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曹操穿越武大郎》第254回 蔡京接化發童貫
禦書房。

蒼老的蔡京,雄壯的童貫,肩膀相併,都跪在地上簌簌發抖。

宋朝對士人之優禮,堪為歷朝之最,「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國策,亦並非說說就罷。

因此平日裏君臣奏答,從沒有要誰跪下說話的。

尤其是蔡京這等老臣,更額外有一份體面在。

然而此刻,他們不僅跪了,還發抖。

無他,官家平日再親和,乃至輕佻,當他震怒時,依然是手握帝國最高權柄的皇者。

哪怕你裝,也要裝出個怕的模樣。

「雲安、南豐、荊南!三州三十五縣!本朝腹心之地,反賊侵州佔府,戰無不勝,而朕竟然一無所知!爾輩在想什麼?爾輩想要幹什麼?要待反賊打到皇城外,才好讓朕得知麽?」

趙佶麵皮鐵青,聲色俱厲,口水飛流直下,帶著腸胃上火的酸臭氣,噴在蔡京、童貫臉上。

二人眼睛都不眨,神態如沐甘霖,深刻展示出身為高官的基本素養。

「陛下啊!」童貫仗著身體好,「咚」地重重磕個響頭,再抬起臉時,已是虎淚縱橫:「陛下,臣隻恨自己這數年來,全心專註於遼務,又精耕秦晉兵事,以致於竟忽脫了國朝基本,實在愧對陛下之厚望,罪該萬死也。」

一邊大哭,一邊得意地瞥了蔡京一眼,眼皮一眨,那意思是:嘿嘿,這鍋兒,老哥哥您背著吧。

說起這兩個奸臣,不只是兒女親家,也是一對歡喜冤家。

原來童貫早年在杭州金明局時,就結識了被罷官回鄉得蔡京,這兩人一見鍾情,朋比為奸,蔡京「日夜陪伴」童貫,童貫也不負美意,每日把蔡京所畫的屏幛、扇帶等物,流水價遞往宮中,且給予極高評價,使趙佶對蔡京的好感與日俱增,為他回京復職搭上了一道青雲之階。

蔡京復相後,投桃報李,推薦童貫監軍西北,極力贊成他攻略青塘之策,後又提拔其為節度使,滿足了這閹人建功立業的渴望。

然而小人之交,自古不得久長。

蔡京童貫兩個,都是貪權好利之輩,起先還能相互扶持,如糖似蜜般親熱,後來各自大權在握,就要玩起一山不容二虎的故技。

蔡京拚命想要染指軍權,童貫則是不斷扶持朝堂黨羽,都要在對方碗裏搶肉,鬧得勢同水火,爭鋒相對,時人於是便稱蔡京為公相,童貫為媼相。

蔡京看見童貫得意的眼神,氣得三角眼一瞪,心道這老媼果然該死了,他這番話以退為進,賴得乾淨,豈不是說都是我的罪過?

果然皇帝聽了童貫之語,隻冷哼一聲道:「你雖繁忙,畢竟是統軍大帥,這等大事若都不知,豈不可笑?」

隨即怒視蔡京:「你這老兒,朕把國家事務託付,這等大事也敢遮掩,欺君罔上,罪在不赦?」

到我了!蔡京暗暗道:老媼,你且睜大了眼,老夫讓你見識見識接化發的至高心法!

一瞬間,這老賊已然調動渾身藝術細胞,蒼涼一笑,一雙老眼溫柔而無奈地看著皇帝,微微一眨,兩行濁淚滾滾而下,咽喉深處發出悲愴的顫音:「陛下,老臣,死罪呀!」他喉嚨裡滾出幾個含混不清的音節,似乎因過度悲傷而幾乎失語。仟韆仦哾

隨即使勁搖了搖頭,彷彿想要搖掉畢生的憾恨,猛然間脖子一挺,聲音轉至尖銳,哀慟如杜鵑啼血般:「老臣千難萬阻,費盡周折,終於未能瞞住此事,讓陛下得知,以至傷心耗神,此皆老臣之罪過也!」

言罷,捶胸頓足,哭得滿頭大汗。

童貫虎目一瞪:妙哉,這就接住了!這個老賊,他竟是坦然承認了欺君罔上罪過!

但是聽其音腔,觀其表情,每個細節都在陳述一句話:臣有苦衷。

那股瀰漫無形的忠慨之氣,諸葛武侯上出師表時,怕也不過如此。

皇帝也給他這做派震住了:「慢來慢來,老卿家,你的意思是,你竟然真的想要瞞著朕?」

蔡京含淚點頭,眼神似自嘲、又見堅定,彷彿在說:我知道天下人都不會理解我,但縱然如此,雖千萬人吾往矣!

