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跑偏的1618》第156章 忠心體國的方閣老
兩份彈章副本的內容不用想,當然是方才常遠念過的東西,常副千戶告狀的內容是糅合了兩位遼東猛人的摺子,細緻度上自然不如劉鋌、杜松的原版,在兩位大佬的摺子中,不單痛罵楊鎬不知兵、無韜略,還詳細列舉了楊經略在備戰大略之上的荒唐舉動。

比如大戰將起,囤積糧草、肅清姦細、封鎖軍情、刺探敵情、整肅軍紀、整合部隊……

這些最基本的作戰準備楊鎬一樣沒幹,整個遼東絲毫感受不到大戰將起硝煙瀰漫的氣氛,建奴各部的人在遼東各地依舊自由出入,大明的軍情對建奴完全不設防,而大明對建奴的情況卻是一無所知,甚至建奴與大明的買賣依然還在進行,建奴緊缺的糧食、生鐵、藥品等等戰備物資,依然能夠不費太大力氣就能獲得。

杜松憤怒地指出自己在楊鎬上任的第一時間建議立即對建奴堅壁清野,讓努爾哈赤得不到一匹布、一鬥米、一斤鐵!

但楊鎬竟然以武將做好廝殺的本分就好為由不理不睬斷然拒絕,更要命的是楊鎬上任兩月有餘,至今不曾提出一個明確的進剿方針,對建奴極端輕視全無警惕之心!

劉鋌也是痛罵楊鎬狗賊為帥不明,對各部軍隊不能一視同仁,其對遼東本地軍隊有著刻骨的歧視,一力加強客軍的牽製作用,以客軍來壓製驕橫的遼軍。

但客軍對其亦是怨聲載道,因為按照大明的規定客軍作戰糧草軍械由本省供給,也就是說客軍在遼東作戰,如果本省的後勤供應沒有跟上的話,就得餓著肚子空著雙手與敵人拚命。

這是哪個王八蛋發明的扯淡制度現在已經來不及罵了,在這個坑爹的制度之下,客軍就得和本地軍隊搞好關係,因為你的後勤基本離著戰場幾百上千裡遠,若要想痛快地吃飽穿暖刀槍錚亮地殺敵,跟地頭蛇賒欠糧草便是很明智的選擇。

現在好了,因為楊鎬這個癟犢子玩意兒書獃子氣發作,非要玩兒什麼製衡之道,各地客軍和遼軍的矛盾沸沸揚揚,大小衝突已經爆發數十起。

即便如此,楊稿依舊視而不見,把這些要命的隱患視作尋常普通……

萬曆越看越是觸目驚心,情況比他想像的還要嚴重,楊鎬這頭豬,這麼多年還是一點長進都沒有,朕怎麼就一時豬油蒙了心,讓兵部和內閣一通忽悠竟然答應了啟用楊鎬呢?

他想了想,自己雖然負有不可推卸的決策責任,不過其根由還在於內閣和兵部推薦的人選,如果他們推薦的人沒有問題,那楊鎬就不能渾水摸魚,所以了,這個責任還得兵部和內閣來承擔,主要責任在於內閣,畢竟最終推薦人選由內閣核準呈奏。

「方閣老,楊鎬出任遼東經略內閣當初可是一力作保,將他誇得天上少有人間無,朕也就準了你們的摺子。

現在他上任遼東不過兩月功夫,遼東的局勢已然迅速糜爛,照這個局面發展,不用等到建奴決戰,客兵和遼兵就能打出腦漿子來,方閣老對此作何解釋?」

萬曆一把捏緊了彈章語氣古井無波,但秋後算帳的意思卻是表露無遺。

方從哲顫聲道:「回稟陛下,遼東經略花落楊鎬此乃朝廷上下一致商定的結果,以資歷論,楊鎬二十多年前已經征戰朝鮮,雖然有所敗績不過這麼多年以來其已然痛定思痛,其指揮作戰的能力已有長足進步。

遼東戰後其出任遼海道參政,期間隨董一元雪夜襲擊韃子炒花部,並一戰功成大獲全勝,此戰已足以證明其指揮能力。

楊鎬遼海道在任期間大興屯田,每年得銀十餘萬兩、糧一萬八千石,亦證明了其治理民政的能力!

當年倭亂之事楊鎬的確狼狽不堪,不過勝敗乃兵家常事,中山王千古名將亦有馬失前蹄之時,敗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振將星隕落。

這麼些年的經歷楊鎬已然脫胎換骨,足以堪任鎮邊大帥!

建奴攻陷撫順以後楊鎬力主討伐,其盛意拳拳忠心為國之志令人動容,其熟知遼事,且在遼東先後與倭兵、韃子交戰,與女真亦是大戰未起摩擦不斷,加之其時任兵部右侍郎,無論資歷還是朝廷品階,若要擢選大員出鎮遼東,楊鎬實乃不二之選!」

方閣老越說越激動,他憤然看了顧子軒一眼道:「兵部、吏部推舉楊鎬出鎮遼東,為朝廷計、為大明計,臣這個內閣首輔之所以同意兵部、吏部所請,亦是別無他選之策,臣實無半分私心,望陛下明察!」

吏部尚書周嘉謨臉頰抽了抽,方閣老這個混帳不愧是和稀泥的老油條啊,人家顧千戶的兵諫上奏可沒有牽扯到吏部,現在方從哲局勢危急便想著把水攪渾,吏部的招牌比兵部可要好使多了,這事兒牽扯的部門和大佬越多,顧子軒的阻力就越大。

退一步來講,方從哲的申辯在情在理,今日若非顧子軒劍出偏鋒,將君臣以兵諫的形式誆出了紫禁城,然後呈上了遼東眾將的彈章,大傢夥兒依然盡皆沉浸在楊鎬揮師一舉掃滅建奴的迷夢之中。

憑心而論文官雖然有些豎起牌坊做表子的毛病,但除了個別變態以外,骨子裏希望大明獲勝的依然是絕大多數,他們錯就錯在私心過重而識人不明。

英國公和武安侯臉色一沉,他們二人是勛貴裡比較知兵的大佬,明白這些年來朝廷將星凋零的嚴重狀況,方從哲所言固然有私心作祟,但內容還是大致為實。

換句話說,顧子軒揪著兵部和內閣的痛腳最大的毛病是選任楊鎬出鎮遼東,而方從哲的申辯則很好地做出了解釋,甚至讓人以為不用楊鎬便是朝廷天大的損失,至於隱瞞遼東眾將的彈章,兵部尚書黃嘉善也做出了強硬的反擊,一時之間顧子軒從來勢洶洶變得無從著手。

顧子軒忽然大笑道:「好一個忠心體國的方閣老啊,下官若非執掌右上所,又恰巧掌握了一些方閣老『奉公為國』的東西,沒準兒我就一發相信了你的赤膽忠心!

陛下,今日右上所劾楊鎬誤國為其一,接下來臣要劾內閣首輔方從哲秉政竊權欺君罔上!」

連傳聲筒都不需要,顧子軒已經擼袖子衝鋒拚刺刀了,這出兵諫大戲的最後時刻終於來臨,勛貴和文官莫不面色沉重心思各異。

顧子軒勝,勛貴這邊東印度公司計劃將掃平浙黨這個最大的絆腳石,朝廷之中關於兵事的發言權勛貴也能獲得切入口。

若顧子軒敗,浙黨乃至四黨的反撲將會斷送勛貴好容易找到的出路,再度被打回原形完全可以預期!。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