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唐小丈夫》第192章 李世民的野心
這邊隨著杜荷的離開,李世民那真是把那些土豆當自己家的,帶著人是一頓刨,甚至是土都挖下去好深,找了又找,確定沒有了才算完事。

李世民看著這堆積如山的土豆,整個人那是笑的都快合不攏嘴了,甚至他都不用看,一眾官員在那計算土豆的畝產是多少光想想這些土豆都是數月前,就那麼點土豆種下收穫的,李世民整個人就興奮的不行。

他現在已經能想像到,未來的大唐,在解決了百姓溫飽後,整個大唐都會進入高速的發展,甚至在一兩代人之後,人口都會有一種爆髮式的增長。

而人口多增長就表示自己能征更多的兵,打下更多的土地,之前杜荷所說的封王之事也就變成了可能。

甚至封王這件事,都不用等人口暴增,就憑藉現在大唐的軍力,他有把握能打下更多的土地,有了土地,那封王也就成了必然。

那怕這樣在未來正片大地上,又會變成一年多前周王朝那般,因為分封太多,直接讓一個國家變成數個國家,形成另一個春秋戰國時期。

但在李世民想來,只要分封出去的國家土地夠大,形成數個佔地面積廣闊的國家,那就打不起來。

這樣一想李世民整個人瞬間就動力十足,畢竟還有什麼比開疆拓土,並讓周圍廣袤的土地都變成他李家的土地更讓一位帝王著迷的呢!沒有,任何一位有理想的帝王都抵擋不住這樣的誘惑。

更何況他還是李世民,這就更讓他無法放棄這大好的機會了。

當然李世民也知道,要想這樣做,那徹底解決世家這個可能阻礙他開疆拓土的帝製毒瘤,就變的刻不容緩。

這一刻李世民不由想到杜荷,因為他發現好像對付世家所有的條件,杜荷已經全部為他準備好了。

不管是釜底抽薪的紙張印刷術,還是世家龐大的經濟體量,亦或者是對付世家可以出現的糧食危機,這些全都在杜荷的幫助下,有了完美解決的辦法。

自己此時唯一要做的就是在多等兩年,把一切基礎夯實了,那麼必定能一舉擊潰世家這對華夏大地長達千年的操縱。

只有這樣,他才能做到正真的掌控整個國家,而沒有一點掣肘,不然隨隨便便跳出一個強大的世家,聯合其他的世家一起給你搞破壞,讓你天天忙著在國內四處滅火,那還要不要發展,要不要出去開疆拓土了。

特別是身為帝王的李世民,他太清楚世家對於一個國家的危害到底有多大,畢竟他們李家曾經也是世家的一份子,只是他們家沒有隴西李家那麼龐大罷了,但在太原,說句不客氣的話,不知道太原郡守是說可以,但不知道他太原李家的幾乎沒有。

而這就是世家對於一地,甚至很多地方的影響力。

至於說操控天下,這還真不是說說而已,要知道在西晉之後的這數百年時間,華夏大地上朝代更迭之快,超乎常人之想像。

而那些國家,看似是一個國家,不如說那是一個世家和世家的利益結合體。

就連隋朝的建立,那也不過是一個更大的世家站在了台前。

當然楊堅也是真的有才,甚至就連楊廣也同樣是一位高瞻遠矚的帝王,不管是大運河,還是他們父子倆一直堅持的科舉制度,那都是在華夏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舉措。

楊堅就不說了,在他統一華夏後,華夏國力之強盛,可以說是歷朝歷代之最。

而楊廣主導的大運河,更是歷經前年到清晚期都還在發揮著南財北運的重要使命,同時也是互通南北物資的重要樞紐。

至於科舉制度,那就更不用說了,科舉的出現,直接打破了世家對於人才和上升渠道的壟斷,要知道在隋以前的數前年時間裏,人們對於出身的重視程度幾乎到了變態的地步。

因為沒有一個好的出身,你不要說做官了,就連正常的生活都不見得能保證。

可以這麼說,在那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很多事不是你努力就能完成的,這也是為什麼在三國之中,劉備死乞白賴的一定要給自己安一個中山靖王之後的名頭。

因為沒有這個名頭,他可以說敢什麼都不行,君不見在劉備參與平定黃巾之亂前,他是做什麼,什麼不順,就算是自己帶著人馬去平叛,也是被人各種嫌棄,身邊更是除了他那兩個結義兄弟,在沒一個可用之人,可自從他花錢加上在黃巾之亂中立下的戰功被漢靈帝劉宏承認了這個身份後。

你在看劉備,送錢送女人的有了,慕名投奔的也有了,甚至還讓他在徐州城博得了一愛民如子的要名聲。

而反觀袁紹曹操之流,什麼都不用做,光憑著祖宗的陰德,出去喊一聲我是四世三公之後,便立即就有人來投奔。

由此可見,當時的社會你沒有一個好的出身,你真的幹什麼都不行,就算你有經天緯地之才,也毫無用武之地,就算真讓你有了一點成就,那也是你要付出別那些出身好的人,十倍甚至百倍才能到達的地步,這還是只是追上了那些人出生時的地步。

而科舉制度的出現,讓這一切徹底的成為了過去式,那怕隋朝的科舉制度還不是十分的完善,很多機會也被世家把持著。

但這多少給了平民一個希望,一個跨越階級的希望。

可這樣的希望,恰恰就動了世家的利益,在加上楊廣三征高句麗。

這三次征討高句麗,看似是楊廣好大喜功,但實際上仔細分析,能力排眾議開挖京杭大運河的帝王,怎麼可能會看不明白,數年內三證高句麗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

可偏偏楊廣就這麼做了,而且還如此的頻繁,那就只有一個解釋,楊廣要用這三證高句麗來消耗北方氏族的實力,以達到南北方氏族的平衡,從而形成一個相互牽扯相互製約的一個景象,而南北方氏族在內鬥中不斷消耗。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