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就你叫穿越啊》第40章 全城動員
「唉,那日小侄剛好因為某些原因在潘公公處做客,恰逢倭寇竄至內守備衙門,在下雖手無縛雞之力,然身為大明子民、中山王之後,豈能眼見倭寇逞凶而無動於衷?便是拚了這條性命也要阻止那倭寇,可惜武藝低微終是不敵。不過,交手之間倒是弄清楚了倭寇此來目的。」

徐文璧這麼說,一來是暗示自己與內守備太監潘真交情匪淺,二來表明自己是實打實與倭寇戰鬥過的,這一點在座的眾人都比不了。

「哦?」南京兵部尚書張鏊聞言來了精神,「倭寇是何目的,還請小公爺告知一二,也好為剿賊出力,南京百姓定感激不盡!」

徐文璧輕咳一聲,清了清嗓子:「據倭寇所稱,他們此番是為大明龍脈而來,前番已去過孝陵,搜索無果,故才去內守備衙門擄走潘太監。」

「大明龍脈??賊子敢爾!」

一時間,堂上針落可聞。誰也沒想到,區區蕞爾小國、番邦蠻夷,竟敢覬覦大明龍脈!這是何等的狼子野心!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張鏊起身,在廳中來回踱步,「難怪又是大報恩寺,又是孝陵,這次又是內守備衙門,原來是他們是沖著龍脈來的!」

「莫非張尚書知道龍脈所在?」見張鏊舉止有異,徐文璧忙問道。

張鏊不知道該不該說,向徐鵬舉使了個眼色。

魏國公長嘆一聲,揮手趕走服侍的下人,親自關上屋門,斟酌了一會兒後開口道:

「張尚書,事已至此,也沒有什麼不可以說的了。」見張鏊默許,徐鵬舉便接著道:

「在我小的時候,聽過一個傳言。說是太祖高皇帝驅逐韃虜、恢復漢統,而後定都南京。彼時太祖中意將中都定為都城,甚至已開始建造宮殿,然而誠意伯,對,就是你家祖上。」說這話時,徐鵬舉看著劉世延,接著道:

「誠意伯精通天文、兵法、風水,以半部論語治天下,其輔佐太祖征戰一生,運籌帷幄,人莫能測,有道是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

劉世延十分有面子,得意地看了看四周眾人:「沒錯,我家老祖確實有鬼神莫測之智計。」

「誠意伯上疏太祖,言南京是大明朝的龍脈所在地,故而應該以南京為大明朝的京師,改名應天,取奉天承運的意思。後來成祖靖難,兵臨南京也只是圍而不攻,有傳言是因為成祖怕破壞了大明龍脈,之後建文帝下落不明,也有傳言其借用了龍脈之力逃遁。這就是我所知道的有關龍脈的所有事情了,但倭寇又是怎麼知道的?」

張鏊點頭,這些傳言他也有聽過:「先不論傳言真假,既然倭寇認定龍脈在南京,那想必絕不會善罷甘休。小公爺,」張鏊又轉向徐文璧道:「可曾知道倭寇兵力幾何?領軍之人又是何人?」

「為首之人乃倭國薩摩藩武士,名叫川上忠秀。此番來犯之倭寇共計72人,已有一名大將折損於大報恩寺。」這些都是秦陽告訴他的情報。此刻,在這些人面前徐文璧以一副胸有成竹的口吻說出。

如此詳實的情報,讓平日裏看不起他的一眾公侯伯震得是瞠目結舌,讓他非常有滿足感。

「賢侄真不愧是國之棟樑!那依賢侄之見,我等該如何應對?」

說了這麼多,要的就是你這句話!

徐文璧將早已打好腹稿的計劃和盤托出:「小侄確實有些想法,就在此拋磚引玉,不足之處還請各位大人斧正。」

「首先,

我認為南京城13座城門即日起非必要不開啟,城內夜間實行宵禁,全面發動百姓上城輪流巡視值守,以防倭人混入城內。」

「其次,趕緊對外求援,特別是向東南總督胡宗憲報信。胡大人有多年的抗倭剿倭經驗,僅需派一員大將領兵來助,必能扭轉乾坤,同樣,也要向京城傳遞此處情形,有備無患。」

「再者,我認為應主動出擊,在南京城外各險要之處設伏擊營。一來可及時發現倭寇蹤跡,二來可擇機消耗倭寇有生力量。」

「最後,請應天府組織發動三班衙役、保甲裡正,在全城進行一次大清查。總之,要將南京這座城完全發動起來,凝聚成鐵板一塊,不讓倭寇有任何可乘之機,內外雙管齊下,必可使倭寇無功而返,保我大明龍脈不失。」

一口氣說了這麼多,徐文璧感覺有些口渴,轉頭看了看手邊的茶幾,真是的,也不給我倒杯茶,這群倚老賣老的傢夥。

徐文璧一番發言完畢,堂內眾人均皺眉思索。

勛貴們心裏想的是這麼做對自己有何利益,或者會受到什麼損失;官員們想的是這個計劃是否有可操作性。

稍傾,張鏊捋著鬍子開口:「按小公爺之前所說,這些倭寇僅有72名,咱們要是這麼做會否太過小題大做?是否會有損大明朝的臉面?」

「張尚書有所不知,此倭寇並非普通士卒可擋。之前江寧鎮指揮朱襄、副指揮蔣升帶領300鎮兵前去剿賊,卻被僅僅十名倭寇打得落荒而逃,甚至一死一傷!每一名倭寇都有著不俗的實力,聽說有徒手接箭之能。」

「扯呢吧,還徒手接箭?是不是話本小說看多了?」堂上有人對徐文璧的說法嗤之以鼻。

南京刑部尚書翁溥說了句公道話:「先不論倭寇戰力是否有小公爺說得如此誇張,我覺得小公爺的思路是對的,獅子搏兔亦盡全力。我倒是對小公爺說的設伏擊營一事比較感興趣,能否詳細道來?」

徐文璧從容道:「夫古之用兵須得地利,諸公當親至其處相度地形,如某處可以屯兵,某處可以會戰,某處可以設伏,皆默識於心。倘一日有警,則差某將官預先提兵紮營於某處拒敵,某將官於某處策應,某將官於某處設伏。待其既至,則與之爭利。」

「先佔山頭,則我為主,彼為客。我以逸,彼以勞。所以製敵者在我矣。若作戰不利,則策應兵與伏兵俱起,左右合擊,此兵法之至要!」

「說得好!」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