的大同軍,踩著臨時搭放的木板,從燃燒的壕溝裡越過,追殺那四千多敵軍夜襲部隊。

大概兩百多八旗兵,倒霉踩中鐵蒺藜。他們吃痛跑不快,迅速被大同士卒追上,毫無反抗之力的被捅死。

費揚古終於率部掏出壕溝陣地,卻見自己的前方,「數千」大同軍舉著火把過來,而自己的友軍主力卻早已撤走。

腹背受敵!

怎麼辦?

費揚古拔刀出鞘:「滿洲勇士,隨我殺出去!」

「砰砰砰!」

迎面就是一頓槍子兒,正在拚死突圍的費揚古,奔出二十多米之後突然倒下。

一些八旗兵不敢再直衝,紛紛轉向朝著南邊跑。噗通,噗通,彷彿在下餃子,一個個都往大運河裏跳。

大運河並不寬,也就二十米左右,說不定可以踩著河底過去。

當然,淹死的更多,穿著甲胄浮不起來。

還有一些悍勇之輩,依舊往前面沖,但早就不成陣型。東幾個,西幾個,被安上刺刀的大同軍分割圍殺。

南方數裏外,大運河兩岸。

豪格與滿達海成功會師,都感到一陣驚恐後怕。

豪格問道:「折損了多少?」

滿達海說:「一千二百人襲營,又派了三千五百人協助,也不曉得能逃回來幾個。」

襲營不能出兵太多,一是容易被發現,二是就算失敗也損失不大。

偏偏大同軍髒得很,竟然直接放棄四道壕溝陣地,在第五道壕溝時才撒鐵蒺藜。滿達海以為夜襲順利,又派出三千多人去幫忙,想要徹底把大同軍的營寨給拿下。

豪格欲言又止,頹然坐在岸邊。

總共四千七百人啊,而且都是精心挑選的勇士,全是八旗軍精銳中的精銳,這一仗已經打得傷筋動骨了。

也就是萬斯同兵少,若是兵多,敢把豪格放過來半渡而擊!

歷史上也有個萬斯同,以布衣身份主編《明史》,跟張岱等人合稱「浙東四大史家」。

而大同軍的師長萬斯同,卻是土生土長的江西人。雖然資歷很深,但軍功其實不夠,升任師長時不少人說怪話,今晚這一戰總算證明自己了。

翌日下午。

清軍的後營輜重部隊,貼著得勝澱繞來匯合。豪格生怕出現意外,還派了一支騎兵去接應。

同時,偵察部隊帶來一個消息,李自成並未如約抵達合擊地點。

滿達海思索道:「李自成是被南蠻子黏住,還是自己率軍遠遁了?如果他被黏住,我們還可以去救,腹背夾擊南蠻子的主力。如果他帶兵跑了,咱們就得獨力跟蠻子廝殺。」

這是個大問題,豪格舉棋不定。

滿達海直接問:「還打嗎?」

豪格說道:「先派騎兵去打聽李自成的消息。」

於是乎,清軍再次撤到天津的東邊,那裏隨時可以全軍開溜。

騎兵被豪格撒去北方,想要獲知李自成的信息。但大同軍的騎兵,也鋪天蓋地而來,直接將北方戰場給屏蔽了。

接下來兩日,就是騎兵之間的戰鬥,爭奪丁字沽到楊村大片區域的控制權。

丁字沽以北兩裡,察哈爾部騎兵正在放水,一看到大同騎兵立即躲得老遠。

左孝成很是鬱悶,那天夜裏,當大同軍繞後出現時,他是想讓察哈爾部趁機倒戈的。

誰知,不但滿洲兵被嚇到了,察哈爾部的騎兵也被嚇壞。竟然忘了他們可以倒戈,跟著滿達海一起撤,左孝成當時不斷催促,岱欽卻覺得黑燈瞎火不好叛亂,萬一被大同軍開槍打死豈不倒霉?

「下次遇到機會,一定要立即倒戈!」左孝成意難平,每天都要念叨這句話。

岱欽不耐煩道:「我知道,我知道,下次一定。」

這兩位正在商量著什麼時候倒戈,科爾沁部土謝圖首領巴達禮,卻是帶著部隊一路向北而去。

足足兩千餘騎,大同騎兵連忙吹哨聚兵。

巴達禮讓麾下部隊等著,單騎奔出老遠,對大同騎兵說:「土謝圖願意歸順天朝,帶我去見你們的主帥!」

這可是意外之喜,科爾沁部的首領啊!

費如鶴叫上張鐵牛、李定國等人,一起接待巴達禮,雙方在楊村相見。

巴達禮當即下馬跪地,磕頭說:「科爾沁部巴達禮,叩見天朝大將軍!」

「朋友請起,哈哈哈!」費如鶴大喜。

費如鶴拉著巴達禮的手,介紹其他幾個將領,又隨口問道:「朋友在偽清被欺負了?」

巴達禮陳述道:「我父親投靠偽清時,被努爾哈赤封為土謝圖汗。到我繼位時,被黃台吉封為土謝圖濟農。隻做了三年濟農,又被黃台吉降為土謝圖親王!」

費如鶴頓時罵道:「黃台吉真不是東西!」

從土謝圖汗,到土謝圖濟農,再到土謝圖親王,巴達禮心中的怒火可想而知!

科爾沁部,最初是跟著察哈爾部混的,巴達禮的父親和爺爺,都參加過反抗努爾哈赤的戰爭。後來,努爾哈赤通過戰爭、貿易、聯姻和外交,將科爾沁部給拉攏過來,從此跟察哈爾部鬧翻。

也因此,巴達禮的父親奧巴,被滿清封為土謝圖汗,完全掌控整個科爾沁部。

但在奧巴死後,巴達禮繼位的第三年,黃台吉強行將科爾沁部,直接拆分為六個旗。巴達禮的地盤,被一分為六,他的幾個兄弟紛紛上位。

有點推恩令的意思,但做得太過分了,至少在巴達禮看來很過分。

巴達禮率部倒向大同軍,這個消息很快傳回去,讓豪格和滿達海大吃一驚。

「咱們也跑吧。」岱欽說道。

左孝成道:「不陣前倒戈立功?」

岱欽說道:「那樣太危險了,直接投過去更好。」

於是乎,察哈爾部騎兵,也放棄輜重開溜,學巴達禮前往楊村歸附。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