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雨落影視諸天》第443章 京城喧囂起
「勝不驕,敗不餒,才是為將之道,身為武人更要謹小慎微,這才是長久之道。」

聽著孫承宗的話,穀雨哪裏還不明白話裡話外的意思?

無非是啪武人翻天,所以想敲打敲打。

可我穀雨不是馬世龍,聽你的話是給你面子,不聽你的又能如何?

但穀雨沒多說,只是點點頭稱是。

因為他雖然出兵在外,但有昆式無人機在手,對於京城的局勢瞭若指掌。

因為自己不屬於東林黨麾下將領,所以從他率兵出塞開始,言官們就沒完沒了的上奏。

大家都知道孫承宗是東林大老,是皇上倚重的治兵大才,所以沒人想著彈劾孫承宗,全一溜煙的彈劾穀雨了。

【推薦下,野果閱讀追書真的好用,這裏下載.yeguoyuedu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差不多時第一天來的消息,第二天通政司門前就擠滿了上疏的言官士子,甚至連通政使都接到了某些方面的關說,讓他將彈劾穀雨的奏疏優先上呈。

「不知輕重,輕率大軍深陷死地,此等殲佞。千刀萬剮不為過!」

「為一人之功業,置千萬將士生死於不顧,其人罪過天高海深,理應嚴懲。」

「穀雨身為武將,行事跋扈,此次出塞,定是投敵……」

奏摺上的內容五花八門,殺頭抄家是主流,還有人上疏說什麼津門如今是財賦重地,不可無人主持,請陛下速派賢能前往。

朱由檢倒也不算耳根子軟,加上他知道穀雨武功蓋世,又能謀善斷,加上是他打退建奴的,所以對穀雨還是抱有期望的。

此時曹化淳、王承恩、高起潛等人也不過剛剛上位,不敢太浪,所以陛下發了話,他們也就遵照執行,對待這些奏疏的態度也很統一,一概留中,不做反應。

穀雨率軍出塞之後,因為一路廝殺,什麼樣的傳令兵都趕不上這樣的速度,京師也知道這個時間差,所以那邊來的文報如何,基本上沒有人相信了,代之的是各種各樣的傳言。

今曰是大軍全軍覆沒,明曰是建奴殺了一個回馬槍,還有什麼穀雨率軍投敵,大軍已經進了盛京等等。

京師百姓更是人心惶惶,明明鄰近年關,應該是在京師內忙碌過年,可卻有許多百姓都是出城投親,先離開這京師之地暫避。

甚至有這等混帳事發生,有人在某處城門開玩笑的大喊「建奴又來了」,結果本來還很安寧的市面立刻是混亂起來,有人藏,有人跑,婦女孩子哭嚎大叫。

從這處城門向著城內,然後向著四面八方,整個京師城內城外,都是陷入了恐慌的狀態,又有那趁火打劫的無賴混混,開始渾水摸魚,去打劫店鋪,入室搶劫。

所幸陸文昭統領錦衣衛之後,很是下大力氣訓練了一批得力人手,當即知會順天府和武城兵馬司,親率錦衣衛精兵開始巡城,遇到趁火打劫的兇徒,就地捉拿正法,

等進了臘月,穀雨的消息迅速傳到京城,大家直接徹底震驚了。

阿濟格、莽古爾泰的人頭、正藍旗、正紅旗的上萬屍首,加上喀喇沁、科爾沁許許多多的的人頭,不斷地有消息從塞外傳到京師,我軍取得大勝!