音調以漸漸慷慨鏗鏘:「不錯!正是要瞞著陛下。陛下啊,帝王者,享天下之供奉,為天下之正主。帝王憂,則天下憂,帝王樂,則天下樂。老臣既然為相,替陛下牧民,又安忍以小事,焚壞陛下心境,以致於天下同憂,萬民難樂?因此決意暫時隱瞞,欲待平了王慶那賊子,再復告知陛下,以求帝心安樂。唉……」

說到此處,他悠悠一聲長嘆,寥落無窮。

來了,要化了!童貫屏住呼吸,用崇敬的心情期待著蔡太師的演繹。

蔡京蒼老的嘴角泛起一絲極苦的笑意:「可惜老臣渾未料到,如今軍中,殊乏健兒,亦無敢死之士,幾番圍剿不利,以致賊勢聲張,甚至擾亂京城,劫走帝姬,害殺吾兒,白髮人送黑髮人,此皆老臣無謀誤國之報應也……」

說到此處,他身形搖搖欲墜,似乎悲痛至極。

「唉……」皇帝已然進入了蔡京的節奏,也不由隨他深深嘆氣,想起蔡京一大把年紀,去年才死了個老九,今年又死個老五,年年死仔,當真可憐。他屬於藝術家的性情開始作祟,反而同情起蔡京來:「老愛卿倒是一片好心,奈何不通軍務……」

蔡京聞言大哭,哀哀叫道:「老臣這般年紀,豈不知自家長短?因此出兵諸事,都是聽從高太尉所安排也。如今看來,高太尉竟也是不可靠的,幸好天佑大宋,這個節骨眼上,童太傅回朝,他素有知兵之名,戰西夏,使大遼,無不彰顯國威,若去剿那王慶,必成犁庭掃穴之勢,淮西三州,旦夕可平。」

他媽的,這老狗,居然發到了我這裏!童貫兩眼一瞪,深深為蔡京接化發功力所震驚。

不過蔡京這一發,當真由不得童貫不接。

童貫深信,自己只要露出半點不願之意,蔡京便會立刻舉薦他的心腹掛帥,到時候打贏了固然本利全收,就算打輸了也有話推諉:童太傅最是知兵,是他不肯出力,我等才勉力為之,至有此敗雲雲。

好一套接化發!童某領教了!

童貫恨恨瞪了蔡京一眼,看向皇帝時,滿臉都寫著「忠肝義膽、赤心殺賊」字樣,重重抱拳,宏聲道:「陛下,此前童某不知,以致於宵小做大,如今童某既然還朝,哪裏還容他張狂?乞陛下許我召集軍馬,一鼓蕩平此賊,方稱我心!」

蔡京眼珠一轉,連忙奏道:「本朝帥才,未有出太傅之右者。然而名帥若無勇將幫襯,亦難成功。太傅麾下精兵強將雖多,卻要戍邊,一時怕難以抽調。老臣袋裏,倒是有幾個能征戰、敢廝殺的,臣願都保舉為將,助童太傅建功立業,以為君王分憂。」

童貫不料蔡京還有一個補丁,一時氣得目瞪口呆:打輸了我統帥不力,打贏了你舉薦有功,老狗,你好算計啊!

正待找個借口拒絕,忽然有禦營將軍,連滾帶爬奔來:「報陛下——高太尉率兵去追賊人,四十裏外遭遇梁山兵馬埋伏,一陣殺得大敗,太尉戰死當場,麾下諸將,大半陣歿,禦營上去救援,亦被殺敗,龍虎二將陣亡,金槍班教頭不知所蹤。」

這個消息,驚得官家目瞪口呆,敵軍在京城外四十裡殺散了禁軍、禦營軍馬,豈不是說京城也危在旦夕?片刻反應過來,頓時紅潮上臉,驚叫道:「童太傅,快、快去點兵,保朕去金陵巡視。」

蔡京連忙爬起身,滿口道:「對對對,童太傅,我等快保聖駕南巡,再調天下兵馬,來剿梁山!」

這君臣兩個六神無主,童貫見狀,濃眉一軒,不緊不慢,說出一番話來!

正所謂:宦臣競藝絕巔上,公媼爭鋒禦駕前。接化發疾如閃電,童樞密掛帥執鞭。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