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唐:從冷宮起步的嫡皇孫》第19章 有毒的鹽礦
,最快更新大唐:從冷宮起步的嫡皇孫最新章節!

介紹完開發鹽礦的事情,李醫終於說到了防疫。

「各位大人,父老鄉親們,除了之前的兩個好消息,我也給大家帶來了一個不好的消息」

「上午我趕到吳王府時,發現府裡有人患病,患的是黃疸」

「或許有人知道這種疾病,這是一種肝部疾病,有一定的傳染性」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疫病的一種,卻沒有那麼危險,……」

話音未落,現場直接炸鍋了。

所有人都被嚇了一大跳,紛紛失聲驚呼起來。

「天爺啊!我沒聽錯吧?安州城內居然出現了疫病!」

「我知道黃疸這種病,患病的人全身發黃,而且很容易傳染」

驚呼不已的同時,很多人都被嚇得臉色一片蒼白。

其中一些百姓甚至都哭了起來,滿面惶恐之色,這就準備撒腿逃離府衙門口。

包括安州刺史在內的幾名官員,紛紛跌坐在地上,如喪考妣一般。

在這個時代,瘟疫是所有人最恐懼的東西,遠超戰爭!

眼看現場局面就要變得不可收拾!

就在此時,李醫突然大聲說道:

「大家不必驚慌,黃疸這種疫病並不難對付」

「我有辦法對付黃疸,並有效阻斷傳播途徑,保護大家的生命安全」

「這跟我在長安遇到的傷寒疫病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所以大家不用擔心,只要注意防範即可,大家的生活不會受到什麼影響!」

隨著他這番話,大家頓時就感覺心安了一點。

現場很多人的眼中,瞬間就浮現出了希望,如同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看到陽光一樣。

大家之所以會有這種表現,原因無他。

李醫在長安創造的抗疫奇跡,早已傳遍了整個大唐,被傳的神乎其神!

甚至在一些人眼中,他就是無所不能的神,總能創造出各種各樣的奇跡。

「公子,您真能克服這種疫病?不使其傳播開來?」

安州刺史哽咽著說道,還是有些不敢相信。

李醫看了看這位,自信滿滿地微笑著點頭說道:

「刺史大人,黃疸並沒那麼可怕,也沒有那麼致命,大家不必如此害怕」

「發現吳王府的患者之後,我立刻展開救治,並制定了救治和防疫的具體方案」

「只要嚴格依照防疫方案執行,戰勝這種疫病將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甚至可以說,將這個防疫方案用來對付黃疸,多少有點小題大做」

「呵呵」

安州刺史乾笑兩聲,卻依舊滿眼擔憂。

隨後,李醫上前兩步,將這位從地上扶了起來。

緊接著,他開始高聲介紹防疫方案,告訴現場眾人應該注意什麼,才能有效避免被感染。

而且他還現身說法。

說自己之所以沒選擇隔離,而是出來跟大家會面,並把大家召集到這裏,就是因為自己信心戰勝黃疸肝病。

只要做好自我清潔和防護,基本不用擔心被傳染。

同時他也提醒人們,不要聽信任何謠言,更不要被任何謠言所蠱惑。

自己每天都會派人來府衙前說明情況,介紹最新情況,那才是最權威的信息。

經過他一番安撫,現場眾多官員和百姓終於放心了許多,不再提心弔膽了。

就在此時,李恪又站出來唱白臉。

他直接發出警告,在抗疫期間誰若敢散播謠言,蠱惑人心,將嚴懲不貸。

造成嚴重後果的,定斬不饒,直至滿門抄斬!

