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秦:布衣皇帝》第22章 吏者,民之所懸命也!
契券到手,閬長舒口氣。

他回到自己位置,拿起自己的習字簡,走到秦落衡位置上,不好意思道:「秦史子,這次交易我佔了你便宜,習字簡以往在市面上售價是三錢,最近城中市價普遍上漲,習字簡已高達五錢。」

「我其實不是有心佔你便宜。」

「只是......」

「習文識字的花銷太高了,家中實在供養不起。」

「我父是今年升爵為大夫的,以往秩都是按『不更』爵發放的,本來家中就沒多少存余,加上又是舉家搬到鹹陽,路上花銷不少,我實在是沒有辦法,才想出這個法子。」

「還請秦史子不要怪罪。」

秦落衡淡淡道:

「我其實看出了你的心思。」

「我曾經私學過文字,很清楚學習期間的花銷,因而能夠理解你的所作所為,但正如令史所言,我們今後是會為官為吏的,你現在可以展現精明,但官吏是不能有任何偏頗的,當你為官吏時,我很懷疑你是否能堅守為吏之道。」

「我想過直接拒絕你!」

閬眉頭一皺,不解道:「那你最後怎麼還同意?」

秦落衡笑著道:

「因為你做這一切不是為謀私利,而是為了更好的掌握學識,我們身處學室,需要掌握的是為吏之道。」

「但何為吏?」

「民之所懸命也!」

「同為史子,身為同袍,若是我們連自身的問題都解決不了,又如何能去解決天下黔首的困頓呢?」

閬紅著臉,臉色又紅又白,最後朝秦落衡頓首道:

「兄弟我服了。」

「學室內能說會道的絕不止你一個,但能把我說的這麼羞愧難當的,目前就你一個,我也不多佔你便宜,以後若是有人找你麻煩,我替你出頭,我閬別的本事沒有,打架絕對是一把好手。」

聞言。

秦落衡臉皮一跳。

得!

白抒情了。

閬雖然在學室學了一段時間,但鄉裡的那些社會習性還在,身上還帶著一股濃濃的世俗氣。

不過。

這才是秦人最真實的面貌。

因為契券這事。

秦落衡跟閬也因此有了交情。

不多時。

屋外有鑼聲響起。

上課了。

令史枯回到了課堂。

他的跟前依舊是那塊大木板,不過原本寫在上面的『灋』『罰』『法』三字,已經在下課時被一名假史給刮掉了。

上面空無一字。

令史枯冷著臉道:

「這堂課我們學《語書》上面的字。」

「我知道你們中很多人都對當文吏不感興趣,一心想著上戰場,去殺敵立功,然後陞官獲爵,甚至你們中不少人都認為『書,足以記名姓而已......不足學!』」

「果真如此嗎?」

「非也!」

「若為武吏,同樣要會識寫。」

「你們認為能夠記名姓就足夠了,但你們認識多少字,又能說出多少字?」

「三五百數而已。」

「但天下共計多少字,你們又有誰知道?」

「而今天下一統,你們若領兵,麾下士卒必然來自四海八方。」

「有來自關中的,亦有來自趙、魏、燕、楚、齊、韓六地的,你們進過學室,識過字,但那些士卒沒有,他們若是說自己的名字,你們真能記對、叫對嗎?」

「天下一統之前,

六國與我秦,文字不同,發音也不同。」

「據勘字署詳查,商君變法以來,秦字其實是在逐漸增多的,常見字已經增至一千三百五十個,一統前,大概已有秦字一萬一千六百餘個。」

「天下一統之後,勘字署歷經數年,勘合六國文字,而後補入秦文字,其中合六國新字,總計一萬三千八百餘個。」

「華夏文字總計近兩萬五千餘字。」

「然則秦字形製繁複,六國文字簡約,文字合併,必然造成繁簡失衡,故而天下一統之後,始皇責令勘字署簡約秦文字。」

「這才有了小篆!」

「縱使勘字署耗費精力簡約文字,但秦字依舊有兩萬之多。」

「不學識寫?你們如何去面對名字千奇百怪的士卒,又如何去應付各類文書卷宗?不學識寫,就算送你一本《孫子兵法》,你們又有誰能完整的讀完?又有誰能通曉其意?」

「秦吏不識字?」

「那豈不是要讓天下人恥笑!」

令史枯冷眼掃過眾人,目光所致,無人敢與之對視。

秦落衡端坐著。

也是感到了一些壓力。

令史枯沒有說錯,秦朝的文字真的太多了,而且不管是文吏還是武吏,日常工作幾乎都是圍繞戶籍展開的。

文吏有上戶口、收稅等。

武吏有徵召士卒、審訊罪犯等。

說句毫不誇張的話。

秦朝近九成的官吏都是圍繞戶籍工作的。

作為秦吏,認識各種奇奇怪怪的名字,-幾乎是秦吏的基本功,這也是學室授習的最重要的一門功課。

這也是為政之始!!!

回過頭。

令史枯已在木板上寫下了大量文字。

全是來自《語書》。

《語書》上涉及很多日常事物。

不一會,寬大的木板上就擠滿了文字,這些四字詞語有涉及文吏範疇的,也有涉及武吏範疇的,幾乎涵蓋了方方面面。

秦落衡抬起頭,看向了木板。

只見上面寫著『城郭官府』、『門戶關龠(yue)』、『千佰津橋』、『囷(qun)屋蘠垣』、『皮革蠹(du)突』、『倉庫禾粟』、『樓椑(bei)矢閱』、『金錢羽旄(mao)』等。

在寫完之後,令史枯開口道:

「我講的時候,你們就跟著念,等讀的通順了,再將這些字謄在習字簡上,等你們全部記下,我再講解這些文字的意思。」

說完。

令史枯就大聲教了起來。

秦落衡也跟著讀。

不過他沒有一味的跟讀,而是邊讀邊翻開了習字簡,將這些文字寫在了上面,並且標註了直音。

秦朝沒有後世的拚音。

所以想識字,只能用直音法。

就是根據日常生活,認識一些最常見的字,等遇到不認識的字,在令史教習時,再用相同讀音的常見字,標註這個不認識的字。

正是這種學習方法。

才形成了後世的『認字認半邊』!

學室內。

響起了朗朗的讀書聲。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