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重生:回到1991年當首富(又名:頂級財閥)》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一件很悲哀的事
可讓他們萬萬想不到的是,他們原本是想把小型企業給幹掉,最後他們幾個大企業瓜分市場,結果卻是小企業生存的好好的,大企業卻開始虧錢。

原因無他,復讀機的技術含量實在是太低了。

同時,鍾大龍也放棄了對專利的控制,導致很多本來沒什麼底蘊小型的廠家,很快就進入到了這個行業。

這些雜牌企業的進入,讓市場競爭更加的混亂,競爭進入白熱化。

雜牌小廠沒有巨額的廣告投入,但它們採用的是低價的劣質零件,因此在價格上,根本不害怕那些以質量取勝的大廠家。

最終,這些雜牌復讀機佔據了復讀機的半壁江山。

這樣一來,大牌的復讀機廠商,在零二年出現了虧損。

據不完全統治,全國市場有兩千多個廠家生產近一百種品牌的復讀機。

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出來,當時的市場到底有多混亂。

這些雜牌企業搶佔市場,採用的辦法也很簡單,那就是一味的降低成本。

價格降低了,他們的銷量自然就上去了,同時也給市場帶來了更多的隱患。

大廠家之間激烈的競爭,雜牌企業的出現,使得復讀機價格不斷被迫下降。

這些都讓復讀機成為了沒有任何利潤存在的產品,過早的進入產品衰退期。

這個時候,一些外資企業,反倒是靠著復讀機是賺得盆滿缽滿。

不僅如此,他們在本地賺了錢後,開始大舉進入華夏復讀機市場。

他們憑藉自身的品牌優勢以高價格,高質量迅速佔領了華夏復讀機四分之一的市場份額。

不得不承認,華夏消費者在很多時候還是有那麼一點崇洋媚外的。

尤其是孩子是利用復讀機用來學外語,更容易認為國外的品牌更好。

在利潤方面,這些國外品牌並沒有選擇降價,反倒是有意識的提高價格,給華夏消費者造成一種假象,他們的東西更正宗,質量更好。

這樣的情況之下,這些外國品牌更是碾壓了國內全部的復讀機企業,

外資企業一下就佔據了國內復讀機市場百分之八十的利潤,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利潤,由所有的華夏復讀機企業平分。

不得不說,這是件很諷刺的一件事。

這種場景,是陳江海絕對不願意看到的。

這華夏人設計製造,原本可以造福華夏,甚至沖入國際市場的復讀機,如果落得這樣的下場,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不想讓這種場景出現的話,眼下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專利註冊起來,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裏。

只有把復讀機的技術水平,質量等各方面提上來,才能保證它未來的銷量。

不僅如此,陳江海打算根據後世的一些經驗為這些復讀機,增加新的功能,增加更多的賣點。

比如說在復讀機上增加一個屏幕,這樣聽的同時還能看,更好地加深記憶。

還可以加上英漢互譯,電子詞典等功能,讓復讀機的技術含量,大大的提升。

這樣一來的話,等於是變相提升這個行業的門檻。

那些雜牌企業要想再進這個行業,就得考慮一下自己有沒有這個實力了。

當然了,前提條件,就是專利權的歸屬了。

聽完陳江海的話,鍾大龍微微陷入沉思。

他這一輩子,為國為民,可謂是毫無私心。

現在唯一想做的事,就是把自己研發出來的這個心血復讀機給推廣開來。

所以對於陳江海要買斷專利這件事,他是不願意接受。

這本來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可是在陳江海這裏變成了一樁生意。

他要是仗著有專利,把復讀機的價格定的太高了,那怎麼辦?

這本來就是為了普通百姓準備的產品,一般人要是買不起,它還有什麼存在的必要性?

想到這裏,鍾大龍抬頭說道:「陳總,我對你們秋海很認可,但是如果你們想壟斷復讀機,我覺得不太合適!」

「鍾老,你誤會我的意思了,我沒有說一定要買斷復讀機的專利。」

陳江海笑了笑道。

復讀機這個專利,能買斷自然是最好的,不能買斷也無所謂。

陳江海相信秋海,完全有能力做一款市面上最好的復讀機。

聽到陳江海這樣說,鍾大龍略帶疑惑地問道:「陳總,你到底是什麼意思?」

「鍾老,秋海不獨佔復讀機專利,和您不把專利隨便授權給其他企業,其實並沒有什麼衝突。」陳江海解釋道。

鍾大龍這下徹底有點不明白了,他實在沒有搞清楚陳江海到底想說些什麼。

既然陳江海不打算獨佔這門技術,為什麼還要阻止他把這項技術授權給其他企業呢?

看到鍾大龍這個樣子,陳江海微微一笑,繼續說道:「鍾老,我想您應該知道,現在國內很多企業,做的是代工組裝,完全沒有自己技術的。」

對於陳江海說到這一點,鍾大龍自然是知道的。

這在他看來,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陳江海跟著揚手道:「大企業都沒有技術,更不要說那些雜牌小作坊了。抄襲,使用劣質零件等卑劣的手段,他們是信手拈來。」

「如果你把復讀機的技術送給他們,那他們生產出來的產品,就是劣質產品。」

「我想這些雜牌的小作坊,你也不想把復讀機技術授權給他們使用吧?」

聽到這裏,鍾大龍默默地點了點頭。

陳江海說的很有道理,這些雜牌小作坊,確實不能給他們專利授權。

如果復讀機的專利被那些雜牌小作坊拿去用的話,生產出來的東西絕對是慘不忍睹。

然而鍾大龍也知道,現在華夏不管什麼行業,能有屬於自己的技術企業,還是太少了。

更不用說電子產品這一塊,大部分的技術都掌握在外資手上。

至於華夏本土的企業,能有自主技術的實在是寥寥無幾。

在電子行業,稍微能拿出點成績的,也就是秋海,聯想,四通等這麼幾家了。

至於其他的廠商,鍾大龍完全看不上眼。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