聽到這番嚴厲的警告,所有人都心頭一緊,紛紛點頭稱是。

轉眼之間,原本躁動不安的現場,已漸漸恢復平靜。

看到這種情況,李恪和李醫都暗自長出一口氣,緊繃著的神經終於放鬆了下來。

接下來,李醫將自己制定的各項防疫措施告訴了現場眾人。

隨後將擬好的公告交給安州刺史,讓安州官府派人謄抄,然後在城中各處張榜公佈,告知所有安州百姓。

做完這些事情,又跟安州刺史等人討論了一會,他們就向府衙旁邊的一條街道走去。

安州的第一所春苗學堂,就位於那條街道上。

當他們趕到那座院落前時,大唐公司安州分部的人已做好準備工作。

跟其它地方的春苗學堂一樣,這座學堂也選擇了一個比較寬敞的院落,院子裏面有一定的運動場地。

除了原有的一些建築外,大唐公司又在院子裏建造了一些新建築,以提高使用率。

原本的那些舊建築,也悉數修葺了一遍,沒有任何問題。

而掛在門口的三塊牌匾上,都罩著一塊紅綢。

來到這裏,看著這座煥然一新的院落,每個人都感覺眼前一亮。

尤其那些住在附近、且家裏有孩童的家長們,全都興奮不已,且滿懷期待。

看到這一幕,李恪不禁低聲發了幾句感慨。

「醫兒,你小子幹得非常不錯!」

「就這遍佈大唐各地的春苗學堂,能讓所有老百姓都擁護咱們,也能讓咱家的江山永固!」

「這些春苗學堂的威力,甚至不亞於千軍萬馬!」

說這些話的同時,李恪還想到其它一些事情,卻沒有說出來。

對身旁這個僅有十歲的侄子,他甚至生出幾分甘願臣服的感覺!

雖然他很不想承認,但那種感覺卻非常清晰,揮之不去!

李醫轉頭看了看這位王叔,然後微笑著低聲說道:

「三叔,您說的一點都沒錯,這些春苗學堂的確會讓咱家江山永固」

「從這裏走出去並成長起來的人才,以後將佔據大半個朝堂,而不是那些豪門望族的子弟!」

「啊!」

李恪驚呼一聲,不禁愣了片刻。

看來傳言一點沒錯,這小子對五姓七望那樣的頂級豪門沒什麼好感,甚至在暗中對付那些豪門望族。

而這遍佈大唐各地的春苗學堂,就是最狠的一招,釜底抽薪啊!

想到這裏,李恪立刻感覺後背一陣發涼。

說話間,大家已來到這座學堂前。

在門前站定後,李醫當仁不讓地邁步而出,站在了學堂門口的台階上。

他掃視了一下現場眾人,然後微笑著朗聲說道:

「三王叔,各位大人,各位長輩,安州的父老鄉親們」

「小子這次離開長安、出來遊歷四方之前,曾在皇爺爺面前誇下海口」

「我要將春苗學堂開遍每個到過的地方、開到大唐的每一座城鎮和鄉村」

「凡是我大唐百姓的子弟,都有受教育的權力和資格,都能到春苗學堂裡就學,學習文化知識,學做人的道理」

「不算長安的春苗學堂,這一路走來,我們已建造了一百多所新學堂,接收了數萬名孩童就學」

「接下來我們還將建造更多春苗學堂,力爭實現承諾,不復皇爺爺的期望,……」

話剛說到這裏,就被驟然響起的一片驚呼聲打斷了。

人們雖然知道醫公子在各地建造了很多春苗學堂,收了無數百姓家的孩童入學,去學習文化知識、學習做人的道理。

但是,當李醫把這些東西以數字量化,公開說出來,還是將所有人都嚇了一大跳。

任誰也沒想到,會聽到這麼驚人的幾個數字。

「天爺啊!照這樣下去,豈不是天下所有孩童都有就學的機會,所有孩童都能識文斷字?」

「讓全天下孩童都識文斷字,這得是多大的功德啊,絕對亙古未見!」

人們紛紛驚呼起來,也無比震撼。

一番驚呼過後,所有人都長揖到地,齊聲高呼道:

「公子仁義,實乃大唐之幸,萬民之福,吾等草民萬分感激!」

聽著這片震耳欲聾、卻又發自肺腑的誠摯呼聲,李恪直感覺頭皮一陣發麻。

他看著李醫的眼神裡,已然充滿驚駭之色,甚至有幾分畏懼!