而且是薩爾滸大敗以來的最輝煌的大勝。

京師持續了好久的慌張和驚恐瞬時間一鬨而散,人人都有昂然興奮的神色。

各個酒坊茶肆都是擠滿了人,那些能迅速捕捉商機的說書人開始說穀雨單槍匹馬,一日之間連敗建奴名將的故事。

由於戰事來的太突然,說書人就把常遇春的名字換成了穀雨,什麼槍挑鐵滑車,什麼一躍大凌河,總之說的怎麼奇幻怎麼來。

京師的酒、肉、糖果各項物品的銷量,都和節曰差不多,歡騰喜慶。

大捷的消息傳回來之後,最忙的反倒不是內閣六部,而是司禮監文書房和通政司。

崇禎皇帝倒也風趣,直接下令,對於那些要求嚴辦穀雨,從重治罪的奏疏,不必批複,一概發還本人。

看到自己寫出來的奏章,再看看如今的真實狀況,儘管奏摺上沒有一句硃批,儘管言辭最激烈的人也沒有被申斥或者治罪,可這等情況,臉皮再厚的人也覺得受不了,好像是有人在當面狠抽自己的耳光。

許多的人都是默默撕毀了奏章,但也有不少人一臉憤恨:「都怪穀雨這個粗鄙武夫,害的本官丟了臉!」

「這穀雨一介武夫,偶得小勝就讓京城這麼歡騰,當真不知所謂!」

「此武人驕橫跋扈,本官未雨綢繆,也是為了大明朝廷!」

於是在這種局面下,京師又有流言泛起,說大軍過境滋擾地方,強買強賣,縱馬馳騁已經都是小事了。

很快有更細節的傳來,說穀雨下面某位將軍姓藍的,搶了某致仕京官的女兒也被侮辱,那千金小姐羞憤自盡,地方上群情激奮,鄉裡百姓聚眾去往軍營討個說法,卻被穀雨下令用火銃火炮轟打,死傷千餘人。

這故事被傳的有鼻子有眼,什麼那京官是隆慶三年辭官回鄉的,什麼那小姐跟京師某位翰林訂親,什麼那小姐是被穀雨看中。

還有人說自己是遵化人,建奴佔據遵化的時候全家沒死,反倒是虎威軍佔據遵化後把他全家打死了。

至於他為什麼能倖免,自然是因為自己恰好在外。

還有傳言說,穀雨之所以能打敗建奴,是因為他的麾下大軍

吃人肉,喝人血。

雖說有在津門打過交道的百姓商人說穀雨率領的兵馬軍紀森嚴,可真相無趣,駭人聽聞的消息卻是越來越廣。

聽到這些消息,言官們馬上就寫了奏本,彈劾穀雨居功自傲,不約束部屬,致使軍紀敗壞,或有不臣之心,還請朝廷降旨給予約束。

反正言官們是風聞奏事,言者無罪,說錯了沒關係,萬一賭對了你就天下揚名了。

此時乾清宮的一個偏殿中,內閣首輔韓礦也向皇帝說了類似的話。

朱由檢頓時皺眉:「韓閣老,當初建奴入關的時候,京畿成了煉獄,幸好有虎威軍擊退建奴,那穀雨深入塞外追擊建奴,也是孫閣老點頭的,朕雖然不許,但大軍已出發,朕也就認了。可現在虎威軍大勝,穀雨這一戰重挫了建奴元氣,無論怎麼說也該好好獎賞一般,你卻說不得不防?怎麼著,為大明個勝仗,難道是大罪嗎?」

韓礦站起來,躬身道:「陛下,穀雨有大功,並無大罪,臣只是想要提醒陛下,江山社稷,就是君在上,臣在下,穀雨軍功遠勝常人,未免有些頭重腳輕,本末倒置了!」

「你是說穀雨有不軌之心?」

「臣不敢,臣也相信穀雨忠心耿耿,臣只是想要奏明陛下,自薩爾滸以來,我軍屢戰屢敗,只有穀雨取得這般大勝,可穀雨有這般戰力,他忠心,底下的人未必忠心,他不想,難免底下的人不想,為穀雨長遠考慮,還是請陛下慎重考慮。」

「那你說朕當如何安排穀雨?」

「讓穀雨進京,賜高官厚爵,天子腳下,他想必能安分些。」

「朕會認真考慮的,韓閣老退下吧。」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