同在現場的安州刺史等人官員,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再看李醫,他輕輕揮了揮手,繼續微笑著說道:

「大家不必多禮,這都是我應該做的,而且做的遠遠不夠」

「今天到安州,我也把春苗學堂帶到了這裏,帶給了安州百姓」

「從今往後,所有安州百姓人家的孩童,都能就近接受教育」

「他們可以在學堂裡學習、生活、玩耍等等,直到成長為一個個棟樑之才!……」

話音未落,只聽得撲通撲通一陣響。

站在學堂前空地上的幾乎所有老百姓,齊刷刷地全都跪了下來。

「謝公子的大恩大德,吾等草民永誌不忘!」

李醫連忙走下台階,將前排的幾位老爺子和孩童扶了起來,隨後又將其餘人也都請了起來。

客套幾句後,他這才回到學堂門口。

接著又煽情了幾句,他就將李恪推了出來,讓李恪也講了幾句。

相比而言,李恪的表現就差點意思了,煽情功夫明顯不到家。

在李恪之後,安州刺史和學政也出來講了幾句。

走完這些場面上的程序,才真正來到為學堂揭牌的環節。

李醫和李恪各站一邊,輕輕扯掉了罩在門楣上方那塊牌匾上的紅綢。

隨著那塊紅綢飄然落下,春苗學堂的牌匾立刻呈現而出,呈現在了大家眼前。

看著牌上那四個龍飛鳳舞的大字,所有人都是一番驚嘆和讚美。

緊接著,李醫和李恪又揭掉了罩在門口左右兩側那兩塊牌匾上的紅綢。

紅綢被揭開的同時,那副早已轟傳天下的對聯,隨之出現在了大家眼前!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人們不管認不認識這些優美的文字,卻都能吟誦出這副膾炙人口的對聯,每個人都感覺口有餘香!

在一片吟誦聲中,李恪輕輕推開了這座春苗學堂的大門。

下一刻,學堂內部的情況就出現在大家眼前。

看著大門裏面那個整潔而雅緻的院落,所有人都發出了一聲讚歎。

「這就是春苗學堂啊!真好!」

……

轉眼之間,已是五天后。

在這五天裏,楊氏的病情得以迅速穩定下來,並開始逐漸好轉。

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她的臉部和雙眼正一點點恢復正常,黃色漸漸退去,多了幾分紅潤。

但她並沒有完全康復,還要隔離和準時吃藥。

在吳王府,只有楊氏的一個貼身侍女感染了黃疸肝炎,其他人都安然無恙,沒有出現任何癥狀。

安州城內同樣如此,並沒有其他人感染黃疸肝炎。

幾天過去,人們原本吊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即便如此,在李醫的要求下,各項防疫措施還在施行,並沒有立刻取消。

安州城內的另外四所春苗學堂,這幾天也相繼揭牌,開始招收百姓人家的子弟入學了。

幾天過去,安州城內的幾乎所有適齡孩童,不論男女,都已進入春苗學堂就學。

一時間,安州城內多了很多稚嫩的讀書聲,頓時讓這座城市多了幾分書卷氣,也多了幾分文化氣息!

生活在這座城市裏的幾乎所有人,心氣似乎突然拔高了一截!

就連那些往日裏潑辣異常的婆娘們,言語之間也少了幾分火氣,多了幾分客氣。

除了安州城內,各個縣鄉鎮的春苗學堂,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著。

用不了幾日,那些縣鄉鎮的春苗學堂也會一一揭牌開學,收攏農家的孩子進學。

這使得所有百姓都對李醫感恩戴德,恨不能將他直接供奉起來。

而李醫帶給安州的改變,遠不止這些。

在治療楊氏、掌控防疫行動的同時,他還走訪了很多地方。

他去城內外的幾個蔬菜溫棚區看了看,現場指導那些百姓種植溫室蔬菜。

這使那些百姓少走了不少彎路,將來也能獲得更好的收成。

此外,他還考察了一下安州的煤炭市場,了解了一下煤炭價格和銷售情況等等。

在此期間,他讓手下人給一些孤寡老人送去了泥爐和煤炭,還有米面糧油等物資。

一些生活艱難的貧苦人家,也獲得了他的救助。

他甚至教給其中一些人新的謀生技能、幫他們找到了工作等等。

這些工作雖然比較辛苦,要麼是煤礦礦工、要麼就是鹽礦工人,收入卻比普通工作高出不少。

安州的其它行業,比如鐵行、木器行、茶行等行業,他也考察了一番。

結合安州土地肥沃且多丘陵的地形,他建議李恪和安州刺史等地方主官、以及當地農民,可以在安州發展茶葉種植。

對於他的這個建議,李恪和安州刺史他們都欣然接受,決定嘗試在安州種茶,為老百姓多開闢一條出路。

忙忙碌碌中,五天已過去。

這是位於安州雲夢縣的一個鎮子,毗鄰溳水。

原本安安靜靜的小鎮,今天卻非常熱鬧,迥然不同於往日。

鎮子上隨處可見手持兵刃的府兵,還有很多衙役和捕快,分散守在不同的地方。

往日裏難得一見的縣太爺,此時卻恭恭敬敬地跟在一群貴人身旁,在向那些貴人介紹著什麼。

原本在老百姓面前耀武揚威、不可一世的那些傢夥。

比如雲夢縣的典吏和衙役等人,卻只能站的遠遠的,根本不得靠近那些貴人。

偶爾有一兩個過來引路,一個個也恭恭敬敬,連大氣都不敢出。

在那些貴人當中,最醒目的當屬一個十歲左右的孩童,留著一頭短髮,看著頗為怪異。

那個孩童雖然年齡最小,卻是所有人關注的焦點,被那些身穿官服的傢夥眾星捧月般圍在中間。

通過詢問一些衙役和捕快,鎮子上的百姓很快就搞明白,那個孩童究竟是誰。

原來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要在鎮子上建春苗學堂的醫公子。

醫公子之所以來這裏,據說是在附近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鹽礦,準備在這裏開礦製鹽。

生活在這裏的人,乃至所有安州百姓,以後都有機會去礦山做工,掙一份豐厚的工錢貼補家用!

聽到這消息,小鎮頓時就沸騰了,所有人都激動不已。

大家紛紛走出家門,潮水般趕來這裏看熱鬧!

正當小鎮上的人們還在猶豫,要不要上去問候呢,李醫卻帶著人向路邊這些普通百姓走來!

看到他們過來,聚集在路邊的眾多百姓立刻就準備跪下施禮。

李醫卻連忙上前兩步,攔住了最前面的幾位老人。

「使不得,幾位老人家,折煞小子了」

幾位老人雖然沒能跪下去,卻一臉茫然。

很顯然,他們聽不懂官話,根本不知道李醫說了些什麼。

就在此時,雲夢縣丞突然站出來,當起了翻譯。

經過他的翻譯,那些老人才明白李醫的意思。

下一刻,他們就齊齊鞠了一躬。

「見過公子」

客套過後,幾位老人才問起他們最關心的問題。

「聽聞公子準備在鎮上建一座春苗學堂,而且百姓家的孩童都可以去學堂,請問這是真的嗎?」

李醫微笑著點了點頭,隨即給出了肯定答覆。

「老人家,這的確是真的,不消幾日,鎮上的學堂就會揭牌」

「到那時,所有百姓家的適齡孩童都可以去進學,且不用花一文錢!」

「幾位老人家的孫輩,自然也可以送去進學」

聽到這話,幾位老人頓時就愣住了。

「咱這種泥腿子的後輩子孫也能進學?也能識文斷字?我沒聽錯吧?」

「是啊,這事好的的確不像是真的?咱莫不是在做夢吧?」

幾位老人喃喃自語著,滿眼的不敢相信。

聽完雲夢縣丞的翻譯,大家全都笑了起來。

正當李醫準備給出回應,人群中一個中年漢子突然抄著蹩腳的官話說道:

「醫公子,聽說你們在鎮子附近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鹽礦,準備在這裏製鹽!」

「那個鹽礦我或許知道,但那裏出產的鹽有毒,人不能吃,也就牛羊會過去舔舔」

話音未落,李恪他們的臉色都為之劇變。

但是,李醫卻輕笑起來。

「那是一種高品質岩鹽,如果不做處理就食用,的確有毒!」

「但利用正確的方法處理過後,那卻是最頂級的食鹽!」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